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
花馍,俗称“面花” ,是中国民间面塑品。花馍起源于中原地区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流传于黄河两岸的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河南省等地的花馍文化底蕴尤为深厚。花馍兼具食用、观赏、礼仪三大功能。
花馍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延伸出了重阳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个系列200多个品种。花糕里面有步步糕,四龙八凤糕,大吉大利糕,鱼跃龙门糕等,其用法也各不相同。花馍的用途比花糕更广,因此也更有名。喜事,白事,祭祀,庆典皆可用。花馍的式样越复杂,颜色越鲜艳,可食用性就越差,相反,观赏性更强。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闻喜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其技艺包括: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所用的工具有擀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做一个全手工揉捏而成的闻喜花馍,至少需4到5天;需要9大工序,即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其中包括100多道小工序。
花馍最有名的是运城市的“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起源与发展
花馍最早源于奴隶社会后期,封建历史的初期阶段,它是一种以瓷质、土质、木制、面质等为原料捏制等同于祭祀活物的实物,主要被用于在民俗祭奠仪式中祭祀神明的供奉物。隋唐时期,随着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空前繁荣,民间礼尚往来也蔚然成风,用于婚丧嫁娶、立梁上柱、拜寿贺喜、走亲访友等的闻喜花馍,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渐渐地形成了“有事必有馍,有馍必成事”的观念。隋唐时期,花馍做工开始精细化,形态更为逼真。王谠在其所著《唐语林》中曾对天宝的面塑有所记述:“宴诸司以面及药翡之类,染作颜色,用像豚肩、羊、脍炙之属,皆逼真也。”宋代的花馍艺术更为成熟,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岁时民俗的必备之物。明清时期,民间花馍发展至鼎盛,花馍民间艺人也应运而生。在明清时期,花馍还被当作贡品,供宫中贵族享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花馍逐渐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而走入寻常百姓家。每逢红白事,平民便会以花馍来表达对新人的祝贺和对逝者的思念。进入21世纪,花馍已经在北方地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每逢传统佳节,家家户户都会依照当地的习俗和惯例制作。这些花馍制品形式多样、姿态各异,兼具供奉、观赏和食用等多种功能,也可以用作馈赠亲友的礼品,成为民间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区
主要是闻喜花馍。闻喜花馍是闻喜县的传统名点。闻喜花馍除了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花样繁多,搭配组装成的花馍给人以空凌玄妙、活灵活现之感,其繁而不乱、鲜艳而不失协调的装饰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主要是黄陵面花。陕西省黄陵县因境内有黄帝陵寝而得名,黄陵面花即是流行于这一地区的传统民间食用塑作艺术。它与当地的黄帝祭典礼俗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地人习惯用面塑成各色动物、花卉,以代替祭典中的三牲。
主要是郎庄面塑。郎庄面塑俗称“面老虎”,是流行于山东省冠县郎庄的一种传统食用塑作艺术。郎庄面塑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反映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特点和民众的审美创造力,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为地方民俗和民间艺术的研究提供鲜活的例证。
主要是沈丘顾家馍。沈丘顾家馍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顾家馍”源于明末清初,康熙,家住沈丘县的御史大夫刘璐,带“顾家馍”敬献皇帝。“顾家馍”被封为“贡馍”。乾隆南巡,龙安陈州。陈州当地官员拿“顾家馍”进献。乾隆赞曰:“色亮如白釉,型真似宝葫,入口津甜香醇,回味绵绵不绝。”
制作方法
制作工艺
制作技艺包括: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所用的工具有擀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做一个全手工揉捏而成的闻喜花馍,至少需4到5天;需要9大工序,即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其中包括100多道小工序。
食材原料
食材的选用,首先就是原料麦子。闻喜花馍会选用闻喜北垣产的最优质小麦磨成的面粉,同时要用当地的水和面。
揉面程序
选好了原料,接下来就要进入揉面的程序了。制作花馍的面粉,讲究的手艺人还要用面箩过一遍才使用。制作花馍时,要提前一个晚上发“酵水”,第二天将发开的酵水和面粉搅拌,加水起面、揉面。手艺人们揉面,分了合、合了分,最少不低于8遍,揉出的面光滑而有弹性。不少的手艺人和面时,会在面粉中掺入适量的醋,蒸出的花馍白亮光滑,还有加糖水、牛奶或蜂蜜的,这样花馍不易干裂。
醒馍
“醒馍”也就是让馍发发虚。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热笼圈里,再在笼圈中间放一碗热水,用棉褥盖严,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使花馍制品不变形、不干裂、湿润光滑。待馍发虚后,即可上笼。
蒸制与着色
花馍上笼蒸制时也很有学问,如开水上笼、急火上气、笼圈封严、不忘放气、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等,花馍蒸制具有一套完整的流程。花馍出笼后,趁热着色,这样颜色艳丽,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干,需要组装的还要用竹签把辅助的部分与衬托的花瓣等进行组合。
主要特征
表现形式
