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科
刺参科(学名:Stichopodidae),或作刺海参科,是楯手目之下一个海参纲棘皮动物的科。
个体大,体呈圆筒状或方柱状。体壁厚而柔软,背面疣足发达,呈肉刺状;触手一般为20个,楯形,基部有坛囊;生殖腺2束,位于肠系膜的两侧;呼吸树通过怪网与消化道相连;石管常与体壁相连;无居维氏器;骨片多为桌形体和杆状体,常有" C "形体,扣状体常缺。
形态特征
体呈圆筒状,体壁较肥厚。背面略隆起,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挤,排列成3行不规则的纵带。口位于前端,偏于腹面,周围有楣状触手20个。体内的消化管较长,其末端为膨大的排泄腔,两支呼吸树(水肺) 与排泄腔相通。海水从肛门进入呼吸树的管壁内,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呼吸树还兼有排泄功能。肛门位于后端,偏于背面。一般体背面黄褐色或黑褐色,腹面黄褐色或赤褐色;部分个体呈绿色、紫褐色、灰白色。体长一般为20厘米左右,大者可达40 厘米。
分布范围
世界范围
刺参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的沿岸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它的分布范围包括:中国沿海:刺参在中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特别是在黄海、渤海、东海等地区。朝鲜半岛:刺人参也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沿海地区。日本:刺参作为“日本刺参”在日本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其种名“japonicus”也指向其与日本的关系。俄罗斯的库页岛、符拉迪沃斯托克沿岸均有分布。
我国范围
刺参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居多。 特别是在黄海、渤海、东海等地区。
栖息环境
多生活于浅海,见于珊瑚礁或岩石底,常有排脏现象和自溶现象,再生力很强。中国北方沿海的刺参有夏眼习性,夏季产卵后,爬到石底,不活动,不摄食,消化道缩得很细,秋后温度下降再出来摄食。一些种类已可人工养殖。
生活习性
刺参喜栖息于水深3~15米的水质澄清,水流平稳,无淡水注入,海藻丛生的岩礁或细泥沙底质水域海底。利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缩,可在海底做迟缓运动。当水温达到20℃ 以上时,有夏眠习性,夏眠时停止摄食和运动,时间约在7月中旬至10月上旬。水温过高,水质混浊及受到强烈刺激时,常把内脏自肛门排出。再生能力很强,损伤和排脏后都能再生。主要食物为硅藻类、褐藻纲类及含有机碎屑的泥沙。2龄可达性成熟。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生殖期5~7月。
物种分类
刺参科包括Stichopus和Thelenota两个属,Stichopus属下面包括绿刺参(Stichopus chloronotus)、糙刺参(Stichopus horrens)、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和花刺参(Stichopus variegates)。Thelenota属下面只有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
梅花参
“梅花参”又称“凤梨参”,英文称作:Thelenota ananas,因其体表刺多而尖,肉刺基部相连和呈“梅花”状而得名,体色纯黑或嫣红;为南海所产海参最好最大的一种;但因其略有一股苦涩味,而不太受欢迎;但中医则认为它最有清热去肝火旺的效果。
绿刺参
绿刺参( Stichopus chloronotus)又称“方刺参”“方柱参”“海棒槌”或“海老鼠”等,属于海参科,主要产于中国的北海及海南岛一带;其体呈四棱形,而每个棱面都有一行圆头小刺,色泽土黄略发红,个体不大。
花刺参
花刺参( Stichopus variegates)又称“黄肉参”“白刺参”“方参”等,它们都为南海很普通的食用大连海参,它体长20-40厘米,参体呈圆筒形,背面排列大小不一的肉刺(疣足),腹部平坦,管足密集,口位于前端,偏于腹面,有楣状触手20个,触手均偏于背面;属“刺参科”,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但过于软嫩。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该类海参因体壁多厚而柔韧,结缔组织特别发达,有弹性,刺透亮,肉质筋道,口感好。可供食用的仿刺参类有刺参、糙刺参、糙刺参、梅花参等。
食用价值
我国海参纲中质量最好的一种。为“海八珍”之一。因其药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近10年来,刺参养殖业发展迅猛,由原来仅在大连市沿海养殖,现已扩展到从鸭绿江口到葫芦岛市的整个辽宁省沿海。
