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1923年12月2日-2005年10月18日,英语:Alexander Nikolayevich Yakovlev,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Яковлев),毕业于雅罗斯拉夫尔国立乌申斯基教育学院历史系,曾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长、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被称为苏联“公开性之父”。
1923年12月2日,雅科夫列夫生于雅罗斯拉夫尔州雅罗斯拉夫尔区的科罗廖沃村。1941年至1943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雅科夫列夫在沃尔霍夫方面军的海军陆战队第6旅服役,曾任排长。1948年,雅科夫列夫任雅罗斯拉夫尔州报《北方工人报》编委会委员。1965年起,雅科夫列夫任苏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72年11月,雅科夫列夫在《文学报》上发表了题为《反对反历史主义》的文章,批评了纠集在文学杂志《青年近卫军》和《十月》周围的民族爱国主义分子的思想意识。这篇文章被看作是苏联境内意识形态斗争的表现。1973年,雅科夫列夫在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讨论了这个问题之后,被派往加拿大担任大使,开始长达10年的“政治发配”。1983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将他调回莫斯科。1983年至1985年,雅科夫列夫任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1984年,雅科夫列夫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85年夏,雅科夫列夫当上了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86年2月,在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积极谋划下,苏共二十七大正式提出“公开性”的问题。1989年春,他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当选为苏共推选出的100名苏联人民代表之一。1990年3月至1991年1月,他担任苏联总统委员会成员。在被任命为总统委员会成员的第二天,他就申明退出政治局和不再担任中央书记,成为苏联历史上唯一主动退出政治局的政治局委员。1993年到1995年期间,雅科夫列夫曾负责领导联邦电视广播部和“奥斯坦基诺”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的工作。2005年10月18日,雅科夫列夫离世。
雅科夫列夫与苏共许多领导人一样,是在苏共的培养下,一步一步从基层走到中央。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掌权后对他格外重用,使其成功进入了苏共领导核心层。他进入中央之际,正是苏联改革开始之时。他为新政策的实施竭尽全力,抨击过去舆论和理论界已成为教条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前哨和保护者,提出意识形态工作要成为改革的先锋。作为意识形态的主管,雅科夫列夫被称为“公开性”运动的奠基人,隐身于戈尔巴乔夫之后的“精神教父”,是苏共高层领导中西化、自由化的代表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1923年12月2日,雅科夫列夫出生于雅罗斯拉夫尔州雅罗斯拉夫尔区的科罗廖沃村。1941年至1943年苏德战争期间,雅科夫列夫在沃尔霍夫方面军的海军陆战队第6旅服役,曾任排长。重伤后,作为残疾军人回到家乡。1943年,雅科夫列夫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雅科夫列夫毕业于雅罗斯拉夫尔国立乌申斯基教育学院历史系。在学习的同时,担任该学院的军训体育教研室主任。后来曾在苏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一年。在苏共雅罗斯拉夫尔州委当过指导员。
工作时期
崭露头角
1948年,雅科夫列夫任雅罗斯拉夫尔州报《北方工人报》编委会委员。1950年至1953年,雅科夫列夫担任州委院校部部长。1953年至1956年,雅科夫列夫在苏共中央机关当指导员。1956至1960年,雅科夫列夫在苏共中央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部学习。1958年1959年,雅科夫列夫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后来又到苏共中央当指导员、处长,1965年起,雅科夫列夫任苏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69年至1973年,他担任代理部长(在苏共领导看来,雅科夫列夫不够正统,所以没有批准他担任部长的职务)。这期间,雅科夫列夫很受重用,但却一直没有被批准担任部长职务。苏共主管意识形态的米哈伊尔·苏斯洛夫对他“既做官又搞研究”极为反感。1960年,雅科夫列夫通过硕士论文答辩。1967年,雅科夫列夫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两篇论文都是研究美国对外政策理论发展史。1969年,雅科夫列夫被授予教授学衔。当时苏共主管意识形态的头头米哈伊尔·苏斯洛夫对雅科夫列夫在中央机关工作的同时兼搞研究工作持否定态度。1972年11月,雅科夫列夫在《文学报》上发表了题为《反对反历史主义》的文章,批评了纠集在文学杂志《青年近卫军》和《十月》周围的民族爱国主义分子的思想意识。这篇文章被看作是苏联境内意识形态斗争的表现。1973年,雅科夫列夫被派往加拿大当大使。这是一次长达10年的“政治发配”。
受到重视
