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泽荣

刘泽荣

刘泽荣(1892—1970)又名绍周。肇庆市高墩里人。幼年随父刘峻周格鲁吉亚,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十月革命后获聘为彼得格勒苏维埃委员,创办《旅俄华工大同报》。民国8年(1919年)3月,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出席共产国际第一次大会,和翌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大会,3次拜见列宁。列宁亲笔在其身份证写下“请苏维埃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给刘泽荣各种协助”词句。

民国9年,回国,历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民国36年,出任民国总统府驻新疆特派员。1949年9月,协助陶峙岳起义,实现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著有《俄汉大辞典》、《俄文文法》等刊行于世。

人物简介

刘泽荣(1892-1970),原名刘绍周。广州市人。1897年随父母前往俄国高加索定居。

1917年4月,他在圣彼得堡联络中国留学生,组建了中华旅俄联合会,他被选为会长。

1918年底改名旅俄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会。仍任会长。为解决旅俄华工生活的困难和遣送回国做了大量工作。

1919年3月至1920年8月,他被邀请列席了共产国际第一次、第二次代表会议,曾三次受到列宁的接见。

列宁接见刘泽荣

1919年11月19日,列宁接见刘泽荣(绍周),刘在交谈时给列宁看了外交人民委员部发给的证书,列宁立即用红墨水笔签写了批语:"我也恳请各级苏维矣政府机关对刘绍周同志尽力给予协助和方便"。

刘泽荣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党员、中国旅俄工人联合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920年7月1日,任苏共(布)华人中央委员会委员(苏共中央批准)。

1920年11月18日,他携眷回国,在哈尔滨市落户。先在铁路交涉局做翻译,后任中东铁路稽核局局长,中东铁路监事会监事长。他为人正直,精通俄语

1921年被推选为哈尔滨市公议会议员。当时该会仍被白俄罗斯所控制,此后,他与其他中原地区议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多次展开维护中国人主权和收回市政权的斗争。终于将俄人把持的市公议会解散,成立了哈尔滨市自治临时委员会。同时成立市监察委员会,他被推选为市监察委员会委员长。

1930年曾参加中苏谈判。九一八事变后去北平市,1930年至1937年为北京大学法商学院俄语教授。

1937年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俄语教授。

1940年6月随驻苏大使邵力子赴苏担任使馆参赞。

1945年初,从苏联调往新疆,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

1949年9月,他支持陶峙岳将军起义,为新疆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全国解放后,他被周恩来总理聘请,一直担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的法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并主编了《俄汉大辞典》。

1956年,他由陈毅做介绍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0年7月18日病逝于北京。

人物生平

刘泽荣,又名刘绍周。广东高要人,1892年生于广州市。清朝末年,随同父母前往俄国高加索的巴统地方定居。1909年于巴统中学毕业后,考入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综合性大学物理系。1914年毕业后担任一段中学数学教员。1916年秋,又入彼得堡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深造。其间,目睹了旅俄华工的悲惨遭遇,决心为华工做些事情。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为了使旅俄华工得到生存,曾联络留俄中国学生刘文、张永奎、朱绍阳等向俄国临时政府递交了申请书,呼吁给予贫困的华工以救济。同年4月18日,他联络留学生、华侨成立“中华旅俄华侨联合会”,被推选为会长。并以“中华旅俄华侨联合会”的名义再次向俄国临时政府提出申请。终获拨款7000俄罗斯卢布,作为暂时供应华南理工大学伙食和医药费。十月革命后,经他与苏维埃政府协商同意,截至1918年俄罗斯东部发生内战铁路被破坏时,共遣送数千名华工回国。

1918年底,中华驻俄联合会改名为“驻俄华工联合会”,刘泽荣担任该会会长。由于当时中国驻俄公使刘镜人已回国,苏维埃政府外交部正式确认驻俄华工联合会有权负责保护驻俄华工的利益。因为有许多中原地区工人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刘泽荣受苏维埃政府和军事当局的委托,创办了《驻俄华工大同报》,送给红军中的中国战士和华工阅读。

