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上海王

上海王

《上海王》是著名作家虹影“重写海上花三部曲”(《上海王》《上海之死》《上海魔术师》)中的第一部。2003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后相继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2016年,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了电影同期版,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海王》也将在2016年上映。

《上海王》讲述了清末民初上海一位传奇女子的故事。父母双亡的乡下丫头小月桂被卖身妓馆,鸨母新黛玉嫌弃她粗手大脚不能接客,只用作粗使丫头。不料,洪帮老大常力雄却对她一见倾心。常力雄要娶小月桂却突然遭到暗杀。而断送常力雄性命和小月桂前程的竟是她的一个眼色。小月桂沦落十里洋场最底层,却念念不忘常力雄。小月桂借助自己当初一个眼色救下的新任洪帮老大黄佩玉之力东山再起,成为“申曲女王”筱月桂,却调查出黄佩玉正是暗杀常力雄的策划者。筱月桂联合常力雄旧时保镖余其扬设计杀死黄佩玉,并将余其扬推上洪帮老大的位置。而真正的“上海王”却是幕后的筱月桂。

内容简介

主人公小月桂从小父母双亡,在舅舅舅妈家长大,不甘心在乡村里、在舅妈的苛刻中过日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完全出生于底层的平民,其命运可想而知。可命运偏偏让这样的一个女孩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

小月桂被卖到了大上海的一家妓院,因为生着一双天然的大脚,个子又太高,显然不适合妓院老板新黛玉的审美标准,没资格做人出来接客,也就只能做个粗活丫头了。

妓院是风月场所,是纵情声色的地方,1907年前后的上海市也是各色人等聚集的地方,青帮、洪门等帮会组织,意欲反清的革命党人,军阀政客,外国租界势力,等等,各种思想、各派势力都在这十里洋场碰撞交织,上演着各种活剧。小月桂来到这里,无意中竟成为一系列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并且因为与三代上海黑帮老大的爱恨情仇而使自己的命运起伏不定,悲喜交集。

改变小月桂命运的首先是洪门老大常力雄。这个当时上海滩势力最大的帮会头子独具慧眼,偏偏看上了这个在新林黛玉眼里丑八怪般的乡下来的丫头。那是小月桂有生以来最幸福的日子,从来没有人这么欣赏她,宠爱她,看到她骨子里那股子反叛不服输劲儿。

幸福总是来得太晚,走得又太突然。常力雄死在一场帮会血拼中。小月桂也被迫离开妓院,度过了一生中最悲惨的日子。为了活下去,她不仅卖身也卖唱,成立了如意班,唱上海市滩簧,纯朴的唱腔竟然也迷倒了不少习惯了风花雪夜高雅艺术的上海本地人。

黄佩玉早已成为洪门帮主,小月桂借着常力雄的跟班余其扬的帮助,委身黄佩玉,利用黄佩玉,将如意班的生意做大,自己的名声也响遍上海滩。不久之后,小月桂自演苦肉计,冒着生命危险,炸死了黄佩玉。她终于为常力雄、为她生命中她最珍惜最爱重的男人报仇了。

之后,小月桂又扶持余其扬坐上了洪门掌门之位。一个是年轻的上海王,一个是红遍上海滩的名伶,两人投资戏剧、电影、银行、实业,风云一时。然而他们的爱情却没能修成正果。

帮会仇杀、黑道阴云、妓院风月、性感名伶、女性英雄、母女同爱一个男人的不伦之恋,阴谋与爱欲、贪婪与诱惑,男人翻云覆雨的世界竟都由着这个出生于乡下的女子掌控,就连男女床上之事,这女子都掌握着主动权。

作品影响

因为这个《上海王》,因为筱月桂,作家虹影彻底被贴上“女权作家”的标签。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作者对“说话假模假式,做事朝三暮四,为人做张做致,而且不把女人当人”的中国男权世界的无情嘲讽,也是对“敢说敢做,做事为人,都讲个风骨,有真性情在”的黑道女人的大力褒扬。可是,筱月桂这样一个“比男人还会铤而走险”的女人最终是怎样的结局呢?正如作家本人所说:“我的命运尚是未知之数,筱月桂也一样。”这又似乎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上海王》面世以后,在短短的几年内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有多个版本,还曾经被改编成电视剧,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热映,新加坡等地上映后也反映良好。相较于《好儿女花》、《饥饿的女儿》,《上海王》更具有戏剧性,尤其是喜欢追逐老上海故事的读者,对这样的故事更是情有独钟。

