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仿刺参

仿刺参

仿刺参(学名:Apostichopus japonicus):个体大,长20-40厘米,最大的可达1米。体呈圆筒状,背面隆起,疣足发达,上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疣足(肉刺)。体壁厚而柔软,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很规则的3纵带。口偏于腹面,具触手20个。楯形,基部有坛囊。生殖腺2束,位于背悬肠膜的两侧。呼吸道通过异网与消化道相连。石管常与体壁相连。无居维氏器。

多生活于浅海,见于珊瑚礁或岩石底,常有排脏现象和自溶现象,再生力很强。中国北方沿海的刺参有夏眠习性,夏季产卵后,爬到石底,不活动,不摄食,消化道缩得很细,秋后温度下降再出来摄食。一些种类已可人工养殖。刺参科体内含有海参毒素。经过加工处理后食用不会引起中毒。

该种主要分布于广大西北太平洋沿岸,自潮下带至一百多米水深皆有发现,其栖息地涉及南部库页岛沿岸海域、鄂霍次克海南部的千岛群岛西部沿岸海域、日本海沿岸、朝日韩三国沿岸海域和黄、渤海沿岸,刺参在中国自然分布的南界位于江苏连云港市海域。

形态特征

仿刺参体长一般约20厘米,最长的达40厘米。俄罗斯人曾捕获的最大刺参个体体长达43厘米,体宽9厘米,体重1.5千克,中国学者张凤瀛报道过最大的刺参生活时体长达40.5厘米。体呈圆筒状,体壁厚而柔软,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挤,排成3条不规则的纵带。口偏于腹面,具有20个触手,楯形,基部有坛囊。生殖腺2束,位于背悬肠膜的两侧。呼吸道通过异网与消化道相连。石管常与体壁相连。无居维氏器。肛门偏于背面,呼吸树发达。

刺参科体色变化很大,一般背面为黄褐色或栗褐色,腹面为黄褐色或赤褐色。

人类用嘴巴鼻子呼吸,仿刺参却用肛门来呼吸。它们的消化道首尾相连,迂回曲折,其末端靠近肛门膨大为排泄腔,由此向内突起呈一对分支的树状结构,谓之“呼吸树”,通过排泄腔和呼吸树的收缩和扩张,海水源源不断地从肛门进入到呼吸树的管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

仿刺参几无利齿,也无坚壳,如遇到危险想要自保,一言不合就“喷污”,把呼吸树和内脏一起喷射迷惑敌人,仿刺参的再生能力很强,体腔内组织有变形和新建的功能,加上肌细胞的去分化,假以时日,“被掏空”的参体也会“满血复活”。

同种异名

海参属 armataSelenka, 1867

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 1867

Stichopus japonicus var.typicusThéel, 1886

Stichopus roseusAugustin, 1908

栖息环境

栖息在波流静稳、海草茂盛和无淡水注入,底质为岩礁或细沙泥底,水深为3-15米的海湾内。少数可达10多米,幼小个体多生活在潮间带大叶藻丛生的细泥沙底也常有发现。红色仿刺参生活在40米及更深的岩质海底,绿色与黑色的生活在较浅的泥沙底。红色与后两者基因有一定差别。

生活习性

喜昼伏夜出,偏爱细水长流、海藻丰富的细沙或礁岩海底,但不喜有淡水注入的环境,再生能力极强,遭受攻击而损伤或断裂丢失部分后均能再生。环境不适之时可以排除脏物,保护自身正常健康生长,夏季水温高时会通过夏眠来减少身体能量消耗,储存体力和营养,每年的7-9月为仿刺参的夏季睡眠时间段。

刺参的适应性很强,它生活的海区,海水盐度范围28.86-31.87‰,pH值7.9-8.4,夏季温度不超过30℃,冬季最好不结冰。夏季温度过高,仿刺参会进行夏眠:进食停止,肠道分解,代谢减慢,体重变轻。阈温度为25℃。较小个体和南方个体则可承受更高的温度。

刺参科海参纲许多底栖生活的种类一样,主要摄食沉积于海底表层的藻类碎屑、浮游动植物尸体、微生物以及夹杂其中的泥沙等颗粒。刺参的这一食性是与其口器构造相适应,其树冠状、末端裹有一层胶质的口触手非常适宜粘附细小颗粒物,尤其是粘附同样有粘性的富含有机质的碎屑物质,属典型的舔食性。刺参的这一食性也决定了其特殊的栖息环境,即,既要有硬质附着基提供其附着以抵御自然环境中水流的冲刷,又要有富含有机碎屑的泥沙等沉积物以提供食物来源。因此,在平坦开阔的泥沙或软泥质海域鲜有踪迹,而有藻类分布的岩礁区是其最喜爱的栖息场所,正因为刺参对生境选择的苛刻要求,其在自然海域的分布一般是呈斑块状而不是连续分布的。