直到1983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访问加拿大时与雅科夫列夫相识,并随后将其调回莫斯科,他由此成为戈氏思想与理论的一员主将。戈尔巴乔夫闻名于世的“改革新思维”与“公开化”运动,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均与雅科夫列夫有很大关系。1983年至1985年,雅科夫列夫任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在这段时间里,研究所曾向苏共中央报送了关于在苏联建立吸收外资参加的合资企业的适宜性的报告,向苏联国家计委报送了关于苏联在经济上面临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的报告。1984年,雅科夫列夫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85年夏,雅科夫列夫当上了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为加强对“公开性”工作的组织领导,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专门选调雅科夫列夫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长,又先后升他为中央书记和政治局委员,主管意识形态工作。雅科夫列夫随即对苏联主要报刊和新闻媒体的领导班子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排斥坚持原则、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共产党人,并把支持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亲信安排在各个重要领导岗位上,从而牢牢控制了思想舆论界的领导权。首当其冲的是苏共中央最重要理论刊物《共产党人》。主编马克思主义者科索拉波夫被解除职务,取代他的是戈尔巴乔夫亲自挑选的、他夫人赖莎的好友、带有自由化倾向的弗罗洛夫。1986年,雅科夫列夫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和主管意识形态问题的中央书记(接替米哈伊尔·齐米亚宁)。
提出“公开性”的问题
1986年2月,在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积极谋划下,苏共二十七大正式提出所谓“公开性”的问题。同年6月,《星火》杂志主编由雅科夫列夫挑选的政治上的两面派——科罗季奇接任。此后,该刊物就成为反共反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锋。雅科夫列夫在苏共中央1987年一月全会上当选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同年六月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在苏共中央1987年十月全会上支持大多数人谴责鲍里斯·叶利钦在这次全会上的发言。雅科夫列夫在发言中批评了叶利钦的保守和叶戈尔·利加乔夫的偏执。在第19次党代表会议上成立了公开性委员会,雅科夫列夫担任委员会主席以及决议的报告人。1988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上对苏共中央书记作了新的分工。雅科夫列夫被任命为苏共中央国际政策问题委员会主席。
1989年春,雅科夫列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当选为苏共推选出的100名苏联人民代表之一。1989年12月,在第二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雅科夫列夫以代表大会有关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做关于对1939年缔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一里宾特洛甫条约)时的情况和法律后果研究结果的报告。根据他的报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在第二轮表决时通过了苏联第一次承认这个互不侵犯条约有秘密记录(原件到1992年秋才找到)的决议案。
退出政治局
从1990年3月至1991年1月,雅科夫列夫担任苏联总统委员会成员。在被任命为总统委员会成员的第二天,他就申明退出政治局和不再担任中央书记,成为苏联历史上唯一主动退出政治局的政治局委员。1984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90年起为院士。总统委员会解散后,被任命为苏联总统特别顾问。1991年7月29日宣布辞去这一职务。1991年4月18日,曾致函戈尔巴乔夫,警告可能发生国家政变。1991年8月15日,认为雅科夫列夫有分裂苏共的言行,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建议将其开除出党。8月6日,雅科夫列夫宣布退出共产党。在1991年8月19日政变爆发前48小时,他公开提出有可能发生政变的警告。1991年8月20日,他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支持苏联和俄罗斯合法当局,反对政变。
1991年9月末,雅科夫列夫被任命为苏联总统政治协商委员会成员。1991年12月中,雅科夫列夫在民主改革运动成立大会上做报告并被选为该运动的联合主席之一。12月末,雅科夫列夫出席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总统向鲍里斯·叶利钦总统正式移交权力的会晤。
晚年时期
苏联解体后,雅科夫列夫从1992年1月起担任社会经济和政治研究基金会“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副会长职务。1992年末,俄罗斯总统下令任命雅科夫列夫为政治镇压受害人平反委员会主席。原先苏联总统属下的,也是由雅科夫列夫领导的这个委员会,它的活动只是调查1930年到1950年的政治镇压事件。而新的调查工作将调查整个苏维埃政权期间的镇压政策。这个委员会在前后两段工作期间,共为300多万名受镇压的公民恢复了名誉。1993年到1995年期间,根据俄罗斯总统的命令,雅科夫列夫曾负责领导联邦电视广播部和“奥斯坦基诺”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的工作。2005年10月18日,雅科夫列夫离世。
主要作品
思想主张
