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京市第四中学

南京市第四中学

南京市第四中学创办于1929年。前身是南京三民中学,由当时在中国国民党中央训练部职的熊冲发起,得到国民党和北洋政府二十一名政要支持,和胡汉民于右任蒋介石戴季陶、邵力子、朱培德陈果夫陈立夫赵戴文、王陆一等十一人组成董事会,创建南京三民中学,熊冲被推为首任校长。为民国时期第一个以三民主义命名的学校。

校内有盋山,又名钵山,俗称菠萝山,乃钟山余脉石头山之一支干。位于清凉山东,乌龙潭西,其大部在四中境内。盋山林木繁茂,环境清幽,是本校学子课外活动的乐园。1998年经上级批准在其山顶建立了标准体育场。清代著名文学家方苞梅曾亮等人曾分别撰写《盋山记》和《盋山余霞阁记》,绘其胜景。1907年,清两江总督托忒克·端方在盋山南麓“惜阴书院”原址创办了全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解放后改作南京图书馆特藏部,现为江苏省文化厅),鲁迅先生在南京求学、工作期间常来此读书。

校史发展

南京四中前身南京三民中学创建于1929年。由当时在中国国民党中央训练部仼职的熊冲发起,得到国民党和北洋政府二十一名政要支持,和胡汉民于右任蒋介石、载季陶、邵力子、朱培德陈果夫陈立夫赵戴文、王陆一等十一人组成董事会,创建南京三民中学,熊冲被推为首任校长。为民国时期第一个以三民主义命名的学校。

南京三民中学具有优良爱国传统。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沈阳市,即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9月20日夜国民党在南京中央党部二厅召开中央临时会议,会议做出了“依靠国联调停,避免事态扩大”的不抵抗的错误决策。中国国民党中央的误国误民政策,全校师生极其悲愤,次日全体师生500人向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请愿抗日。尔后中国共产党和爱国人士,在全国掀起了风起云涌、要求抗日的示威游行和抵制日货运动,并组织北平市上海市济南市各地的学生到南京请愿。由南京三民中学带头掀起的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学生运动,迫使国民党中央不得不一反常态,采取空前的容忍态度,蒋介石多次接见请愿学生代表并与之座谈,对大批请愿学生采取迎来送往的做法。在国联第二次限令日本撤兵日期已过的第二天,全体师生大会上当场组织“三民铁血救国团”,决心以死报国。参加该团的有该校师生60人(占当时在校高中男生一半),校外各界人士20人,先父熊冲任团长。“三民铁血救国团”出发到北平市进行了一个月的军训,于1932年1月29日在天坛誓师出发,万众壮行,场面悲壮。此壮举极大鼓舞了民众爱国抗日的信心与决心,影响巨大。中外报刊发表了大量的评论,高度赞扬这一爱国行动。“三民铁血救国团”出关后积极动员民众,积极宣传爱国抗日大义。后加入了第四路义勇军,在水口、薬王庙与日军交锋,参加了凌源之役和绥中争夺战,先父熊冲被第四路义勇军总指挥孙国孺将军特聘为该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三民铁血救国团”在东北地区前线的几个月抗战,时值隆冬,所经历的波折和困难可想而知。“三民铁血救国团”全体成员以身救国的壮举永载史册。校长熊冲在“三民铁血救国团”出关杀敌四周年时写下如下悲壮纪念诗:

九一八事变,貌躬耻遭逢。军人不抵抗,政客无戚容。

民众悉刘禅,官僚更昏庸。吁嗟中华族!竟降此鞠。

唯吾三民校,铁血团组成。朝跨津浦道,暮宿古长城。

虽无衣与食,意气弥纵横。虽无枪与弹,夺人以先声。

风暴扫落叶,浴血起蟠龙。师生齐奋斗,水口挫倭锋。

薬庙复歼敌,报国效愚忠。中外新闻纸,以此相推崇。

果能因势而利导,安知三户不亡秦?

所憾时机已过去,长使志士心悲辛!

南京三民中学具有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学校创建于国家处于极其危难之际,外有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亡之心不死;内有军阀割据,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学校深知国家急需培养大批的救亡兴国人才。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学校将“养成革命人格、发扬民族精神、训练民权生活、陶冶民生实力,”为三民主义教育的要义;“有铁的纪律、血的精神的民族,用黑铁与赤血,抵抗侵略,保卫国家民族,以实现三民主义,达到世界大同的铁血政策”做实现三民主义教育的策略。对学生进行“复兴中华文化”和“中华魂”教育,要求学生在学问上,接受“知识、人格、体魄、政治和生产”五项训练;养成“早起、节俭、慎言”三种做人的基本习惯;具有“创造、独立、牺牲、茹苦、耐劳”五种精神;校训是“公诚毅朴”四字;校徽是在一本翻开书本上交叉放置一支枪和一把锄头。学校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品格,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为了建设一个供学生锻炼的操场,师生用业余时间将一个两亩多大,一丈多深的水塘填平。挖运土石约4000立方米,人均20立方米。《民生报》在介绍学校当时的文章中指出:“各女生服饰,亦甚朴素,少奢华习气;贫寒学生确无经济力量升学者,均可为工读部学生,免除其学杂各费,十二分贫寒者,并得提供膳宿。”