人工养殖
养殖技术
一、池塘的建造与培水
1.养参池塘的建造
据刺参生物学的习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建造适宜刺参生长的池塘,通过人工参礁的形式,满足刺参对底质要求。参礁以扇贝笼、空心砖、遮阳网、多孔管等透水性好的材料为好。礁石参礁局部污染重,水交换差,生产中发现大石头堆参礁养殖时间一长,不能为海参创造最好的生活环境。水源的水质物理化学指标要符合刺参养殖用水标准。
2.清塘消毒与培水
保持水深30cm左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全池消毒,生石灰用量150kg/km2~200kg/km2, 漂白粉15kg/km2, 消毒结束,池塘进水。水质透明度太大,可用无机肥或发酵的有机肥肥水,培养水中的基础生物饵料,用量:无机肥3kgkg/km2~5kg,有机肥30kg/km2~50kg/km2。池水稳定半月后,有益生物大量繁殖,有益藻类附着人工参礁。此时可准备投放参苗。
二、刺参苗种的选择与投放
1.苗种生产场的选择与苗种质量鉴别
(1)苗种场的选择:选择信誉好的育苗场家。其生产过程符合健康养殖要求,选用营养全面的饵料,用符合刺参正常生长规律的培育方法。其生产的参苗健康,抗应激,成活率高,生长潜力大。苗种的好坏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选择必须慎之又慎。
(2)健康的参苗:体表干净完整,无粘液,色泽鲜亮,参体粗壮,伸展自然,肉刺尖挺,皮厚,自然排水能力强,嘴收缩的紧,管足附着力强,对刺激反应敏感,摄食旺盛,粪便呈短条壮。
(3)质量差的参苗:体色暗淡,体表粘滑挂脏,刺短而不尖或无刺,不伸展。化皮现象:疣足尖端开始溃烂,严重时身体有部分溃烂,甚至全身溃烂,自溶。肿嘴:围口部外突,肿胀,环水管膨出,严重时触手僵直,自由活动受阻。摇头:身体扭曲,后部附着不动,前部抬高反复不停地扭曲,转动。严重时整个身体麻花状扭曲,身体失衡附着无力。僵化:身体僵直,钙化成白色,体不透明,皮质层呈坏死状。
2.刺参苗种的投放
(1)运输方式:实际生产中多采用干运法。用保温泡沫箱,低温干运。运输时间控制在10小时以内,防止挤压。
(2)放养方式:放养主要是直接投放式(适于600头/kg以上的较大规格苗种)运回的参苗直接投放,均匀撒到参礁所在的水域,生产实践证明,投放大规格苗种,生产效益好且明显。
(3) 投放密度:据生产条件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投放600头/kg 以上的大苗,以10~20 头每平方米为宜,规格越大,单位面积投放的量可少一些。经过一个生长期的管理,可据成活率,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补充苗种。
(4)放苗的水温:春季放苗水温高于12℃,秋季放苗水温高于9 ℃,成活率高,生产效果好。
(5)放苗的过程:盐度差小于3 ‰,温度差小于2℃,且变化要缓慢进行。为保险可先用少量刺参苗试水。
三、刺参养殖的管理
1 .刺参对水质的要求
(1)水温:耐受范围-3℃~34℃,适宜温度为5℃~20℃,最适生长温度13℃~18℃,低于5℃时停止摄食。较长时间低于0℃或高于30℃对养殖危害大。
(2)溶氧:生存要求3mg/L 以上,适宜生长的溶氧要求5mg/L 以上。
(3)盐度:适宜的盐度范围18‰~33‰,最适的盐度范围26.5‰~32.5‰,变化范围为渐变范围。
(4)pH:适宜范围7~9,最适范围7.6~8.6。
(5) 氨氮:水(废水)中氨氮含量指标≤ 0.02mg/L 。
(6)亚硝酸盐:≤ 0.1mg/L 。
(7)硫化氢 :不得检出。
(8)透明度:以50cm 左右为好。
2.池塘养殖中各水质物理化学因子变化的管理措施
(1)温度:是决定刺参存活、摄食、生长、夏眠的重要指标,同时对水体和底质中各种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变化有着较大影响。最大限度的创造适温环境,才能延长生长时间,同时任何时候控制温度变化应缓慢进行。冬季来临适时增加池水深度,一定要注意溶氧和底质的变化。早春温度回升,池水排低,加快水温回升。进入夏季,水温超过适温范围,加深池水,换水尽量在后半夜进行。在冬季封冰前和夏季进入高温前,可通过人工纳水加深水位,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加海水井井水或工厂化养殖和育苗用水的低温水,调整养殖用水温度趋向适宜范围。
(2)溶氧:适宜的溶氧对刺参的存活、生长、繁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溶氧能促进水中有机化合物降解,直接氧化水体和底质中的毒害物质,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提高刺参对其它不利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提高抵抗疾病和抗应激能力。管理措施:池底彻底清淤,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科学投喂优质全价饲料,调节藻类生长繁殖,光合作用增强,天然增氧效果明显,同时有利于刺参摄食。冬季封冰要透明,下雪后要扫除冰面积雪,保持冰面三分之二的面积透明,3平方千米~5平方千米打一个冰眼。适时注意溶氧动态,灵活进行人工增氧。养殖过程中使用化学增氧剂,用颗粒状固体增氧剂效果好,用沸石粉等吸附型水质改良剂不科学,它的使用可造成底部有害物质局部浓度过高。刺参营底栖生活和运动能力差,对底质和水质要求都比较高。适时排换水,保持高溶氧水的不断补充。
