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会同县东南部,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端,水上游,地处雪峰山脉西支南段,距会同县城约35公里。是一个低海拔集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南北长约20.4公里,东西宽约10.6公里,总面积15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6310公顷,缓冲区2830公顷,实验区6760公顷,占42.5%。以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和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等保护对象。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中国南方生物基因库”的美誉。
历史沿革
1998年,湖南鹰嘴界自然保护区始建,同年批准建立县、市级自然保护区。
2001年9月17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2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位置
湖南省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西南部会同县中部偏东,雪峰山山脉西支南段,沅江支流巫水中段,西距会同县城25公里左右,地理坐标为北纬26度46分-26度59分,东径109度49分-109度58分。
地貌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属回春性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山峦叠翠,连绵起伏,奇峰高耸,溪河纵横,沟谷深,形成了千峰万壑的复杂地形,多见45°以上陡坡和悬崖峭壁。保护区最高海拔938米,最低海拔270米。地层为前寒武纪古老地层,出露岩石以硅质岩和板页岩为主。区内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土壤土层不厚,但养分含量较高,物理通透性能好,蓄水保肥保土功能强。
气候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内平均气温13.4℃(海拔900m)-16.6℃(海拔270m)。山下:1月气温4.9℃-5.1℃,7月气温26.7℃-27.6℃,年较差22.6℃。年极端高温39.1℃,最低气温-8.6℃,≥10℃积温2900(山上)℃-5090℃,≥0℃的正积温为3700(山上)℃-6000℃,无霜期山下为303d。区内年降水量允沛,年间变化较小。年降水量1304(海拔281m)m-1603(海拔900m)mm,一年降水集中于4-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9%,其中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4%(岩头)-45%(若水),7-9月占25%(岩头)-24%(若水)。全年降水变率在7%-9%。空气相对湿度83%,年蒸发量1138.9mm,小于年均降水量。日照时数1462.7h,日照百分率33.0%。雨日176日/a,变化在150d-199d/a之间。年总辐射为424.54千焦耳/cm2。
河流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系发达,主要有鲁冲溪、九洞溪、燕冲溪等,溪流沟谷狭窄,跌水落差大,水流湍急,各溪流分东西两侧分别注入洞庭湖、长江水系沅江一级支流渠水和巫水。自然保护区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适中,夏无酷热,冬少严寒,充足的水热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为林木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土壤
鹰嘴界自然保护区土壤只有红壤和黄壤两个土类。红壤在保护区含黄红壤1个亚类,黄壤土类也只有山地黄壤1个亚类。黄红壤一般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山地黄壤分布在海拔500m-938m(最高点)。土壤上枯枝落叶层厚3.7cm,A1层厚平均9.1cm,表层颜色从高海拔处往下,依次为棕色(7.5YR4/6)、暗棕(7.5YR3/4)、暗灰棕(YR4/2)、黑色(5YR2/1)。土壤结构一般为A1层团粒,A层粒状,B层粒状,C层碎块状。B层质地为重壤、轻粘土。土体构型多为A-B-C-D型。土壤容重平均1.25g/cm3。粘粒淋溶而下移较弱,土壤C/N值10.65-11.07,表层有机质含量24.62g/千克118.16g/kg,平均73.19g/kg,全N1.35g/kg-5.07g/kg。土壤肥力极大多数样地在I级和Ⅱ级肥力水平,物理通透性能好,具有很强的蓄水保土功能。土壤总孔隙度(Pt)55.74%,毛管水孔隙度(Pc)46.81%,渗透系数K1018.72mm/min,林地土壤一次最大有效贮水量平均为476.75t/平方公里,初渗阶段5分钟末的速度12.13mm/min-48.72mm/min。
面积范围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东南延伸与绥宁县交界,往北延伸连接洪江市,与南延伸与靖州县接壤。保护区南北长约20.4公里,东西宽约10.6公里,总面积159平方公里。处于云贵高原向雪峰山倾斜交汇处,东抵牛角界,南至癞子界,西临美人界,北达山总界。
鹰嘴界国家自然保护区包括团河、若水、洒溪、沙溪、岩头5乡镇的18个行政村。按功能分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区域。其中核心区面积6310公顷,占总面积的39.7%。缓冲区2830公顷,占17.8%。实验区6760公顷,占42.5%。
