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忠济寺

忠济寺

忠济寺,原普济寺,位于黄山大顶。建于南北朝北宋时,荆州刺史谢麟,为官清正,死后葬于黄山市宋徽宗二年,赐封谢麟为“忠济真人”,改普济寺为“忠济寺”。

寺院历史

洞庭湖环抱 天留此老镇名山 忠济寺为三进二十来间,砖木结构。北宋以前供奉祖师爷和赶山王。谢麟死后不久,头殿供山神爷,二进主殿供谢公,三进殿供观音。寺里还供有一位歪腰菩萨,那就是十分受人尊敬,为留住黄山被赶山王打了一鞭的土地神。寺庙舍解放后保存完好,神像毁于1964年,寺庙毁于1966年。80年代初,又重修庙宇,规模不断扩大。前两年,在忠济寺侧,新建了谢公殿。

寺院景观

忠济寺现有房屋二十间,共有三进殿堂。头殿供山神爷,二进主殿供谢公,三进殿供观音。寺前有谢公墓,以白石砌成。墓前有石狮,狮嘴含珠,上下翻动,墓前石碑有对联一幅,刻着:黄山有幸埋忠骨,白石多缘寄鹤踪。

忠济寺天井内还有一口井,深不可测,曾有人放下几十丈绳子都没有探到井底,更怪的是如果久旱不雨,井里就放云,云向东南是和风细雨,云向西跑就是急风陡雨。如果久雨不晴,天上的乱云滚向山顶,井里收云,第二天定是晴天,所以称为“云井”。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把云井填平了,结果整个山顶都放云。当地人说,云井是谢公为大家预报晴雨的井,任何人也休想破坏它。明代公安文学家袁宏道有诗赋之:“一溪才顺一溪湾,一尺才过一尺还。舟子只愁箭括水,儿童又指帽儿山。”“帽儿”,就是指云井放云的景观。

忠济寺后面原先还有七棵野生茶树,按北斗七星状排列,据说茶味芳香无比,可治多种疾病,名曰“七星仙茶”,专供求神拜佛之药用。古时一块大洋一两,所以又有民俗音乐黄山大顶七棵茶,收括香客百万资”。可惜的是,七棵茶树在抗战时期被日本鬼子毁掉了。

历史传说

北宋时期,荆州一带年年水灾,生产不能发展,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谢麟(即谢公)调作荆州刺史后,深感人民疾苦,于是勘察水利,领导人民修堤筑地,根治水患。一天,他来到黄山,登上大顶遥望四方,感叹说:“不根治这里的水患,我死了都安葬在这山顶上,看着后人修堤治水,造福人民”。他任荆州市剌史二十余年,积劳成疾,最后病死在荆州,当地群众听说后十分悲痛,强烈要求将其尸骨葬于荆州,好让世人朝拜。但谢公的夫人坚持按习俗运回福建瓯宁老家安葬。谢夫人称谢麟托梦给自己,要葬在父母身边,以弥补身前未尽家孝之道。众人为完成谢公心愿,无奈之下,组织大船七艘,运载谢公灵柩回乡。船只从太平口下水,沿虎渡河行进,一路风平浪静,到黄山时,突然乌云骤起,风雨雷电交加,船只无法行走。船夫们只好把船停靠在荐祖祭(后称荐祖溪,即现黄山头镇建红村)上岸避雨。不一会,天气转好,船只起程时,护送谢公灵柩的船夫惊呼“老爷棺木不见了”。众人大惊,忙四处寻找,至太阳西落,才遇见一个樵夫从黄山顶上砍柴回来,把所见告诉大家:“正当骤风暴雨之时,我正在山上一大树下避雨,突然看见乌云中有一物自穿云飞落黄山,直立在山顶之上。”众人连忙上山去看,果然是谢公棺木,直立在山顶之上。人触之,则雷电轰鸣,谢夫人抱棺痛哭,却始终无法移动棺木,众人趁机建议,谢公忠骨葬于黄山乃是天意,夫人无奈只好就势安葬谢公灵柩于黄山,百姓们自发为谢公修墓立碑,又将其供奉在忠济寺内,香火不断。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