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林
张鸿林,字木白,1964年12月12日出生,山东省济南市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 ,新疆书协党支部书记、主席,新疆书协篆书、篆刻、刻字、硬笔委员会主任,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大漠印社社长,中国书协第五、六、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八届文联委员。退休前就职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荣获新疆第三届书法篆刻大展一等奖、全国法院书画摄影大展一等奖,西印社文化创意大赛篆刻铜奖 ,新疆第一、二、三届书法事业贡献奖。并在自治区及全国其他大赛中多次入选或获奖。
艺术年表
1983年,开始学习书法篆刻,书法学习商周金文、石鼓文和秦人小篆,篆刻从古玺汉印入手,后学赵之谦、黄士陵、乔大壮诸家。书法篆刻师从蒋维崧、李刚田、刘绍刚先生并得到林剑丹先生指导。
1990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9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2004年,获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及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天山文艺奖”。
2011年,加入西泠印社。
2013年,荣获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批优秀专家称号。
作品参展
作品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六届篆刻艺术展,全国首届现代篆刻艺术展,全国印社篆刻联展,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中国(天津)书法中国艺术节“全国印社篆刻艺术邀请展”,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山西省杯”全国公务员书法大展,第一、二届中日公务员、议员书法篆刻展览,西泠印社第七届国际篆刻艺术大赛,第二阶西部书法篆刻展览,西部七省书法篆刻联展。应邀参加金石同乐全国篆刻名家作品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邀请展,中国新疆国际书法艺术大展,最美的还是新疆-全国百名书法名家作品展,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江山多娇-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篆刻艺术精品展,翰墨千秋首届两岸汉字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展览,万印楼奖-国际篆刻大赛-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国首届篆刻艺术名家作品收藏展,第一、二届中日篆刻展,西泠印社110周年社员作品展,春满神州-西泠印社名家作品展,西泠印社110周年社员捐赠作品展,西泠印社社员主题创作展,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作品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精品展及书法精品走进奥运场馆等活动。中国情﹣中华梦中秋节展演系列展活动,翰墨铸辉煌﹣建党一百周年书法展,百年印证﹣万印楼篆刻艺术大展当代名家邀请展,西泠印社走进美好生活及走进敦煌市、走进榆林市公益行活动,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名家作品邀请展,征程﹣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法大展等。
著作收藏
作品参加国际书法艺术交流活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文艺网、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中国篆刻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中国(西安)书法艺术博物馆、国家体育馆、北京恭亲王府、青田石博物馆、山东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河北高级法院以及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和机构收藏。出版有《新疆中青年代表书家作品集(张鸿林篆刻卷)》、《张鸿林篆刻心经》,作品在多家国内外专业报刊发表,人民日报、书法报和书法导报曾专题报道。 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人物评价
张鸿林的篆刻艺术——文/李刚田
新疆地处祖国边陲,但新疆的书法篆刻艺术信息并不闭塞,创作并不滞后,一直与当代的创作同步而行,并且延续与弘扬着传统文化的正脉。其中张鸿林是当代新疆篆刻创作的代表性中青年篆刻家。
新疆崇山大漠的粗犷,并未使其篆刻艺术走向大写意,而清雅工稳的印风反而成为当下新疆篆刻的主流风格。新疆书法篆刻不像音乐,能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色,而篆刻是移植来的,其风格并不以地域为限,而是因人而传。在当代新疆书法篆刻三十年中,在篆刻上出道较早,并影响着一个作者群体的是张鸿林。他选定了工稳而雅趣的印风为承传,经过了三十年的学习与创作之路,终于成就了自己的篆刻风格,同时也影响着整个新疆篆刻作者群的审美倾向。
张鸿林篆刻从赵之谦—黄士陵—乔大壮—蒋维崧一脉传承下来,晚清到当代这个很有影响力的篆刻流派的审美立场、创作技法及作品形式在张鸿林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表现,并且在长期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他对这种风格形式不断汲取、充实与延伸。就篆法而言,张鸿林篆刻用篆不求古文字学意义上的“纯粹”,而求艺术形式上的完美统一,他用篆不拘一格,广收博取,变化组合贯通合一,讨千家米煮成一锅粥,而且用篆较前辈更为丰富。除金文小篆外,他篆刻中所取用的甲骨、楚简帛书等的篆法,是前辈很少用到的,他将新出土的文字资料及古文字学新的研究成果取用于篆刻创作之中,对前辈作品重理念的传承而不局限于既成。就刀法而言,他印中的刀笔点画能在爽健中见温润,爽健表现自然,而温润则具文雅,所以其用刀以自然与文雅胜。黄士陵在印章边款中说:“汉印剥蚀,年深使然,西子之颦,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汉器凿款,挺劲中有一种秀润之笔……”正如黄士陵所言,张鸿林用刀远离古印斑驳烂铜的表象,求挺劲秀润之笔,在爽爽刀意中见婉转笔意。就章法而言,是黄士陵流派最用心之处,张鸿林承之。其篆刻不以独立篆法完美为能事,而篆法要服从于、服务于大章法需要,变化篆法,以求章法完美。然篆法的装饰之美与章法的匠心独运使他在创作中把握适度,不使作品工艺化、美术化,在变化求新、求美中保持传承篆刻艺术独特的品质。
从元人提出篆刻宗法汉式以来,清中期的邓石如以“印从书出”的理念对单纯的宗法汉式有所突破与发展,赵之谦、黄士陵一脉又在其基础上强化了“印外求印”的作用,张鸿林承接前贤,在作品中能看到上述三种创作理念在相互支撑发生作用。尽管其作品属传统的雅正一路,与时下粗头乱服的大写意印风有明显反差,但对其用篆、刀法及章法考察,其创作理念是符合艺术创作本质的,能延续前贤而接轨当下。
从篆刻审美上论,如果说分为古、雅、趣三者,张鸿林篆刻突出了文人雅意与形式变化的趣,相对来说少了一些醇古;从技法上论,如果说分为人工与天工二者,他的印突出了匠心巧思的人工,相对少了一些天工。这与他篆刻的传承脉络有关,也与他谦和醇厚的性情息息相通。
新疆是能使人充满想象力的地方,相信张鸿林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之路上,会有更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假以时日,渐渐进入一个更新的境界。
参考资料
新疆法官张鸿林篆刻获最佳创作奖.人民法院报.2022-09-09
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席张鸿林作品微展.腾讯.20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