( 3 )氨氮:氨气是非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有毒。铵根是离子氨,本身无毒,但可以转化为氨气,因而具有间接致毒效应。pH增加一单位,NH3在总氨氮中所占的比率约增加10倍。在pH7.8~8.2范围内,温度每上升10℃,氨气在总氨氮中的比率增加一倍,溶氧在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有助于降低氨氮毒性。盐度上升氨氮的毒性升高。保证氨氮(NH3-N)≤ 0.02mg/L 的管理措施:清淤、消毒池塘,适时适量加换新水,增加溶氧,适量投喂优质饵料,控制水体pH ,使用底质和水质改良剂:主要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三大类,效果良好。
(4)亚硝酸盐:其浓度达到0.1mg/L 时,刺参血色素量逐渐减少,造成刺参的呼吸困难,从而导致刺参不能正常摄食,影响正常活动能力和生长速度。浓度达到0.5mg/L时,刺参的某些新陈代谢功能失常,体力衰竭,不落池底,集结在参礁石堆中,很容易引起豆皮综合症的发生。主要通过加换新水,降低水中氨氮的含量,保持水中较高的溶氧水平,在饲料和水中使用微生态制剂,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c ,减少亚硝酸盐对海参的危害。
(5)盐度和透明度:刺参是适高盐范围比较小的生物,盐度变化要相对稳定,换水水源的盐度变化一定要心中有数。夏季大雨后注意排淡,早春化冰后注意排淡,已防盐度剧变和形成淡水层。大雨后引起pH下降超标,可用生石灰20kg每平方千米~30kg每平方千米调节pH 至正常范围。适宜的透明度是创造刺参生长良好条件的基础,它是水质综合指标趋向合理的直观现象,适时调整好水色,是走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的捷径。
(6)其它物理化学因子:养殖用水中硫化氢、各种重金属离子含量、农药残留等都必须控制在符合养殖用水标准范围内,才能保证刺参养殖健康持续发展。
3.刺参的营养需求与饲料投喂
(1)刺参的营养需求:刺参对营养的需求,有蛋白质:包括十种必需氨基酸,脂肪:多种必需脂肪酸,糖类、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粗蛋白含量20%~23%,粗脂肪含量≤ 3% 及其它营养全面平衡的全人工配合饲料,基本能满足刺参不同生长期的需求。
(2)投喂饲料的必要性:刺参养殖放养的密度较大,单靠天然饵料生长慢,养殖周期长,影响成活率。沙质底的池塘自然饵料缺乏,更应投喂。投喂人工饵料,可缩短养殖周期,降低染病几率,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产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投喂的时间和方法:选用优质的全人工配合饲料或海藻粉进行投喂 。春季3月份~5月份,越冬后水温回升进入刺参生长适温期,而整个冬季和早春水温低,饵料生物繁殖严重不足,此时刺参进入摄食旺盛期,应进行人工投喂。夏眠期间(7月~9月)不投喂,夏眠结束(9月中旬左右)。经过几个月的夏眠时间,饵料生物有一定量的繁殖积累,开始可适当少投一点人工饵料,水温降至18℃,进入刺参生长最适温期,要加大投饵量。5℃以下基本不摄食(1月~2月),停止投喂。实际生产中,秋季结束夏眠的海参在不投饵的情况下,一个月内生长速度快,观察池内刺参摄食过的参礁面积越来越大,越干净,刺参爬下参礁入滩,表现出饵料缺乏,以后虽在适温范围,但生长速度下降明显,而投喂饵料的刺参池刺参生长情况良好。
4.刺参养殖的疾病防治
健康养殖,疾病预防为主。定期消毒池水和使用底质、水质改良剂,加上其它管理措施配合得当,刺参养殖能顺利进行。实际生产中,以二氧化氯等化学消毒剂为主,经济实用,每半月左右使用一次,可操作性强。再者,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底质,效果良好且无副作用,生产上应积极推广使用。科技的发展,符合健康养殖的绿色渔药一定会不断面世,给刺参养殖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5.收获
据市场需求和池塘刺参的密度规格,适时捕捞创造好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刺参越冬,大的个体体重减轻幅度大,死亡率高。二是刺参夏眠,大的个体耐高温性差,易染病死亡。为此,为了保证丰产丰收,越冬前、夏眠前一定要集中捕捞上市一次,将大的个体,能够上市的全部上市出售,避免越冬、夏眠带来的损失,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可在下一个适温期适时补苗,充分发挥池塘的自然生产力和小规格刺参生长快的生长优势,提高产量,获取高利润。
