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沈大成

沈大成

沈大成(1700~1771),清代中期松江区籍历史人物,字学子,号沃田,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沈肇灵,东阳市(今浙江东阳)人,为朱元璋军记室,明朝建立后,沈肇灵辞官不受,隐居吴淞青龙江。

人物生平

沈大成生于康熙帝剧熙三十九年,卒于高宗乾隆三十六年,年七十二年。诸生。博闻强识,以诗文言文。名父乔堂卒官,家遂中落。自是屡就幕府徵,由粤而闽而浙而皖,前后四十余年。然性勤敏,虽舟车往来,必以四部书自随。晚游维扬,客运使卢见曾所,交惠栋、戴震王鸣盛等,益以学业相砥砺。大成壮年时,耽心经籍,通经史百家之书,及天文、乐律、九章诸术。校定书籍颇富,有《十三经注疏》、《史记》、《前后汉书》、《南北史》、《旧五代史》、《杜氏通典》、《文献通孜》、《昭明文选》等;自著有《学福斋集》五十八卷,《清史列传》传于世。

自六世祖沈笃,迁居松江郡城,学者称其为傲渔先生。沈笃之后,五传至沈大成父沈堂。沈矞堂,字韩城市,又字三云,有四男一女,沈大成为其次男。沈大成生于康熙帝三十九年庚辰(1700)十月二十五日,幼颖悟,读书目数行下,康熙五十八年己亥(1719)时二十岁,学使昆明市谢坤侯科试松江,阅其卷,惊异取冠乡校。康熙五十七年死于妻李姓家,雍正五年(1727),妻卒。雍正六年(1728)二月,父沈矞堂以暴疾卒于官,沈大成奔赴,被替代之官李杰选所刁难,投入狱中,一年后才得以奉丧回家;而六年(1728)八月,母章太孺人又卒于家。自此,家道中落。为维持生计,沈大成开始了将近四十年的游幕生涯:乾隆二年(1737)入王恕幕府,从王恕由粤至闽;乾隆七年(1742),王恕卒,沈大成居吴,馆于族叔之所;乾隆十三年(1748)在安徽,入潘思幕;乾隆十八年(1753),潘思榘卒,沈大成自粤还;乾隆二十年(1755),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聘沈大成至扬州市为其攥辑群书;乾隆二十七年(1762)卢见曾离任,沈大成开始关于大盐商江春寓所,直至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病重还家,二十九日即卒,年七十二。

个人作品

作为雍乾时期的一位学者、文人,在学术方面,沈大成精通经史百家之书,及九宫、纳甲、天文、乐律、九章诸术,一生曾校订多部典籍,有《十三经注疏》、《史记》、《汉书》、《后汉书》、《南史》、《北史》、《五代史》、《通典》、《文献通考》、《昭明文选》、《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玉篇》、《广韵》、顾炎武音学五书》、梅文鼎历算丛书》等。惠栋称其“搜择融洽而无所不贯”,戴震亦在《学福斋集序》中赞曰:“治经之士,得聆一语言,可以通古,可以与几于道”,张凤孙在《学福斋集序》中更称沈大成为“一代之通儒”。文学方面,有诗文集《学福斋集》、《学福斋诗集》传世,李慈铭赞其:“文既冲夷,诗亦清婉,高者逼中唐,次亦不失宋人风格,其古诗亦有老成可取者。”沈大成亦写词,然而不见于《学福斋集》、《学福斋诗集》中,王昶《国朝词综》收其词三首,可窥一斑。沈大成可谓是工诗善文,然而其诗歌最为人称道,李慈铭更有“乾隆中经儒之称诗者,沃田最胜,兰泉次之……”之评价。

《学福斋集》、《学福斋诗集》是沈大成一生诗文之合集,分诗文两部分。《学福斋诗集》以时间为序,卷首为赋(2篇),后有诗《策卫诗钞》、《修门诗钞》、《噉荔诗钞》、《西诗钞》、《皖江诗钞》、《艺兰诗钞》、《近游诗钞》、《百一诗钞》、《竹西诗钞》共三十七卷1561首;《学福斋集》是文集,按体例编成,分论、说、解、书、序、记、辞、铭、赞、偈、书后、引、题跋、碑、墓表、墓志铭、墓碣、志、传、书事、祭文、哀词、杂著,共二十卷252篇。

汪大经《沈先生大成行状》,见钱仪吉等编《清碑传合集》卷一百四十一,页1788,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本。注:以下不再标注版本。

据《学福斋集》卷一九《先太孺人传略》,《行状》误作韩城市公有三子,大成为伯。

惠栋《学福斋集序》,见沈大成《学福斋集》卷首。《学福斋集》、《学福斋诗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28册,页2,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注:本文凡引《学福斋集》、《学福斋诗集》内容,皆为《续修四库全书》(第1428册)本,故下文引用时不再标注版本和页数,只注明卷数。

戴震《学福斋集序》,见《学福斋集》卷首。

张凤孙《学福斋集序》,见《学福斋集》卷首。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页758,中华书局,2006年版。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页812,中华书局,2006年版。

参考资料

沈大成_沈大成介绍_历史人物_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202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