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非洲白鹮

非洲白鹮

埃及圣(食虫类: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又称非洲白鹮,是鹮科鹮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伊拉克等地。古代埃及人认为该属的鸟是神圣的,与托特神有关联。该物种目前已在埃及绝迹。

外形特征

成年非洲白鹮身长约68厘米,头、颈黑色,身体白色,初级和次级飞羽尖端黑色。喙长且厚、黑色下弯,跗与趾黑色。下背部有大量黑色纱状装饰羽,翼下裸露皮肤红色,体侧有时带黄褐色。亚成鸟的头、颈有羽毛,斑驳黑色带有白色纵纹,三级飞羽棕黑色。雄鸟通常比雌鸟稍大。

栖息环境

非洲白鹮主要生活在沼泽湿地及泥泞地带,包括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伊拉克东南部的湿地和泥滩。

生活习性

非洲白鹮会成群在开阔的沼泽、河边、潮间带或湿草地上觅食,也会利用人类耕作过的土地、垃圾场等。食物主要是大型直翅目的昆虫、小型脊椎动物、水生的甲虫甲壳亚门、贝类、鱼虾、鸟卵早成雏根状茎、种子等。常成群一起觅食,一边缓慢移动,一边取食。会啄取地面的食物,也会以喙挖掘泥地深层的食物。它们还以植物病原线虫软体动物门、鱼类、青蛙爬行纲、小型哺乳动物和腐肉为食。

分布范围

非洲白鹮主要分布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伊拉克等地。原生种地区分布广泛,包括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等多个非洲国家。

已绝迹:埃及

引入:巴林法国西班牙

旅鸟分布: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科威特阿曼沙特阿拉伯

繁殖

非洲白鹮繁殖季节为3月至8月,每巢约产1-5枚蛋,由父母共同孵化21至29天。幼鸟在出生后35至40天离巢,44至48天后达到性成熟。

物种现状

种群现状

非洲白鹮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物种”,但全球种群数量估计正在减少。主要分布在埃及南部,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拉克东南部,由于后来南欧的引进,严重的破坏了埃及圣鹮种群习性。

保护级别

埃及圣鹮是《非洲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中所保护的物种之一。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红色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文化

古埃及,埃及圣鹮被受尊崇,且会被制成木乃伊,成为托特的象征。希罗多德老普林尼都指埃及圣鹮可以对抗蛇。另亦有指只要将埃及圣鹮作为祭牲,就可以杀死带来瘟疫苍蝇。非洲白鹮与其他两种鸟类一起被普遍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托特神的祭品。托特是古埃及智慧和理性之神,因此非洲白鹮被认为是托特在地球上的活化身。据估计,古埃及制作了约800万只非洲白鹮木乃伊。木乃伊制作始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约公元前30年结束。这些木乃伊被拿破仑·波拿巴的军队带回欧洲,成为早期关于进化的争论的一部分。根据古代文献,非洲白鹮被认为对抗有翅膀的蛇的入侵。它还被认为是不洁鸟类之一,不可食用。在古罗马时期,非洲白鹮成为伊西斯女神的象征之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