兰坪乌骨绵羊
兰坪乌骨绵羊是一种动物,原名乌骨羊,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特产。2006年,根据该品种的产区、特点正式定名为兰坪乌骨绵羊。兰坪乌骨绵羊于2009年10月份经国家遗传资源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的鉴定验收通过,同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兰坪乌骨绵羊是毛肉兼用的地方特色品种。
物种简介
兰坪乌骨绵羊是由当地绵羊中分化出来的新类群,长期的粗放饲养管理使它具有采食能力强,饲料利用范围广,性情温顺,易管理等特点。乌骨羊唯一的原产地是在云南省兰坪县,兰坪县充分利用乌骨羊这一世界绝无仅有的地方珍稀物种资源优势,抓好对原种乌骨羊的保种与扩繁工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乌骨羊养殖业打造成能够使普米族群众致富的富民产业。
长期以来乌骨羊处于半野生的放养状态,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总共还不足一千只。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县乌骨羊原种场已建成兰坪乃至全国最大最好的原种乌骨羊集中生产区。因此前来该场买种羊不经过中间商就买到全国最低价格的原种乌骨羊。近几年供应当地养殖场和山东省、安徽省、河北省和北京市等省份。
兰坪乌骨羊的发现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在兰坪县的通甸镇山区一带就发现了乌骨绵羊,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进入80年代,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绵羊饲养从集体饲养为主转变为农户家庭饲养,饲养量提高很快,同时这一带农户家中屠宰的绵羊中也不断有乌骨羊出现,在烹食用时膻味较一般绵羊小,而且有多次食用的群众认为对胃病和风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地群众也习以为常,并称之为“喝刮(白族语:黑骨羊)”,并逐渐受到重视。2001年开始,在省内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异地饲养、杂交等实验并初步证明乌骨性状是可遗传的,同时老百姓也开始重视该羊的选留,逐步形成了乌骨羊类群。
外形特征
乌骨羊头狭长,鼻梁微隆,公母羊多数无角,角型呈半螺旋状向两则后弯。耳大向两侧平伸。颈粗长无皱褶,胸深宽,背腰平直,体躯较长,四肢长而粗壮有力,尾短小,呈圆锥形。被毛为异质粗毛,头及四肢覆盖差,颜色主要有两种:全身斑鱾,占43%;体躯为白毛,但颜面、腹部及四肢少量黑毛,占49%左右,被毛黑白花者占8%。眼结膜呈褐色,腋窝皮肤呈紫色,口腔粘膜、犬齿和肛门乌色。解剖后可见骨膜、肌肉、气管、肝、肾、胃网膜、肠系膜和羊皮内层等呈乌色。随年龄增长,不同组织器官黑色素沉积顺序和程度有所不同。
繁殖性能
公羊性成熟较母羊稍晚,一般1.5岁开始配种,利用年限为3-5年。母羊6月龄出现初情,1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发情周期平均为18天,1个发情期持续时间约30小时,一般到1.5岁开始配种,妊娠期平均152天,利用年限为5-6年。母羊每年产羔1次,每胎1羔,单羔占91.5%,双羔占8.5%。一般7月份陆续开始发情配种,9月份为发情配种盛期,12月到次年2月份产羔,产羔率103.48%。公羔羊初生重3.62±0.59kg,母羔3.43±0.58kg,羔羊断奶成活率88.52%。
营养价值
兰坪乌骨绵羊是以肉、骨膜等乌色为特征,且研究证明该羊中的黑色素与乌骨鸡黑色素相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是十分珍稀的遗传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29日,兰坪乌骨绵羊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参考资料
关于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