1919年3月2日,列宁在莫斯科主持召开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刘泽荣和张永奎被邀请列席会议。刘泽荣在会上作了发言。这次会后,刘泽荣曾一度被吸收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接着,他又于1920年7月19日列席了共产主义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他还参加了共产国际殖民地委员会工作,为19个委员之一。

这期间,刘泽荣曾3次受到列宁的接见。

1920年11月18日,刘泽荣辞掉驻俄华工联合会会长职务,携家眷随北京政府派去的谈判代表团回国。到了满洲里市,地方当局盘查过激党甚严,刘泽荣被认为是“红党”,幸有一同归的中国代表团替他说情,才平安入境。他原计划去北京,但因北京政府与奉天当局拟以过激党的罪名逮捕他,遂留居哈尔滨市

在哈尔滨,他先在铁路交涉局和东省特别区做了一段翻译。以后又到中东铁路公司监事会工作,曾任监事会监事。 1921年,刘泽荣被推选为哈尔滨市公议会议员。市公议会是沙俄时期的殖民机构,十月革命时仍为白俄罗斯分子把持。虽增添了一些中原地区议员,但仍占少数。在67名议员中,中国人只有18人,刘泽荣当上议员后,曾联络其他中国议员同白俄分子展开了多次斗争。

1923年1月20日,在哈尔滨市公议会例会上,刘泽荣、傅羲年等以华籍议员和董事名额太少,提出增加中国议员名额议案,但由于白俄把持议会,议案未能通过。他满腔义愤,与全体中国议员一起罢会退席,并发表声明以示抗议。

1926年3月23日,市公议会召开第78次例会,刘泽荣联合华籍议员,在会上提出改用中文的议案,结果又被否决。他立即联名申请北满特别区市政管理局,要求改组哈尔滨市公议会。他在呈文中写道:“窃以市公议会沿用俄罗斯语言文字前后达10余年之久,市民感受痛苦既深且重……。今竟在本国土之内不能使用本国语言文字,世界各国无此恶例……此之成为独立国家、自决民族之耻辱。”

刘泽荣的立场,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商界头面人物张廷阁等也相机呈请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要求立即收回市政权。在各界的强烈要求下,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于1926年3月30日,宣布解散俄国人把持的市公议会。4月1日,哈尔滨市自治临时委员会成立,同时还成立市监察委员会,刘泽荣担任首届监察委员会委员长。1929年至1931年,他作为以莫德惠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三次参与赴苏联交涉中东铁路问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刘泽荣辞掉中东铁路公司监事会监事长的职务,结束了在哈尔滨10年的工作和生活,去北平市居住,开始了教育生涯。先后在东北大学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以及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0年6月,随同国民党政府驻苏大使邵力子前往苏联担任参赞。1945年初从苏联回国后,改派新疆工作,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1949年9月,他积极支持和动员中国国民党将领陶峙岳举行起义,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临时外交办事处处长。以后被调到国家外交部工作,先后任条约委员会委员、外交部顾问等职。他还曾担任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著有《俄汉大辞典》。1956年,他64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7月18日于北京逝世,终年78岁。

人物评价

刘泽荣这位架起了共产国际和中原地区革命首座桥梁的传奇人物,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维护、对中苏友好关系的确立和维系、对新疆的和平解放及在俄汉辞典的编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刘泽荣以书生之身,虽客居异国,而能创办“中华旅俄联合会”,救济在俄华工,可谓心怀天下,有济世之才。他以韶华之年,而能成为旅俄华侨和华工的唯一全权代表,作为中国工人代表参加共产国际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并获伟大导师列宁三次亲切接见,亦堪称独领风骚,一时无伦。他在俄创办“中原地区社会主义工人党”,又协助中共建党,先后致力于新旧中国的外交事业,更是经世致用,两朝开济。及至暮年,刘老不顾年高体衰,不问境遇冷暖,无惧蜡炬成灰,甘做春泥护花,尽力教诲提携后进青年,更呕心沥血完成了《俄汉大辞典》一书,又不愧为俄语语文学一代宗师。他如春风化雨般的人生,不仅泽被后世,更是动人传奇。(外交家厉声教评)

参考资料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二十三)——旅俄华工“政治领袖”刘绍周(下).光明网.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