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公孙闬

公孙闬

公孙闬(hàn),又作公孙阅、公孙戍(shù)、公孙戌(Xū),生卒年不详,齐国人,先是邹忌的门客,后来帮靖郭君保住了薛城区的封地,成为了辅助靖郭君田婴、田文父子二代的重要门客。公孙闬进谏孟尝,既让君子避免了行为的失误,又使自己能有助于朋友,他敢于伸张大义,以正气来谏止权势者的说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人物生平

齐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成侯邹忌是齐国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田忌在马陵之战胜利后,邹忌害怕自己地位不保,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田忌在赛马中三战三胜,邹忌急忙与公孙闬商议对策。公孙闬巧妙地派人携带黄金公然占卜,假称是田忌的使者,暗示田忌欲图大事,以此陷害田忌。田忌得知后,恐惧出逃。

齐威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21年),齐威王计划封田婴于薛地,楚威王得知后愤怒,欲攻齐国。齐威王因此犹豫。公孙闬向田婴表示,他将说服楚王,使其更愿意封赏田婴。公孙闬对楚王说,封赏田婴将削弱齐国,楚王听后放弃了干预。

随后,齐威王封田婴于薛地,田婴去世后被追谥为靖郭君,其子田文继承爵位,即孟尝君。

孟尝君巡访至楚国,楚王欲赠象牙床。郢都的登徒不愿运送此床,向公孙闬求助。公孙闬答应,并劝孟尝君拒受象牙床,以免影响其廉洁名声。孟尝君接受了建议。

公孙闬离开后,孟尝君怀疑其动机,公孙闬解释了自己的喜悦:一是能进谏,二是谏言被采纳,三是阻止了孟尝君的错误。此外,他还提到登徒承诺的宝剑。孟尝君允许他接受宝剑。孟尝君因而在门上题字,鼓励食客们传扬名声,进谏劝止错误,并承诺对进谏者给予奖励。

人物评价

公孙闬在邹忌与田忌的权力斗争中,虽然巧妙地利用智谋排挤了田忌,但此举在道德上颇受争议。面对楚王时,他镇定自若,言辞得体,展现了其过人的智慧。在向孟尝君进谏时,公孙闬不仅避免了潜在的失误,还体现了对朋友的忠诚与支持。他勇于坚持正义,以正直的态度影响权势者,这种以德服人的说服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司马光: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

史书记载

《战国策 齐策》

资治通鉴》显王四十八年

拒收象牙床

公孙闬劝谏孟尝君拒收象牙床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这个典故说明了以下几个道理:

一、廉洁与声誉的重要性

田文齐国以仁义廉洁著称,正是这种良好的声誉让五国君主以国事相托。如果接受了楚国贵重的象牙床,可能会破坏他廉洁的形象,进而影响他在各国间的声誉。这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声誉,保持廉洁自律,因为声誉一旦受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二、纳谏的智慧

孟尝君能够听取公孙闬的劝谏,停止接受象牙床的行为,显示了他的明智和善于纳谏。一个领导者若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决策,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同时,也体现了身边有敢于直言进谏之人的重要性。

三、远见卓识

公孙闬看到了接受象牙床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明白一旦开了这个头,在巡行其他小国时难以拿出合适礼物馈赠,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外交问题和不良影响。这体现了具有远见卓识、能从全局考虑问题的重要性,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后果。

参考资料

闬基本解释.汉典.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