仿刺参腹部长满了管足,能附着在礁石上,不被水流冲走,靠着肌肉的收缩和管足的协同,它们能在富含碎屑的泥沙沉积物中缓慢移动,大群的仿刺参过境,那阵仗就像是一群海洋角马大军,贪婪地翻食着泥沙中的食物。它的口位于腹面前端,有一圈20来个呈树冠状伸展开来的触手,能分泌粘液粘附海水中漂浮的细小有机碎屑,完成摄食动作。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北太平洋区,包括俄罗斯(库页岛(库页岛)、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北海道横滨市和九州)、朝鲜半岛沿岸和老挝

中国辽宁省大连、旅顺和海洋岛,河北北戴河区,山东半岛、青岛市黄岛区日照市,江苏连云港市

繁殖方式

产卵季节在5月底到7月初,随地区水温变化而略有变化。一般说来,海水温度18-20℃开始排卵。排卵后,钻到石下或石缝中进行"夏眠",到9月底或10月初再出来活动和摄食。仿刺参分两性,雌雄释放配子。实验室中可通过调节温度或添加神经肽诱导排卵。刺参科的平均寿命在7-8年,寿命长者达10-11年。

种群现状

该物种的捕捞量在近50年(截止2015年)来显著下降,在中国的野生种群(2012)视为灭绝。

在中国,野生捕捞渔业主要在山东省辽宁省两省,这在历史上代表其分布中心及周边地区显著下降。从20世纪50年代的年产130-140万吨,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的26 40吨(2008年秋)之间。野生刺参在中国被认为已不存在(1995年)。

该种类价格飞涨刺激了养殖业和海洋牧场的发展。据报道,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刺参在2002年达到5800万吨干重,而在同一年的采伐量470万吨干重(2004)。 2010年,山东省水产养殖生产刺参是66300吨,占的全中国的50%,而在辽宁省的产量为59764吨,占中国产量的45%(2012)。

刺参科是在日本最常见的海参品种。在日本刺参的渔获在过去的30年,1978-1987年(2003)减少至少30%,从超过10,000吨(湿重)下降到7133吨。在日本,2000-2005年间是每年7000-9000万吨(2008年秋)之间,并且这一趋势似乎是稳定的。在这些国家用几种方法,如网、钩、矛和潜水(2008年秋)抓获。 2000年,日本开始开发养殖技术,2003年,俄罗斯开始海参生产(2008年秋)。

在俄罗斯,海参(文章中没有确定,但很可能是俄罗斯海参)是滨海边疆区的主要资源,地处俄罗斯联邦的最南端及东部地区,已下降至20世纪60年代的20%。

该种在朝鲜被普遍用于食物,捕捞渔业很普遍,产量严重下滑(2008年)。1990-1999年,刺参科捕捞产量在韩国平均年产量约1902吨,而2000-2005年的平均捕捞产量为1120万吨(2008年秋),占约40%,较之前下降10-15%。

在日本和韩国,这一物种在20世纪80年代初,每年可收获13371吨(2003)。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主要价值

仿刺参多了一个“仿”字,就会有人感觉是冒牌货,其实不然,它几乎是市面上最主流的海参纲了,体壁韧厚而软糯,品质上乘,被誉为“参中之冠”,颇受食客追捧。仿刺参体壁呈褐色透明状,从外到内可分为4层:表皮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体腔内皮层,让人倍感口感脆嫩,余味糯口的就是肌肉层和结缔组织层,含有丰富的肌肉纤维和胶原蛋白

以前寻常百姓家想吃刺参科并非易事,除了身价被大肆炒作抬高外,它们自身娇嫩,脾气古怪,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仿刺参离开海水后,在几个小时内会缓慢发生化皮现象,也就是“自溶”,等人发觉时已成一滩胶水了。这是由于仿刺参体内的自溶酶在起作用,离水后物理化学性质一变,温度一高或者遇到油分,海参自溶酶就会活化,启动极端的应激反应,溶解掉大部分体壁。渔民们为了保存参体,常加盐晒干制成干货,防止其自造成的损失。所以想吃新鲜的仿刺参,就要北上了,辽宁山东一带海水温度低,营养丰富,此等环境下孕育出来的仿刺参自然品质不俗。南方人民想吃刺参科着实不容易,只能高价买干制品发泡,不过现在台湾、福建省都克服了这一难题,用低温海水成功养殖了仿刺参,大规模的养殖产业渐渐使得刺参昂首挺胸,进入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仿刺参也是中国现有20种可食用的海参中品质最好、经济价值最高的种类,主要的捕捞期为每年十一月至第二年的六月,其中以六月和十二月为高产月份。仿刺参因其具有软糯肉体厚的特点,属于食用参中质量最上乘的品种之一,有“参中之冠”的美誉。2013年中国刺参养殖面积达21.5万公顷,总产量达19.4万吨,产值近300亿元,约占全国当年海水养殖产值的15%。

