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053K型护卫舰

053K型护卫舰

053K型护卫舰(英文:Type 053K Frigate,北约代号:Jianghu),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代对空型导弹护卫舰,由沪东造船厂、701所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联合研制。

1965年,中国海军正式提出研制一型导弹护卫舰的需求。根据此需求,船舶工业部门启动了相关的前期设计工作。经过与海军方面的深入协调,1967年1月,设计方提交了《053小型火炮导弹舰战术技术任务书》。同年,该型舰经中央军委批准,被列入“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期间海军重点装备的4型舰艇之一,由沪东造船厂、701所以及海军东海舰队联合制造。1970年,首舰在上海沪东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1971年10月,053K型护卫舰首舰成功下水,舷号初为222,后改为531,命名为“鹰潭”号。1974年,053K型护卫舰首舰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次年3月,053K型舰首舰完成第一期工程,交付海军,但双100毫米舰炮和舰空导弹系统的定型却迟迟未能完成,以致于这型护卫舰在服役的大部分时间里只是一型火炮护卫舰。最终,该舰的37炮系统、100炮系统和“红旗-61”导弹系统,于20世纪80年代定型。053K型护卫舰共建造了两艘,其中2号舰舷号532,于1971年10月开工,1977年7月完成一期工程交船,后来由于舰载武器不配套,且舰体和管路锈蚀严重,部分舰载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于1986年6月提前退役。首舰531舰则于1994年退役。

053K型护卫舰采用通长甲板设计,正常排水量为1674吨,舰长103米,舰宽10.8米,吃水深度3.1米,人员编制200人。在动力方面,“鹰潭”号采用2台国产柴油机作为主动力,持续功率达14400马力。舰尾配置的双桨和双舵系统,赋予了该舰出色的快速性和优越的操纵性能。053K型护卫舰设计最大航速可达26节,续航力方面,在15节航速下可达4000海里,在25节航速下则为1800海里。此外,该型舰还具备纵、横向接受补给的能力。在武器装备配置上,该型舰装备了2座双联装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该型舰搭载的HQ-61型舰载对空导弹,长度为3.99米,弹径0.286米,最大翼展1.166米,能以3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在10千米的有效射程内实施打击。该导弹的有效射高范围为50米至8000米,战斗部重量为40千克,采用指令制导和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方式。在对舰作战方面,2座双联装100毫米主炮承担主要任务,射速达18发/分,射程可达22千米,炮弹重量为15.9千克。此外,舰体中部上甲板两舷侧的4座双联装37毫米炮也具备对舰攻击能力,但主要职责是对空作战,射速可达180发/分,在攻击空中目标时,射程可达8.5千米,炮弹重量为1.42千克。

1988年3月14日,“鹰潭”舰协同作战,在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击沉入侵敌舰1艘、重创2艘,为保卫中国领海主权作出突出贡献,受到中央军委通电表彰。其退役后,驻泊海军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海军已经装备了01型和65型两型火炮护卫舰,初步具备了近海活动能力,在火炮舰艇方面与周边国家水平看齐。但是,此时世界海军先进国家已经开始了舰艇导弹化的进程。随着中国导弹技术的发展和小型导弹舰艇的建造,中国海军也准备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于是便推进了中型水面舰艇——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导弹化。

研制历程

1965年下半年,海军正式提出了研制一型导弹护卫舰的需求。1966年,根据海军的这一需求,船舶工业部门启动了相关的前期设计工作。经过与海军方面的深入协调,1967年1月,设计方提交了《053小型火炮导弹舰战术技术任务书》。同年,该型舰经中央军委第64次常委会批准,被列入“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期间海军重点装备的4型舰艇之中,标志着中国开始自行研制建造第一代对空型导弹护卫舰。这一项目由沪东造船厂、701所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联合制造,当时该舰被命名为小型火炮导弹舰。同年,为053K型舰配套的红旗-61型舰空导弹的研制工作也正式展开,负责单位是上海机电二局(后更名为上海航天八院)。然而,由于“文革”的影响,直至1970年,该型舰的首舰才在上海沪东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在建造过程中,该舰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三结合”方式。但得益于设计和建造方的共同努力,该型舰的首舰最终于1971年10月成功下水,舷号初为222,后改为531,命名为“鹰潭”号。实舰与当初的设计基本相符,仅在动力系统上做了调整:原设计采用2台柴油机加1台燃气轮机、3轴推进的方案,而实舰则取消了燃气轮机,改为双轴推进。