花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插棍式、吊线式 、浮雕式、雕式、微雕式、仿效式等。花馍是人工用面做成的颜色各异、造型各异的的馒头,它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在人生礼仪习俗中有一些活动是独有的它与民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传承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主要题材
逢年过节
春节蒸大馒、枣花 、元宝人 、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 ;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形如石榴、桃、虎 狮 、鱼 等;
敬神祭祖
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过年敬神祭祖时所做的花馍,造型端庄、色彩艳丽,以正月初一和元宵节期间做的面花较具代表性,枣山、花花都是对来年丰收的象征。清明节制作的“寒燕”面花,是祭祀介子推而来的故事,之后也是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婚丧嫁娶
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在婚礼上向新婚夫妇赠送龙凤、鸳鸯面花,祝愿新人生活美满、多子多福。造型包括一个龙一个凤,周围以面塑牡丹、荷花、莲花、鱼相伴,造型美观,色彩鲜艳,自然大方,精巧可爱,把制作者对新人的美好祝愿全部灌注其中。新人结婚时亲朋好友还要向新婚夫妇赠送老虎花馍。老虎的头部威武大方,背部插满龙凤及莲花、鱼,寓意阴阳互补,连生贵子。
生儿育女
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奶奶姥姥则要送给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赠送九石榴之类的面花,祈求孩子平安成长。
文化特征
传统哲学与符号化寓意的表达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含蓄内敛,讲究“借物言志”,借创造出来的物品来表达人们的期望。花馍艺术正是通过制作出不同的花馍来表达人们的期望。花馍也经常使用寓意来表达人们的某些情感。
地域特色与思维观念的流行传播
花馍艺术是传统民俗文化,与人生礼仪习俗紧密联系,并广泛用于婚嫁、节日、寿诞、丧葬等诸多民俗风情、祭祀或庆贺活动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中闻喜县的面塑艺术最具地方特色,也最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在喜丧节典日常交往各种活动都可用。
艺术特征
花馍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大多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过程以及社会生活经历,造型也受民众的生活观念和审美特性以及创作材料的影响,作品的实用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立体性与象征意味的表达
花馍造型简洁、朴实、浑厚,它是自然崇拜、宗教信仰、思维观念、造型语言的综合性产物。立体特征极为明显,造型可以简要概括为简洁型、堆贴型、插画型。不同的造型特征表现出不同的寓意,真实反映人们的民俗生活情趣。
抽象性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花馍艺术的抽象性,是相较于具象性而言的,他的“真”是来自广大花馍艺术创作者的情感的流露。人们早期的抽象思维方式受到晋西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对花馍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色彩对生活内涵的传达
金、木、水、火、土作为五行中的五种元素,而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的有黑、白、红、黄、青,这也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流传最长久的五色观。我们在传统的文化艺术品上都有看到,而花馍作品上色彩的点缀则是依据五色观搭配而成的。花馍的色彩,是最能表达我们真情实感的体现,同时它也在意念上有所体现。
传承与保护
代表人物
董巧兰是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喜花馍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巧的制作花馍艺术的手艺,她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同时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
张月香如今已72岁,她做花馍已有40年的历史。90年代后期她和村上的几个巧妇们创作的《药王庙》面花,气势恢宏,古朴趣拙,是其按药王庙建筑形状,逐件生捏熟蒸,后组装成一体,对庙门的戏楼、庙门楼、庙门两侧铁旗杆、牌楼、石狮、前后殿、万人伞的宏大作品在省、市、县大赛中多次夺魁,被称为“中国一绝”,并在省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在村上这些老人的带动下,中年和年轻的妇女们也慢慢学会了做花馍,后继有人。
韩彤彤是一名85后的年轻花馍面塑师,她自幼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大学期间打下坚实的美术功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制作风格。韩彤彤将传统花馍进行改良创新,和果蔬汁、牛奶、蜂蜜、鸡蛋相结合,制作出可食用的彩色花馍。韩彤彤为了让用于观赏的花馍保存更长久,她查阅各种资料,进行突破。她弥补了原传统面塑作品的易干裂,易收缩,易变形,发霉,褪色等不足之处,使面塑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传承教育
花馍制作并不都是传统的制作和使用习俗,村民自做自用。随着时代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原来的自做自用转为商铺订制。这催生了一批对花馍艺术的投资人,更多的手工家庭式作坊的花馍店面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数量,这有利于花馍艺术的传播,同时对于当地的特色地域文化的发扬起到了一定的推广作用。
2024年2月3日,在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总店内,放寒假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龙年花馍。一块块五颜六色的面团在学生的巧手下,被捏成了一个个憨态可掬、萌气十足的“小龙人”。学生们在欢声笑语间体验到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春节传统年俗文化。2024年1月,菏泽市东明县解放路实验学校组织开展“巧手制花馍·蒸蒸日上的中国年味”活动。“花馍制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制作花馍,在课堂上边玩儿边做边学,不仅能让孩子们体验到过新年的浓厚氛围,学习花馍的制作方法,也能让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老师们为孩子们介绍花馍的故事以及制作方法,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图案与造型。