食用方法

不管是干品发泡还是新鲜的,仿刺参好吃全靠人工料理。因其本来并无味道,反之有股腥味,清炖略显寡淡,烧制又须掌握调味和火候,否则如嚼橡胶。对此清代袁枚深有体会,他在《随园食单》说过了:“海参无为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想要把海参变得美味,无非就是让其充分入味,而且保持丰腴软糯的肉身,若非经验老道的大厨,很难把其烧好。鲁菜的代表作葱烧海参,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新鲜或者是泡发好的仿刺参开膛破肚,斜切成条,用鸡汤过焯备用,再把大葱切段,只留葱白,下锅煸至焦黄即可。此时加入海参,调入料酒酱油快速翻炒,倒入高汤没过,小火煨制,待汤汁收到一半,即可勾芡起锅。此菜观之色泽油亮,闻之葱香四溢,尝之海参软糯,饱满多汁,入味香浓,鲜美可口,把海参的滋味和口感演绎到巅峰造极,令人拍手叫好。

海参的发泡要注意尽量不要蘸油或醋,主要是因为海参的一些营养蛋白在酸性环境下容易遭到破坏和分解,如果海参发泡过程中蘸油海参表面很可能会发的发粘,甚至有些海参就直接化掉了。而海参在食用的时候也建议越清淡越好,尽量不要蘸油和蘸醋,同时避免吃海参的时候食用酸性食物,一般建议早上起来空腹食用效果会好些。

而对于宫品海参的吃法,对于中老年来以及孕妇来说可以优先考虑海参小米粥的吃法,这种吃饭对于海参的营养价值的保存完整比较好,也是最普遍的海参养生吃法,做法的话也很简单:

将海参泡发,剖开腹部,挖去内肠,刮洗干净,切碎,加水煮烂;

小米淘洗干净,与海参一并放在沙锅内;

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以米熟烂为度。或者直接先熬好小米粥,粥快熟的情况下将发泡好的海参放入粥中一起熬2-5分钟即可。米粥粘稠醇香,海参软糯丰腴,没有那么重口,清爽宜人恰到好处。

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吃法就是早上起来先用微波炉将海参加热,然后直接蘸酱油或者蜂蜜食用,糖尿病患者不要蘸蜂蜜。

1.

将海参泡发,剖开腹部,挖去内肠,刮洗干净,切碎,加水煮烂;

2.

小米淘洗干净,与海参一并放在沙锅内;

3.

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以米熟烂为度。或者直接先熬好小米粥,粥快熟的情况下将发泡好的海参放入粥中一起熬2-5分钟即可。米粥粘稠醇香,海参软糯丰腴,没有那么重口,清爽宜人恰到好处。

4.

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吃法就是早上起来先用微波炉将海参加热,然后直接蘸酱油或者蜂蜜食用,糖尿病患者不要蘸蜂蜜。

相关文化

中国人食用仿刺参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餐桌座上宾,被视为海味“八珍”之一。为此还有件趣事,据说在抗战年代,物质匮乏时,教育家陶行之用师生们吃剩的肉皮做了一道“红烧海参”,并即兴赋诗一首:“肉皮胶质多,比肉更有益,烧得耙耙的,当吃海参席”。和鱼翅燕条这些华而不实的美食界“奢侈品”一样,仿刺参的营养成分很平民,其含量最多的是胶原蛋白,和猪皮差不多,并非各种炒作成灵丹妙药。

相比其他一些皮肤光滑的海参,仿刺参背部的4-6行的圆锥状肉刺,让人印象深刻,像极了一种古代守城兵器,原木包裹着黑色的铁皮刺,谓之“滚子”,至今辽东半岛的渔民还会把新鲜的仿刺参叫做“滚子肉”。《金瓶梅》中有道菜叫《一龙戏二珠汤》,描述为“一个碗内两个肉圆子,夹着一条花筋滚子肉”,这里的花筋滚子肉,指的就是仿刺参的肉刺体壁和内腺管(俗称海参筋)。要是不小心长得圆胖一点,就像个流星锤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