雅科夫列夫是学者出身的领导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他是政治局委员中具有两个科学院通讯院士头衔的人物之一。加之他曾在国外工作十年,使他更易于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观点。他进入中央之际,正是苏联改革开始之时。他为新政策的实施竭尽全力,抨击过去舆论和理论界已成为教条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前哨和保护者,提出意识形态工作要成为改革的先锋。
雅科夫列夫出版过去被禁止发行的文学作品,组织领导了所谓“填补历史空白”的工作。雅科夫列夫强调要用全新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和社会主义,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坦率地承认对列宁某些原理不切实际、违背其实质的解释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他认为苏联半个世纪来所创造的经济体制违反了自然规律和理性,30年代的社会主义模式已经过时,需要对所有领域进行完善和更新。他表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人们有一种幻觉,好像社会主义与以往社会毫无联系,毫无继承性,与世界发展变化无关,而社会主义正是应该通过吸取全人类的经验,包括非社会主义部分的经验来发展自己。雅科夫列夫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就是辨证地、发展地看待事物,不能从书本上的概念简单地看待生活,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真理,得出结论。强调人道主义是雅科夫列夫思想的又一特征。他认为衡量社会主义的标准就是能否为人带来好处和幸福,能否提高他们的尊严,使人自由地发展。雅科夫列夫称民主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存在的极重要的、甚至是唯二可能的方式。
在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上,雅科夫列夫的态度前后有些变化。在改革开始之初,他较多地谈非正式组织和个人的民主权利,说他们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有些观点也是有益的。随着一些非正式组织的口号和行为变得越来越激烈,走得越来越远时,雅科夫列夫开始批评他们过激的哗众取宠的作法是不负责任的。他指出,自由、民主与无政府主义、无原则的行为毫无共同之处,如果把任何规定、法律都看作是压制权利和自由,就会腐蚀社会,培植法律虚无主义。
在苏联高层领导人中,雅科夫列夫对市场问题的认识是较早和较为激进的。他认为只有使全民所有制成为具体生产者所有制,使生产与生产者挂起钩来,才能使生产者在捍卫自己利益的同时也捍卫了社会利益,而能使各种利益结合并形成主人翁意识的途径之一就是市场。他指责有人一方面要努力建立新的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又试图继续执行旧的五年计划,为此,他主张现在应从头脑中清除社会主义与市场毫不相容的谎言。在对外政策的制订方面,雅科夫列夫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认为,现在是长期和平发展的时代,在肯定阶级性质的根本差异,两种社会经济体系的矛盾时,不能不看到它们复杂的辩证的相互映系和相互作用。稚科夫列夫分析东西方长期互不信任的原因是由于双方都在制造恭维自己,贬低对方的谎言,建议在对外政策中抛弃强制作法,建立起达成协议和作出让步的气氛,他指出,改善关系的代价不能是让对方放弃其本质和价值观。在谈到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时,他说,各党的政策要以国家利益为指南,如果两党的关系同两国人民的相互利益矛盾,这种关系就没有多大价值。他把东欧局势的变化称作是“理智”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并认为,早在19530年、19560年、19680年和1980年这些国家就发出了要改革的信号,现在是危机太深刻,以致于结果也越严重。他还说,苏联提倡社会自由选举和各国独立自主,就不能干涉东欧国家的选择。
在谈到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时,他说,各党的政策要以国家利益为指南,如果两党的关系同两国人民的相互利益矛盾,这种关系就没有多大价值。他把东欧局势的变化称作是“理智”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并认为,早在1953、1956、1968和1980年这些国家就发出了要改革的信号,现在是危机太深刻,以致于结果也越严重。他还说,苏联提倡社会自由选举和各国独立自主,就不能干涉东欧国家的选择。
主要影响
深入内部,消解苏共
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开始偏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向,苏联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变化。在思想路线上,戈尔巴乔夫提出“民主化、公开性、多元论”,成为社会上反共反社会主义思潮泛滥的庇护伞。雅科夫列夫则乘机在搞乱思想的基础上推动党组织的瓦解,制造动乱。
80年代后期的几年间,雅科夫列夫成功地实施了从内部瓦解苏共的工程:提出将“苏共一分为二”,分化为社会党和人民民主党;全民投票选举总统;利用纪念十月革命讲话推销自由化思想;撤换异己,安插和怂激进自由报刊主编;领导对苏共历史的翻案;压制和打击党内不同声音等。雅科夫列夫分别于1985年和1991年致信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提出两党制问题。