保护措施
为了传承这门民间艺术,各地政府都出台了一下政策。渭南市市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在建立健全符合渭南实际、具有渭南特点的保护机制上做文章,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合力上下功夫,积极推动面花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使古老的面花艺术重新焕发旺盛生命力,在新时代广阔的舞台上“活”起来。5月6日,陕西省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美民间’中国花馍中国艺术节” ,对推动花馍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使古老的面花艺术重新焕发旺盛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黄陵为了保护黄陵面花,制定十年规划,此计划由黄陵县委、县政府负责监督、管理,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文体局负责组织、实施,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文化、广电局负责检查、督促。保护计划如下:1.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摸清面花制作的发生、发展以及在当地民俗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2.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3.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重点抓好面花在岁时节令,婚丧嫁娶,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其深刻的寓意,挖掘面花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4.挖掘整理面花制作工艺,尤其是艺术性比较高的制作工艺流程。5.确定面花制作传承人,并对其进行重点保护。6.倡导原生态的民间文化重新进入现代农村,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7.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和竞赛活动,提高面花制作水平。8.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结合农家乐及生态自然村建设,充分展示黄陵面花,提高黄陵面花的影响力。9.开辟面花制作工艺工作室,强调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10.让面花制作艺术走进课堂,作为手工艺制作的重要内容,以便解决这门艺术传承难的问题。
申遗情况
“闻喜花馍”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0年5月20日在上海世博会展出。闻喜县也于2012年2月3日举办了中原地区首次花馍文化节— —“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旨在“弘扬民俗文化传统,打造花馍特色产业”。2009年6月,顾家馍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郎庄面塑于2008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陕西黄陵面花也于2008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关事件
2020年花馍面塑师韩彤彤接受长城网记者采访,记录了韩彤彤的创业历程和他所创作的各式花馍。
2024年2月3日,在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总店内,放寒假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龙年花馍。
2024年2月菏泽市东明县解放路实验学校组织开展“巧手制花馍·蒸蒸日上的中国年味”活动。
参考资料
绽放在舌尖上的陕北花馍 花样繁多且各类皆含寓意.凤凰网陕西.2024-02-03
面花(闻喜花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29
四川泸州:学生制作“虎馍”迎虎年 体验非遗文化.人民网.2023-12-03
花馍:蒸出来的艺术品.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4-02-03
【有艺思】花馍飘香迎新春 热气腾腾年味足.澎湃新闻.2024-02-0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文化网.2024-02-04
新时代非遗闻喜花馍的传承与发展.参考网.2024-02-05
非遗故事 | 闻喜花馍,“ 母亲的艺术”.中国文化网.2024-02-03
山西有看头|《美食篇》之闻喜花馍.腾讯网.2024-02-04
乡土闻喜.闻喜县人民政府.2024-02-05
面花(黄陵面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2-04
面花(郎庄面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2-04
河南沈丘:祥龙花馍迎新春.中国日报中文网.2024-02-04
身边的年味:顾家馍,出锅了.央视网.2024-02-05
浅谈面塑艺术中的艺术特征.参考网.2024-02-04
舌尖上的非遗 | 可以吃的民间艺术品——花馍.澎湃新闻.2024-02-05
托县花馍:非遗年货为节日增色.腾讯网.2024-02-05
“二月二 龙抬头”庙会上演赛花馍.铜川市人民政府.2024-02-05
文脉颂中华 | 指尖上的奇思妙想——韩彤彤.河北新闻网.2024-02-05
403 Forbidden.新华网山东频道.2024-02-05
菏泽市东明县解放路实验学校开展“巧手制花馍·蒸蒸日上的中国年味”活动.中国山东网.2024-02-05
渭南面花: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光艳的明珠.文化艺术网.2024-02-05
中国花馍艺术节5月10日即将开幕 各地“指尖艺术”聚集渭南同台斗艳.陕西门户网-国际在线•陕西.2024-02-05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陕西省图书馆.2024-02-05
乡镇动态信息.沈丘县人民政府.2024-02-05
微视频|可以吃的艺术品——韩彤彤的“创意花馍”.今日头条.2024-02-06
403 Forbidden.新华网山东频道.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