首舰舰体下水后,相关的舰载装备——如防空导弹等却远未完成。若舰体长期搁置在船厂,则必定会面临报废的风险。为了让舰艇能够先形成部分战斗力,避免资源浪费,研制工作只得分为两期进行:一期工程要求主机和主炮的基本性能达标,双37炮暂由老型号替代,尚未完成的电子设备则暂时缺装,舰艇先交付部队作为一型火炮护卫舰使用;二期工程则旨在完成所有设计中应上舰的装备。这本来不是现代军工部门的标准做法,但在当时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上,这种特殊情况却成为了普遍现象。

1974年,053K型护卫舰首舰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1975年3月,053K型舰首舰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交付海军,但双100毫米舰炮和舰空导弹系统的定型却迟迟不能完成,使这型护卫舰在其服役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只是一型火炮护卫舰。最终,该舰的37炮系统、100炮系统和“红旗-61”导弹系统,分别于1982年12月、1983年12月和1986年12月定型。

053K型护卫舰共建造了两艘,2号舰舷号532,1971年10月开工,1977年7月完成一期工程交船,后来由于舰载武器不配套,且舰体和管路锈蚀严重,部分舰载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于1986年6月提前退役,531舰则于1994年退役。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053K型护卫舰,为通长甲板舰型,正常排水量1674吨,总长 x型宽X型深X吃水为103.5x10.8x6.3x3.20米。最大航速大于28节,自持力10昼夜,续航力4000海里/15节。乘员198人,其中军官30人。

053K型护卫舰在设计中借鉴了从苏联引进的"里加"级和中国国产第一代65型护卫舰的成熟技术及设计特点,但为满足新型舰载武器的布置和提高续航力、适航性的要求,在设计上做了重要改进,以便实现中、近海海上防空作战的要求。在舰体设计方面,江湖级K型护卫舰采用了平甲板舰型,相对于65型护卫舰,舰体长度和宽度都有所增加,舰内空间相应增加;外形中规中矩,上层建筑大部分集中在舰体中部,全舰共设有12个 水密隔舱,正常排水量时能够在8级海情下安全航行,可以保证任意相邻两舱进水不沉。

动力系统

053K型护卫舰的动力系统采用的是全柴动力装置,2台18VE390 ZC型柴油机布置在舰体中后部,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2000马力,驱动系统为2部三叶低速螺旋桨,最大航速可达28节。虽然该型舰在设计之初也曾考虑使用更为先进、功率更强的柴-燃联合动力,使航速至少可达35~38节,但在后来的研制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柴油机还是燃气轮机在主要设计指标上均无法满足要求,特别是发动机的可靠性、使用寿命及可用最大输出功率难以实现设计要求。为保证研制进度,最后还是选择了较为成熟的全柴动力装置(80年代中期以后,2台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的新型18E390VA柴油机替换了18VE390ZC型柴油机)。

如65型舰一样,该舰的动力装置选择也经过了一番周折。在初期方 案论证时,设计方提出航速应达到33节,故可选用390柴油机和401-II燃气轮机的联合动力装置,后来贺龙元帅要求提高航速,争取能达到38节。为此,设计方于1967年初确定使用2台18E390V柴油机作为巡航机组,1台额定功率16170千瓦的851燃气轮机作为加速机组,采用柴-燃联合动力,3轴推进,即可达到航速指标。但研制过程中发现,851燃气轮机大修寿命始终无法突破200小时,而390柴油机功率则有希望提高到单台11025千瓦,因此设计方干脆取消了燃气轮机的设置,然而后来主机在车间内试车时,不仅工作温度过高,排气阀盘、弹簧、活塞螺钉这样的部件也频繁出现问题,到1972年试航时,由于机舱内环境更 差,主机排温更高,甚至冒黑烟,60%以上负荷无法使用。经过将近1年的修改,后来生产的第3台18VE390ZC生机有所改进,在600小时的车间调试中,75%以上工况能够占到450小时,但最大功率只好定为8820千瓦,该舰的的最大航速就只有28节(试航时曾达到30.5节的极限航速),虽然距离38节有不小差距,但达到了1967年战术技术任务书中的指标,比此前的海军护卫舰也都要快7、8节以上。