雅科夫列夫认为,苏共改革的出路只有一个:使所有健康的民主力量联合起来,成立一个主张社会革新的党,建设一个民主法制社会。雅科夫列夫之所以能上台,始于他1983年与戈尔巴乔夫的加拿大会面,两人的思想不谋而合。戈尔巴乔夫掌权后对他格外重用,使得这位反共分子成功进入了苏共领导核心层。苏联最后一位元帅、曾任苏国防部长的德米特里·亚佐夫对揭露戈、雅二人思想的不谋而合曾有这么一段描述:“根据我掌握的材料,雅科夫列夫是在美国学习时被策反了,他后来就是第五纵队的思想家。后来有一段时间克格勃开始调查雅科夫列夫。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说不能动雅科夫列夫。这件事我清楚记得。为什么?因为戈尔巴乔夫本人也是被做好工作的。我想,这就源自他与玛格丽特·撒切尔那次众人皆知的会面,那次他们两人秘密交谈。伦敦会面后,戈尔巴乔夫直接飞往雅科夫列夫所在地,当时他正在加拿大担任苏联大使。那次出国之后,戈尔巴乔夫本人变化很大。”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6年间,雅科夫列夫成为当时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领导者和中心人物之一。由于长期在苏共宣传部门工作,雅科夫列夫开展内部瓦解工作的技巧。在当时的条件下,彻底肃清布尔什维克主义、打碎苏联机构不能采取直线进攻的方式,要避免失败,就应当讲策略,对有些事情缄默不言,有些问题要绕着走,这样才能达到目的。特别是从正面意义上利用“言行不一”这种久经考验的方法。
控制头脑,搞乱苏共
得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赏识后,雅科夫列夫先在理论上提出“先进”思想,然后使这些思想成为戈尔巴乔夫言论中的日常口号。雅科夫列夫成为苏共党内的头号思想家和理论家、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设计师。雅科夫列夫在1994年出版的《一杯苦酒》一书中坦言:“与布尔什维主义作斗争”不能考虑道德上的“高尚”而应该是“利己主义的”,需要手腕,施巧计”。他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共产党的“那种表现为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极权主义性质”去摧毁他称为“极权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制度。上台后,他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多元论”、动摇和取消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提倡揭露“过去的全部的真实情况”“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等等,可以说导致苏联意识形态崩溃的各个重要方面,都与雅科夫列夫的误导密切相关。
一方面,雅科夫列夫利用职权,授意和鼓动一些人出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和攻击社会主义。1988年他与当时任东欧和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的齐普科谈话时,有意表明自己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齐普科摸底后,连续发表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另一方面,他压制和打击敢于坚持真理、发表不同意见的人,对他们实行“思想恐怖手段”和追查幕后策划者。圣彼得堡女教师尼娜·安德烈耶娃的《我不能放弃原则》发表后,雅科夫列夫利用职权组织围攻,并亲自写文章进行舆论围剿。
1985年12月,雅科夫列夫向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提议:“在我国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是别的,而是一种新宗教,它屈从于专制政权利益和它任性的要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条主义的阐释,其危险足以使任何创造思维甚至经典思维都毁灭尽。”作为背叛信仰、背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急先锋,雅科夫列夫在肆意诋毁苏共历史和马列主义的同时,对资本主义观念赞不绝口。他说:“资本主义带来了实用主义的伦理。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体现了崇高的理想主义,它依据的是清醒的、脚踏实地的现实考虑。”
1999年,在为俄文版《共产主义黑皮书》一书所写的序言中,雅科夫列夫明确承认:“苏共二十大之后,在一个由最亲近的好友和志同道合者组成的极小的圈子里,我们经常讨论国家和社会问题。我们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特意宣扬列宁后期思想。一个由真正的、而不是虚假的改革派组成的小组制定出(当然不能落在纸面上)以下方案:用列宁的权威打击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倘若收到成效,之后便用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和社会民主主义打击列宁,用自由主义和‘道德社会主义’打击一切革命至上主义。这不是像赫鲁晓夫那样带有情绪的叫嚷,而是带着深刻的潜台词:罪恶的不单是约瑟夫·斯大林,整个制度都是罪恶的。”
在雅科夫列夫等人不遗余力的误导下,苏共内部对党的领导产生了极大动摇。据苏联时期的《对话》杂志报道,1989年苏共退党人数达14万,1990年上半年达到37.1万,而苏共二十八大之后仅7、8月就有31.1万党员退党。据1991年7月苏共官方公布的资料,过去一年共有420万人退党。
参考资料
Alexander Nikolaevich Yakovlev – Người cứu nước Nga thoát khỏi Liên bang Xô-viết.nghiencuulichsu.2024-02-27
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Яковлев. 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ая справка.ria.2024-02-27
雅科夫列夫:斯大林主义的叛逆.新浪网.2024-02-23
戈氏上台之日国家走向灾难 苏联解体1985年开始.央视网.2024-05-14
苏联亡党亡国反思:“公开性”与指导思想“多元化”.人民网.2024-03-11
孙铭:瓦解苏共的思想杀手——雅科夫列夫.人民网.2024-04-10
“改革新思维”与苏联之命运.豆瓣读书.2024-02-27
新经济政策是怎样被断送的.豆瓣读书.2024-02-27
雾霭.豆瓣读书.2024-02-27
一杯苦酒.豆瓣读书.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