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严文明

严文明

严文明,男,中国著名考古学家。1932年出生于湖南华容县,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历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国际史前学与原史学联盟(UIPPS)常务委员。他的研究涉及考古学理论方法、考古学文化区系、聚落考古方法与实践、稻作农业起源、中国文明起源等多个领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科体系的创建者。

1958年,严文明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讲的就是新石器时代考古。1960年,严文明第一次带领学生去洛阳王湾考古实习,他就指导学生以地层清楚、分期细致的王湾遗址作为标尺,来衡量附近的仰韶村遗址的分期。严文明重新梳理了仰韶村、西阴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半坡遗址三里桥遗址等仰韶文化遗址的材料,通过类型学和地层学,将仰韶文化的发展整体划分为四期两大阶段,奠定了仰韶文化研究的基础。1986年,严文明提交了一篇名为《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论文。1987年3月这篇文章被《文物》杂志重磅推出,严文明的这一理论,被认为是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成果。1989年,严文明积30年之功著成的《仰韶文化研究》出版,其学术意义不限于仰韶文化本身,对整个中国考古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2010年,严文明撰文写成了《良渚颂》。2024年4月14日,严文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此外,严文明先生还著有《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史前考古论集》《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长江文明的曙光》《中华文明的始原》《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初阶》《丹霞集》《耕耘记》等著作。2023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将终身成就奖授予严文明教授。这是论坛首次授予中国考古学家该奖项。

人物经历

严文明于1932年出生于湖南。1953年,他从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毕业报考北京大学时,他的第一志愿是物理系。严文明回忆,当年,长沙一中有6名学生考上北大,4个在物理系,严文明的理科成绩更好,却阴错阳差地进了历史系。1958年,严文明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讲的就是新石器时代考古。1960年,严文明第一次带领学生去洛阳王湾考古实习,他就指导学生以地层清楚、分期细致的王湾遗址作为标尺,来衡量附近的仰韶村遗址的分期。严文明重新梳理了仰韶村、西阴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半坡遗址三里桥遗址等仰韶文化遗址的材料,通过类型学和地层学,将仰韶文化的发展整体划分为四期两大阶段,奠定了仰韶文化研究的基础。

1986年,严文明提交了一篇名为《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严文明将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形容为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1987年3月这篇文章被《文物》杂志重磅推出,严文明的这一理论,被认为是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成果。1989年,严文明积30年之功著成的《仰韶文化研究》出版,其学术意义不限于仰韶文化本身,对整个中国考古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2010年,严文明撰文写成了《良渚颂》,一时之间在考古学界广为流传。2023年12月15日,严文明被“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授予“终身成就奖”。次年4月14日,严文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社会任职

严文明历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国际史前学与原史学联盟(UIPPS)常务委员。

学术活动

1987年,严文明先生应邀参加在联邦德国美因茨召开的第11届史前与原史学国际联盟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考察》讲话,对中国史前聚落的演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在此次会议的理事会上被选为史前与原史学国际联盟理事。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严文明先生几乎每年受邀或往日本、或往韩国,在国际会议上发表关于“稻作农业起源与传播”“东北亚农业发生发展与传播”“农业起源与文明”等议题的重要演讲,是东亚地区研究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的最有代表性具有权威性的学者之一。2000年,严文明先生与日本著名学者梅原猛合著的《长江文明的曙光》日文版由角川书店出版;同年,与日本著名学者安田喜宪共同主编的《稻作陶器和都市的起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两本合著充分体现出先生在东亚学术界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以上仅收录部分,参考资料

论文作品

以上仅收录部分,参考资料

学术研究

教学研究

大四那年,严文明在邯郸涧沟、龟台等遗址参加考古实习,从调查、挖掘到整理、编写报告,一个学期下来,对考古已是死心塌地。及至毕业,“领路人”苏秉琦给严文明安排了新的任务:留校任教,专攻新石器时代考古。教新石器考古,是因为旧石器时代考古有吕遵谔,商周考古有邹衡。而新石器时代考古没有老师。严文明回忆:“教新石器我应该怎么教呢?我就去全国多个文物研究所,看他们库房里的东西,做笔记。”不只是填补教学空白,严文明想得更远: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比旧石器时代丰富,又没有地质学、古文字和古文献等的依靠,如果他能够把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出门道来,就可以在整个考古学领域发挥作用。

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仰韶文化成了严文明的学术起点。严文明花时间把仰韶文化的每一个遗址仔细梳理了一遍,此前的分期不对,就重新分;分完了遗址,再分小的区域,直到把整个仰韶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演变整理清楚。短短几年时间,六十年代初,考古学的第一本教材《中国新石器时代(讲义初稿)》在严文明笔下诞生并铅印。当时,不要说铅印,连油印的教材也屈指可数。严文明说,当时的旧石器、商周、秦汉、南北朝考古都没有教材,他的这本新石器考古教材堪称北京大学考古学第一部教材。后来,各个高校的考古专业陆续开办,同样用的是严文明的教材。