武器系统

武器布局

053K型护卫舰的舰载武器主要由舰空导弹系统、舰炮系统、反潜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完全可以胜任在中近海执行护渔、护航、反舰、防空等巡逻、作战任务,很多武器填补了中国海军舰载武器研制方面的空白,为后来海军相关武器系统的研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该舰武器系统的布局非常紧凑,前后各1座主炮,2座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分别负责前后半球的防空任务,舰体中部两舷则各设置2座双37毫米全自动火炮。1600吨的舰空间本来有限,不过053K的布局却能够使各种武器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效能,不存在武器布局上带来的对武器发挥威力的限制(如射界等因素),而且火力层次也比较清晰。应该说,如果“红旗-61”系统能够早10年得到实用,该舰会是一型成功的设计,其应用前途也将是非常广阔。

053K舰并没有安装任何导弹反舰武器,一方面有限的舰体空间需要用来安装防空武器,另一方面,装载4枚“上游”反舰导弹的021型导弹艇从1971年研制成功后开始大规模建造,按照053K的排水量,顶多能再安装4枚“上游”反舰导弹,但是其主要活动的中国近海海域,大量的021型导弹艇足够承担对敌舰艇发起攻击的任务,而增加反舰导弹带来的舰体空间不足、稳性下降则显得没有必要而且得不偿失。

舰空导弹

053K型护卫舰采用的7231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自1966年就 开始设计,起初设计了一种双联装下挂式发射架,后来由于舰的总体论证不充分,发射装置的设计方又提出了一型3联装上蹲式发射架、18枚备弹、垂直贮藏、垂直装填的方案,并进行了1年半的设计,结果后来发现舰的排水量太小,如果硬上3联装和18枚弹,则舰体重心要大大升高,只得将以前的方案推倒重来,设计了最后的双联上蹲式发射架、12枚备弹、高低方向瞄准、横纵向双向稳定、链式供弹的发射装置。

“红旗-61”导弹的前身是1965年推出的“红旗-41”防空导弹。起初是地空导弹,1967年,军委决定将其转为舰空导弹。舰空导弹与地空导弹的区别,就是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不仅要考虑温湿度变化,还要考虑海 上盐雾对装备的腐蚀,舰艇摇摆、震动和电子设备辐射对导弹工作时的影响。以及导弹发射时对舰上装备、人员的影响。由于这是中国第一型舰空导弹,以上问题都要从头入手解决,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影响,该型弹直到1975年才开始上舰试验,后来经过不断修改,到1986年,才进行了海上设计定型飞行试验,并在试验中取得了8发7中的成绩。继而于1988年11月正式定型。此时距离型号开始研制已过去20年,531舰亦已服役10年,“红旗-61”导弹型号研制的拖延,决定了053K型舰无法投入批量生产,也是532舰迟迟无法投入使用的原因之一。

最后定型的“红旗-61”导弹长3.99米,弹径0.286米,翼展1.1 66米,十字型弹翼,X型尾翼半主动雷达制导,连续波雷达导引头,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行速度3马赫,最大机动过载20G,可以攻击5G以下的空中机动目标。导弹最大射程12千米,射高10千米,装有重40千克、杀伤半径15米的连续杆杀伤战斗部,对目标的摧毁能力较强,对空中目标的单发命中概率为60%~80%。该舰制导由ZL-1雷达负责,该雷达也是中国第一种舰载对空制导雷达,工作在X波段,采用单脉冲跟踪和连续波照射体制,即同一雷达不仅要完成对目标的单脉冲跟踪,还要完成对目标的连续波照射,跟踪和照射采用同一套发射天线。该雷达还在研制时即考虑了抗干扰因素,采用了抗同频异步干扰装置、低仰角跟踪技术等 手段,保证雷达正常工作,后来进行的舰上抗干扰试验中,在飞机携带杂波干扰机进行干扰的情况下,该雷达仍能保持角度和距离上的正常跟踪。

该型舰的舰首和舰尾平台上各装备了一座双联装发射装置,每座发射装置可保证前后各180度的防御范围。考虑到舰体在海上航行时所产生的震动、摇摆对导弹发射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发射装置采用液压实现高低、方向旋转,并且在高低、方向上实现了双向稳定,可以在4级海情下保证舰空导弹的正常发射。发射装置的下方设有导弹弹库,可装12枚备用导弹,而且导弹再装填也实现了半自动化,无需人工参与。