保护对象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保护区的精华,包含了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和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等保护对象。核心区禁止人为活动,以使受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有一个不受人为干扰的自然生活环境,保护和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四周,是核心区和实验区这之间的缓冲地带,对核心区起保护和缓冲作用,以扩大和延伸被保护物种的生长和活动区域;实验区处于核心区、缓冲区外围,为保护区的经营区,是提供科研教学,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的地方。
动物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区内有脊椎动物226种,隶属于30目75科。其哺乳纲有32种,隶属7目16科;鸟纲99种,隶属13目33科;爬行纲24种,隶属3目10科;两栖动物12种,隶属2目5科;鱼纲59种,隶属5目11科。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张荣祖1999年《中国地理》中的划分,鹰嘴界自然保护区属于东洋界华中区,横跨东部平原亚区和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在动物组成中,东洋界占54.9%。在东洋界物种中,华中地区华南种类占39.3%,西南-华中-华南种类占60.7%。
根据国家1988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名录,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保护动物有25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的4种,国家2级保护的21种。
保护区属于国家1级保护的动物为云豹、白颈长尾雉、东方白鹳、丹顶鹤,属于国家2级保护的有大鲵属、虎纹蛙、白琵鹭、鳞甲目、水獭亚科、小灵猫、金猫、黑耳鸢、蛇雕、赤腹鹰、雀鹰、松雀鹰、燕隼、红腹锦鸡、勺鸡、白鹇、草、短耳鸮、雕鸮、斑头鸺鹠、领鸺鹠。
根据湖南省2002年公布的《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区属于湖南省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114种。
植物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中亚热带东部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的三峡武陵山雪峰山森林区雪峰山南部低山丘陵森林亚区,对应于植被区划为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华中区和华南区交汇地带。在湖南省植被的区划中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地植被区的雪峰山南部山地植被小区。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有8个植被型,33个植物群系。常绿阔叶林植被型为保护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包括16个群系,其中以典型常绿阔叶林类、润楠类和杜英类为主。这16个群系构成保护区的植被结构的基本格局,结构稳定,生态服务功能强。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组成保护区植被的辅助类型,在演替轨迹上,处于顺向演替阶段。硬叶常绿阔叶林、沼泽、水生植被类型只在特别的小生境中出现,为生态顶极。森林植物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属、杜英科、山矾科中的一些种类组成。森林群落建群种多见于栲、青冈、栎、石栎、楠木、润楠、山杜英、猴欢喜、木荷、杨梅、枫香树、榉木、篌竹、箬竹等属中的一些种,草本建群种见于铁芒萁、白茅、五节芒、苦草、竹叶眼子菜等属中的一些种。
植被呈镶嵌状分布格局,垂直分布规律不明显(因海拔不太高)。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为天然林。在庐冲、坳脚均保存着结构完整的天然林,原生性很强;在盛储保存着结构良好的天然次生林。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种类216科860属1798种,其中蕨类植物门38科85属226种;裸子植物9科18属26种;被子植物门169科757属1546种。蕨类植物归纳为9个分布区类型。种子植物含15个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分布、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占重要地位。植被具有华中地区、华南、华东和滇黔桂植物区系过渡交汇,区系种类丰富而古老,热带起源特征明显,特有成份含量高,频危物种保护好等特点。
根据1999年8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植物杂志,1999-5),确定该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5种,其中1级保护5种,2级保护18种,属、科以上保护的有一个全属一个全科计22种。