从1961年秋正式为1958级考古专业学生讲授“新石器时代考古”课程算起,严文明先生在北京大学的考古讲台上一站就是半个世纪。从常讲常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到与宿白先生合作完成的“中国考古学通论”,再到1990年后专门为本科生开设的“考古学导论”——先生在讲台上留下的是关于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建设的一部完整“讲义”。分时段讲述中国考古学是1952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的教学传统,新中国伊始,百废待兴,北大考古的这几门基础课差不多都得请外单位的相关专家来讲授。1961年起,严先生接过了“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接力棒,一讲就是三十年。考古学的成果经常来自于新发现,原有的认识往往被新材料充实或改正,因此严先生每轮上课都要增改讲授内容,每年都要花很大精力补充和修订讲义。北京大学印刷厂在1964年印制了严先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红皮铅印本,这部20多万字的讲义遂被学界称为“红皮书”,成为中国新石器考古学最重要的“内部参考资料”。

考古学独立成系之时,严先生就与时任系主任的宿白先生商量,要给学生们建立一个考古学整体的概念,就像历史系首先要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一样,考古专业理应先讲中国考古学。因此两位先生亲自担纲,由严先生讲先秦部分、宿先生讲历史时期,共同承担了这样一门给本科生开的“入门课”,这也是现在学院“中国考古学通论”课的始源。1990年,已近花甲之年的严先生又专门为本科生开设了一门新课“考古学导论”。先生认为本科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考古学,但当时却没有类似的课程。怎么办?开一门新的基础课!“考古学导论”全面系统的讲授了中国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体系、田野实践、以及多学科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的讲授内容后来以《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和《考古学初阶》两部著作的形式出版,是中国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的代表。严先生这门课深入浅出,既受初入门的本科生欢迎,又是高年级研究生每年“朝圣”的课堂。后来发展成为考古文博学院对全校开放的一门公选课,虽然不再由先生亲自讲授,但仍然保留了考古学导论这门课最初的基本框架。

重瓣花朵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以来,几代考古人前赴后继,探寻中华文明之源。在苏秉琦“满天星斗说”之后,1986年6月,严文明在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史前文化的“重瓣花朵”格局:中心位置在中原,好比花心。围绕中心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体的文化区,就好比内圈的花瓣。在这一圈花瓣的外面还有很多文化区,从东南顺时针数起有闽台、粤桂、滇、藏、新疆、内蒙古、东北等,这些文化区好比是外圈的花瓣。花心与内圈花瓣、外圈花瓣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整体,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重瓣花朵”这个诗意的名字背后,是严文明对史前文化结构之美的理解。2004年正式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此理论为指导,一系列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实证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

仰韶文化

严文明重新梳理了仰韶村遗址西阴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半坡遗址三里桥遗址等仰韶文化遗址的材料。首先分析典型遗址的地层关系和分期,进而研究各个地区的分期,最后将各地相应的文化分期进行对比和概括,通过类型学和地层学,将仰韶文化的发展整体划分为四期两大阶段,奠定了仰韶文化研究的基础。苏秉琦先生读了《略论仰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阶段》这篇文章,认为严文明“找到了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把钥匙”。1989年严文明积30年之功著成的《仰韶文化研究》出版,其学术意义不限于仰韶文化本身,对整个中国考古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严文明在分析研究大量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谱系归纳为早期、中期、晚期和“铜石并用时代”四个发展阶段,上溯旧石器时代传统、下承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格局相融,对奠定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体系做出了贡献,影响深远。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严文明先生是北京大学考古学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设计者和领导者,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科体系的创建者,中国考古学科发展的引领者,中国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家,卓越的考古学教育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面旗帜,先生的逝世是北京大学的重大损失,是中国考古事业的重大损失。对先生的逝世,谨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讣告 评)

这不仅是对严文明先生在推进考古学科发展上的杰出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他不懈地向公众宣传考古学对于当代社会及人类共同未来重要性的肯定。(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将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获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百家号.2024-03-14

严文明教授获终身成就奖.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4-04-15

鲁中晨报.百家号.2024-04-15

严文明教授获终身成就奖.百家号.2024-02-19

先生丨严文明:中华文明流传五千多年不间断,原因是…….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5

来华留学教育70年 | 严文明:文明无界 察古知今.北京大学新闻网.2024-04-15

严文明 的作品(18).豆瓣读书.2024-04-15

万方数据微博.万方.2024-04-15

严文明:发现中国史前文明的结构美(文明之声).国家文物局.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