主炮

053K型舰的定位是一种中型防空护卫舰,同时为了降低研制风 险,该型舰没有装备反舰导弹,反舰任务主要由舰炮承担。中国原65型护卫舰上所装备的苏式单100毫米舰炮存在整体技术性能落后、对海火力严重不足、操纵复杂、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因此在60年代中后期中国国内就已开始研制新型双管100毫米舰炮,并将其作为主炮装在053K型舰及其它中型水面舰艇上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足够的对海打击能力。该型舰炮于1985年6月设计定型,被命名为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

79式双100毫米舰炮是一种56倍口径的高平两用中口径舰炮,配备了由雷达、计算机和光学瞄准系统所组成的较为先进的火控系统,具备全自动瞄准射击能力:同时为了提高舰炮的生存力,还保留 了遥控自动瞄准射击和手动瞄准射击的能力。除了基本的对海攻击能力外,该型舰炮还具备一定的对空射击能力,这种性能是苏式单100毫米舰炮所不具备的。舰炮内部装有自行研制的自动装弹机,弹药从舰内的弹库输送到舰炮内实现了全程自动化,从而在提高全炮自动化程度的同时,也保证了该型炮实现高射速。

79式双100毫米舰炮的性能在70年代期间还是较为先进的,特别是弹道性能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初速大(920米/秒)、射速高(双管50发/分)、射程远(对海最大射程22千米,对空最大射高15千米)等特点,即使与国外同型舰炮相比,这些性能也毫不逊色。 053K型护卫舰上还首次装备了与火炮配套使用的343型火控雷达,可实现2座双管100毫米舰炮同时对目标进行跟踪和瞄准,无论反应时间还是攻击精度都可得到较好的保证。该炮带下扬弹机,自动供弹,炮弹由下部弹药库到进入弹膛,全部实现自动化,在当时的确是一大进步。主炮配用的弹种包括榴弹、爆破弹、穿爆燃弹照明弹等。由于射速高,同样时间内,命中对方的概率大,这在战备巡逻,双方面对面的情况下很有意义。

副炮

除了舰空导弹外,053K型舰仍然十分重视小口径舰炮在近程防空作战中的作用。作为舰空导弹的辅助防空手段,该舰在舰体中部布置了4座7 6式双管37毫米自动舰炮。该炮在外形上与半自动双管37毫米舰炮非常像,也使用了敞开式炮塔,但为了实现自动化而重新设计了自动供弹装置和舰炮随动系统,并增加了自动控制线路和火控接口。4座76式双37毫米舰炮由一座具备抗干扰能力的341型雷达进行火力控制,可对各种空中、海上目标进行快速跟踪。同时炮上还保留了光学瞄准装置,以便在雷达受到干扰或损坏时继续保持必要的作战能力。该型37毫米舰炮的初速达到1000米/秒,最大射程9.5千米,对空有效射程3.8千米,理论射速提高到了450发/分(双管),每座炮下部弹舱内的储弹量达到了1650发,具有很强的持续作战能力。该炮炮弹可同时具备杀伤、爆破、曳光能力或穿甲、爆破、燃烧能力。尤其是后者,能够在射程内穿透10毫米均质钢板,并爆破 燃烧,对付小型舰艇时非常有效。

反潜

053K型护卫舰的反潜武器为2座65式1200型5管250毫米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射程1.2千米,弹重71千克战斗部重32千克,爆炸深度0~300米。2座64式大型深水炸弹发射炮,备弹6枚;2座大型深水炸弹投掷装置,备弹12枚。这些反潜装备也是70年代中国海军水面舰艇上最为普遍的反潜武器。

舰电系统

作为"红旗-61“舰空导弹的配套系统,053K型护卫舰为每座"红旗"-61发 射装置各配备了一座ZL-1型火控雷达,用于对目标的跟踪照射,雷达由厘米波单脉冲跟踪雷达和厘米波连续波照射发射机组成,但两者共用一个天线。舰上的对空探测雷达是位于主桅顶部的一部专门为护卫舰研制的新型381型三坐标对空探测雷达。鉴于053K型)护卫舰的主要用途是在中近海进行对空防御作战,因此能否及时、准确地掌握空中目标的飞行轨迹及数量、类型等信息是极为重要的。053K型护卫舰在海上执行对空作战时一般都处于远离中国岸基航空兵的海域,根本不能或很少能及时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护和地面雷达站所传递的空情信息,因此必须具有对瞬息万变的战场空情信息进行探测、识别、处理的能力。这就要求雷达具备三坐标功能,以便使制导雷达能快速、准确地指向目标。