养殖特点
刺参刺参人工养殖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养殖技术简单,泥底池塘、投石养殖、浅海底播养殖均可。二是市场前景广阔,海参营养价值高,现在市场供不应求,不愁销路。三是效益高。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该市每年每亩养殖效益均在2万元以上,其他地区有的效益可达3万元。现在该市池塘养殖海参达到450多亩,海水底播达到1200多亩。
刺参养殖虽说有着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是投资较大的项目,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人工养殖刺参可以采用放流增殖或围海建塘的方式进行。采用池塘养殖就要创造适合刺参生长的条件。刺参一般栖息在3米~15米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刺参属于狭盐性动物,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刺参生长较快。
刺参为保证池水能及时循环、保持干净,实践证明,池塘可以建成自由纳潮式。自由纳潮式的池塘与大海相通,每天涨潮时打开进水闸门吸纳新鲜的海水,退潮时开闸排出部分池水。这样既保证了池塘内海水新鲜,又可以吸收进大量的浮游生物为刺参提供充足的饵料。需要注意的是,刺参对盐度要求较高,最忌讳盐度的突升突降,因此在大雨过程中及大雨过后,池塘排水不要过大,要渐进式进排,确保盐度稳定。目前,采用自由纳潮式的池塘养殖模式效果颇为不错。
仿刺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刺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刺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刺参选择规格为3厘米~10厘米、无伤病的苗种,每亩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养殖管理
刺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刺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刺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刺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真鲷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刺参属于高级海珍品,其养殖投资大、风险大,并且需要适宜的水域环境。因此,希望大家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切不可盲目跟风上马。
主产地
中国国内的仿刺参产地主要是北方刺参和南方刺参之分,北方市场形成了以山东海参和辽宁省海参为主的两大主流板块,南方涌现出以福建省为代表的新兴板块。
山东刺参以威海、烟台市、青岛市为核心,成为北方最重点也是发展最快最好的刺参版块市场,版块内以野生的底播刺参为主,规模化的海域底播,产品精深加工,稳步的区域扩张,形成了众多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如山东威海的宫品海参,千舟岛海参等。
辽宁刺参
辽宁刺参起步比较早,属于传统的刺参参养殖基地,消费市场成熟,产品种类丰富,市场竞争激烈,处于饱和的市场发展阶段。
南方刺参
南方刺参是以福建为核心形成中国近年来增速最快的一股产业力量。福建省、浙江省等依托南方温差的养殖优势,缩短刺参生长周期,形成大规模的海参养殖,凭借产品研发、加工技术、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南方刺参瞄准中低端和大众消费市场,但近年来由于养殖速度过快与渠道拓展乏力,正遭遇寒流。
参考资料
刺参科.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29
刺参[海产品]:刺参()俗称“沙噀”。海参纲,刺参科。.www.jendow.com.tw.2023-11-29
刺参的分布海域有哪些地区,有什么经济价值?.发财树之家.2023-11-29
刺参科.百问中文.2023-11-29
刺参科.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11-29
海味杂货唔简单之三- 海参.johnklon.blogspot.com/.2023-11-29
刺参养殖技术之一 刺参养殖生产实用技术探讨.文献知网节.2023-11-29
刺参,刺参的功效与作用.A+医学百科.2023-11-29
张奶奶海参"告诉你海参的类型与泡发.大连图书馆.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