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莼菜、伯乐树(钟萼木)。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子三尖杉、鹅掌楸、厚朴、凹叶厚朴、香樟木、闽楠、楠、金荞麦、任木、野大豆、红豆树、花榈木、红榉树、喜树、伞花木属、香果树、野生稻、中华结缕草18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属黄连(含1种)和重点保护科兰科(21种)。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5种。
昆虫资源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昆虫16目159科730种,其中鳞翅目39科292种,占总数的40.0%,鞘翅目昆虫32科153种,占总数21.0%,其余14个目87科共285种,占39.0%。昆虫区系具种类繁多,但不造成灾害,天敌昆虫丰富,观赏昆虫多,国家级保护昆虫多等特点。国家保护昆虫有9种,种类为彩臂金龟(二级保护),威步甲,松丽叩甲,红腹丽叩甲,双叉犀金龟,宽尾凤蝶,宽尾凤蝶白斑型,箭环蝶,蜜蜂类。保护区昆虫区划属于东洋界的江南亚热带稻茶区范畴,区系框架以东洋界成份占优势,为64.2 %,古北界10.6%,广布种25.2%。多南北种类交错共存。
大型菌类资源
经考察,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有大型真菌186种,隶属4纲36科55属。其中能食用菌类55种,毒菌和有毒类20余种。4个纲中,核菌纲有2科7种,盘菌纲4科15种,层担子菌门25科153种。腹菌纲5科9种。36个科中,比较大的科有盘菌科、多孔菌科、红菇科、侧耳科、口蘑科。珍贵的药用大型菌有灵芝,茯芩;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食用菌有羊肚菌,红汁乳菇,绿头菌,密环菌,棘托竹荪;主要毒菌有亚黑红菇,白毒鹅膏,毒伞,豹斑毒鹅膏菌,大孢花褶伞。
管理状况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届县委、县政府对保护区的建设高度重视,自1998年建立保护区以来,投入建设经费300多万元,改造修建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分站5个,在临近村庄和交通要道共设立固定宣传牌、指示牌36座,在核心区界线上埋设界桩近500个,维修坳脚、硅溪、小江、吊塘、鲁冲溪等公路35公里;投入补偿偿资金100多万元,对核心区进行了补偿,使保护区的道路等基础建设得到有效改善,林农利益得到基本保障,有力地促进了保护区的健康发展。
旅游资源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幽静多变、美丽丰富的森林景观:在坳脚、楠木、光福冲交接处,保存有完整成熟的天然林,面积约8km²。区内古树参天,树木依种而聚,千姿百态,红叶点缀,野果飘香,处处奇观异景,山山绿树成荫。盛储至团河,分布有约12km²面积的天然次生林,树体千姿百态,树种混杂,色彩斑阑,河流中九曲十回,有送水、有潜流,山上层状地貌发育,奇峰怪石林立。排子口的红豆杉林,珍稀罕见。
区内有雄伟壮观、变化多端的地貌景观:上述坳脚、楠木、光福林区山顶部,由癞子岩至童子岩,沿山脊1.5km,山背狭窄,杜鹃密布,沿途多处悬崖绝壁,山峰边坡怪石突兀。沿途经过奶头山、癞子岩、棋盘岩、镇山柱至童子岩。行途左望有鸭子岩、五柱岩、观音岩隔谷相望,形态栩栩如生;右望见“松涛”白云,迎客松,沿途杜鹃花引人入胜。还有鲁冲景区的瀑布、绝壁、石柱和洞穴,九洞景区的迭水、怪石、深潭更是秀丽而壮观。
保护区是丰富多姿的森林景观的聚集地,古树、奇花、百鸟的大本营;绝壁、怪石、奇峰、飞瀑、溶洞、小溪容于其内,是森林景观和地貌景观相融的独特区域。
生态地位
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天然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是目前在湖南省独有的保存最为完好的低海拔森林生态系统,是中国中亚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动植物王国之一。
鹰嘴界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地球的同纬度地区,大多为沙漠所覆盖,唯亚洲东部保存着绿色,鹰嘴界自然保护区就是其中的精华。但鹰嘴界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也是在特殊的硅质岩干旱、瘠薄环境下形成和保存下来的,自我调节恢复的功能较为脆弱,生态环境和资源一旦破坏,即难以恢复。鹰嘴界自然保护区位于沅江市上游,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林,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是洞庭湖流域沅江水系生态平衡的支柱,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鹰嘴界自然保护区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保护区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类型丰富,是重要的月亮山。为研究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森林生态系统发生、发展及演替规律,及研究中亚热带中部地带种群消长、群落的演替,特别是珍稀、濒危保护物种的生物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及其消长变化提供了极好的现场。保护区内硅质岩中发育着许多的洞穴,这些洞穴在科技文献中还未有记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