053K型护卫舰上的381型三坐标对空雷达,是中国第一型自行研制的水面舰艇三坐标雷达。该雷达采用一维相扫体制、平面阵列天线,这也是中 国舰艇第一次使用相控天线面阵。雷达应用了众多的先进技术(如宽带大功率前向波放大链发射机、计算机控制波束控制器、平面阵列天线等),通过频率扫描方式改变波束俯仰角度来测量目标高度,而方位角的变换则靠旋转基座转动天线来完成。雷达工作在X波段,具有较远的探测距离和较高的目标分辨率。其最大对空探测距离超过200千米,对战斗机目标的探测距离不小于100千米,可同时探测50个以上的空中目标,并对其中的20个目标进行跟踪。同时该雷达还具有一定的对海探测能力,但对海上低空、掠海飞行目标的探测能力有限。

主炮的瞄准工作由343炮瞄雷达负责,该雷达是中国自行研制的 第一代舰载主炮跟踪校射雷达,总工作体制仿照从苏联进口护卫舰上的“雅可丽-M2”雷达,不过全机实现了晶体管化,重新研制了发射机,性能有相当的提高。

副炮的瞄准工作由341炮瞄雷达负责,该雷达原来是21型导弹艇上与30毫米炮相配的雷达。

该型舰还装备了PL-1型平台罗经,它既能为航行提供必须的罗经信号,也能提供各武器系统所需的舰体纵、横摇信号,这种平台罗经在该舰上的成功应用,为以后的舰艇研制提供了先例。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053K型531号鹰潭舰进入海军服役后,参加了多次巡航、演习和战备行动。特别是在著名的”3.14“海战中,531舰为海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1988年3月14日,江东级护卫舰531“鹰潭"号护送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到中国南沙赤瓜礁时,遭到越南海军的无理挑衅,在越军先开第一枪的情况下,“鹰潭”号在友舰支援下,仅48分钟便击沉越船一艘,击伤敌船4艘,毙伤敌60余人,俘虏越军40多人(中校军官一名)。战斗中,中国海军参战官兵英勇顽强,始终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

总体评价

053K型护卫舰,第一次装备了舰空导弹,新型全自动100毫米 主炮、全自动37毫米副炮,三坐标雷达、折叠式减摇装置、18E390VA柴油机等一系列新装备。053K型护卫舰虽然没能成为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艇,在设计上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它对中国海军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053K型舰是中国海军第一种将众多新型武器装备集成在一个平台的护卫舰,比起当时海军装备的只有火炮和反潜武器的65型护卫舰01型护卫舰,它无论哪方面性能都有质的提高,已具备了现代意义上的导弹护卫舰特点,跟上了世界导弹护卫舰的发展趋势。该型护卫舰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当时的工业基础上,如此大量的使用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几乎是与舰体同时开始的研制工作,再加上研制时间正好与“文化大革命”重合,已经决定了这型舰本身将会遇到众多的困难。但这是中国海军现代护卫舰的第一次尝试,是经验、技术上的积累,虽然并不算 是一型设计成功的护卫舰,但其建造却在不经意中带动了国内一系列雷达、武器系统的研制和发展,如舰上装备的"红旗"61舰空导弹,全自动中小口径舰炮三坐标雷达等都在改进后成了新一代驱、护舰上的主战装备。

053K型护卫舰在电子设备方面有较大缺陷——没有电子战装备,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被动干扰器材,这虽然是设计时代决定的,但的确大大降低了它的生存性,尤其是这型舰应该会经常作为编队防空核心使用,这种缺陷此时更显得明显。053K型护卫舰,作为中国第一艘防空型护卫舰,与同期服役的国外具有防空能力的护卫舰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距。

参考资料

我国产首代053K护卫舰实力不差却仅建2艘 只因没导弹|鹰潭舰|053K|舰空导弹.新浪军事.2024-10-30

Type 053K Jiangdong class frigates.naval-encyclopedia.2024-10-30

053K“江东”级护卫舰.网易军事.2024-10-30

在这些传奇舰艇上 感受人民海军走过的峥嵘岁月.中国青年网.2024-10-30

江东级护卫舰.新浪网.2014-07-29

海上舰艇展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2024-10-31

武器纵横:人民海军护卫舰家族发展揭秘(组图).新浪网.2014-07-29

053K“江东”级护卫舰.网易新闻.201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