作品评价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会把虹影划分到海外华文文学界,作者现在海外华文写作成就非常好,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形成了完整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批人走向世界以后,他们对海外华文写作的一种冲击,和从两地两域两种文化的对接和碰撞当中,再返回大陆,它所提供的文学经验,跟以往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方面,90年代以后的华文写作,对于中国大陆的写作,是一个贡献。比如,在这十年当中,有三位非常优秀的女性作者,比如严歌苓,加拿大张翎,比如虹影。女性海外华文文学三剑客,他们都提供了非常不同的文学经验,在文学史传承的意义上,在我们了解大陆文学板块和构成方面,这些经验都是不容忽视的。

——陈福民

虹影写的是普通家庭,不是什么大家庭,是底层社会的一个家庭,但家庭关系特殊,兄弟父母之间都很特殊。在歌颂亲情的大背景下写出了另一方面很复杂的东西,不是没有亲情,而是亲情也包含很多矛盾冲突,这些冲突与人性的弱点是相关的,不因赞美家庭而掩盖这种危机。刚才白烨说她是现实主义,很真实地讲出了家庭关系里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虹影在这方面描写显得非常狠,尤其是写自己家的事,以第一人称写自己的事情,虹影显得特别真实。没有掩盖真实的人性,深入家族细微的关系中,看到最基本的社会层面显现出人性的冲突。

——解玺章

从力度上,《饥饿的女儿》更强一些,但是从技巧上,《女儿女花》比《饥饿的女儿》更好些,《好儿女花》的剪裁、编排、伏笔,都是不慌不忙展现,这是虹影在写作技巧上最好的一本书。不太适宜匆匆一翻,更适合慢慢阅读。

——止庵

作者简介

虹影,60年代生于重庆市,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复旦大学读书。旅居欧洲十余年,现居北京。五部长篇被译成25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出版。被中国权威媒体评为2000年十大人气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饥饿的女儿》、《K――英国情人》、《上海王》、《上海之死》、《上海魔术师》等、诗集《鱼教会鱼歌唱》、《沉静的老虎》等。被《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评为“十大女作家之首”。曾获“英国华人诗歌一等奖”、中国台湾《联合报》短篇小说奖新诗奖、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曾获中国台湾1997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被中国权威媒体评为2000年十大人气作家之一;2001年评为中国图书商报十大女作家之首,称为“脂粉阵里的英雄”,被《南方周末》、新浪等评为2002、2003年“中国最受争议的作家”。《上海王》,新浪网评2003十大中外小说之一。《饥饿的女儿》,2004年台湾省中学生书评竞赛规定书籍。《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

虹影被称为“海外华文文学三剑客”之首,她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时代的文学奇迹。她有着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敏锐、麦卡勒斯的孤独和牙买加·琴凯德的冷漠,也有民国四大才女的清高。常年无睹本土文学最流行的方式和趋势,固执地以自己所爱的方式抒写内心最真实的爱恨,“怀揣利刃面对世界”,尖刀下去,最痛的是自己。恰恰因为超越时代的文字才能呈现文学的恒久价值,她的作品已享誉世界文坛,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巴黎大学等图书馆,她与老舍胡适林语堂等大师并列被借阅最多的中国作者。在西欧、北欧、北美等一些不知名的小镇咖啡馆中,随处可以看到署名“HONG YING”的书。而在国内,喜欢她的主要是各领域中高端女性读者和文化领域高端男性读者。由于影视作品精湛上映,始引起其他层面读者的广泛关注,从精品阅读时代进入大众阅读。

海外评论界经常拿虹影和牙买加·琴凯德托妮·莫里森维迪亚达·奈保尔并提。她以极平谈但又诗意的文字,写出一个个女人的生命史。亦有人认为,虹影的文字与《圣经·雅歌》“我的爱在女子中,好像百合属在荆棘内”互为映证。

其他版本

参考资料

上海王.豆瓣.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