南京三民中学办学成果卓著。南京三民中学在1929-1950年间共培训高初中毕业生近8000人。学校初创其教育质量在民国政府首都南京已名列前茅,1933年第二届毕业生会考“成绩尚佳,”1934年毕业生会考“成绩优良,”1935年毕业会考“初中列第一,高中亦无一留级,得社会局之奖状。”据1934年统计,毕业的3个高中班约120人,有51人考入北平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第六班毕业40人,考上大学者高达30人。大批海外华侨慕名将其子弟送到该校学习,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是一所实至名归的好学校。涌现象徐竞、赵策抗日烈士,著名作家卜宁等优秀学生;教师中涌现了象魏荣爵、熊梦、李柏荣等一批有传世之作的著名学者。

校长熊冲在中学时期就投身民主革命,大学时期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和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青岛市“五”反帝爱国运动中起到了领导作用,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抗日言论和行动,都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主革命家的胆略,值得后人尊敬和缅怀。他长期奉养和抚育胡信之烈士的母亲和女儿,救助贫困学生的忠义仁爱之心,值得传承。他在全面深入研究总结古今中外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国家当时处于内乱外患的危局下,提出了包括国家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法等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以创办南京三民中学为起点,身体力行,成绩卓著。是民国时期教育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教育理论及实践,今日对其后辈仍有所启发与借鉴。校长熊冲在湖南邵东市的墓地己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邵东县人民政府保护其墓地文物碑碑文如下:

熊冲(1897-1944)、又名熊昆山、邵东廉桥人。1922年北京大学毕业。一生译、著颇丰,为民国时期著名爱国教育家。中学加入同盟会,即投身民主革命。系“五四”运动先锋,青岛市“五卅”运动重要领导者。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投身北伐战争,任33军部秘书,十七师政治部主任。1928年任职国民党中央训练部,后弃政从教,1929年和胡汉民、于右仼、邵力子等共同创办南京三民中学,任校长,即现今南京四中、邵东二中之前身。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年即率师生组建“铁血救国团”出征东北地区抗日,任第四路义勇军特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八年抗战坚持办学,六易校址,辗转万余里。因积劳成疾,于1944年12月殉职讲坛。

南京四中是一所具有优良传承的百年老校,。改革开放从来,全同各地都在积极抡修文物,修复恢复百年老店,继承发扬优良文化传统,但愿至今仍存在南京四中校史纪念馆中,由民国著名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所书“南京三民中学开校纪念碑”等历史文物仍能长期保存下去。也希望一直能看到校长熊冲曾在《本校环境》诗中所描述的南京三民中学:

龙蟠古里静无声,风景清幽妙入神。

扫叶楼头茗堪品,乌龙潭畔树常春。

清凉山色画图展,文正祠堂日夜亲。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如三民。

学校介绍

硬件设施齐备

学校教学设施齐备先进,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有一流水平的物理化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和全天候运动场。有近800平方米的师生食堂和近200个床位的学生宿舍,食堂可以供应早中晚三餐。

教师队伍精良

学校有一支敬业爱师、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了“名特”教师导师制,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队伍中有省特级教师1名;市、区学科带头人15名;市、区优秀青年教师2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有22名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已有10人获得了硕士学位。教职工集体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数学、英语、信息等六个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女教师集体获省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青年教工集体被命名为市级青年文明号。

培养目标明确,成绩突出

学校把弘扬“团结、活泼、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坚持把“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个性优良,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基”作为培养目标。学校在学生中开展的“温文尔雅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的文明礼仪、文明素养的教育体验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的文明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此外,许多同学在各级各项学科竞赛中获得了优良成绩。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制度和“奋进奖”评价激励机制。多年来,本校在生源基础不是很理想的客观现实下,仍取得了中考、高考的优良成绩,尤其是中、高考中的优分率较高,近几年高考本科推进率名列市区前茅。

办学特色显著

学校是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南京市科技普及性教育特色实验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是全国和江苏省优秀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江苏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学校有南京市最早成立的中学生铜管乐活动中心,十几年中培养了一大批铜管小乐手,先后向各所大学输送了多批艺术特长生。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成果显著,05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有261人次获奖,其中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2个国家级奖14个省级奖。

“激情管乐”:

南京四中管乐团1986年5月创办,1987年5月正式命名为“南京市中学生铜管乐团”,至今已培养了近2000名初步熟练演奏管乐的小乐手,在江苏省组织的两次中学生管乐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在江苏省第二届中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学校管乐班年年被评为南京市文明班集体,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各项大奖。

“足球摇篮”:

为进一步提升足球文化的品位,学校确立了培养高素质、高品位、高技能的足球后备人才的足球生培养目标,逐步将足球运动员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学校体育组编写了《足球》校本教材,并开设了相关的校本课程。学校的足球队在五年中战绩骄人,共取得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的29项荣誉,其中包括首届中国中学生“龙胜杯”足球比赛冠军,江苏省青少年甲组男子足球比赛冠军,江苏省第十一届“省长杯”足球比赛初中组冠军,江苏省第十二届“省长杯”高中组男子足球比赛冠军,南京市第十九届运动会男子少年组足球比赛冠军,南京市“金陵杯”男子足球比赛冠军等。

“广电传媒”:

2007年学校组建高中广播电视传媒班,聘请南京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等高校专业教师及广播电视系统著名专业人员,开设了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录音艺术、表演等课程,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高中传媒班的搭建工作已经完成,并连续2年面向全市招收传媒特长生。2007到2009年有近150名学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重庆大学等高校传媒专业。

周边公交站点

汉中门公交站9、29、68、78、109、312

汉中门北公交站21、23、75、134、149、152、汉江、汉六、中六

省人民医院公交站6、43、60、91、132、152、302、303、317、318、汉江(下行)、汉六(下行)

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