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炎
乳房炎,又称乳痈、奶黄、奶肿,是由于瘀血毒气凝结于乳房而成为痈肿,乳房出现硬、肿、热、痛等现象,病牛拒绝幼畜吃奶或人工挤奶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产后哺乳期的母牛,特别是泌乳期的奶牛更为多见。据统计,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的21%一23%。因其造成奶量下降,病乳废弃,甚至由于乳区化脓、坏疽、萎缩以至永久失去泌乳能力,导致奶牛淘汰,给奶牛业带来了很大损失。每年因乳房炎而被淘汰的奶牛占总淘汰率的9%~10%。
概述
由机械性损伤和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乳腺实质或间质炎症。家畜中多见于奶牛和乳用山羊;马和绵羊也有发生。它不仅使乳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造成无乳;母畜的发情期也可因而延迟。乳房损伤多因挤奶方法不当、乳房皮肤为锐物擦伤或划破所致。畜舍、牛床和乳巾与盛奶器的污染,则常成为微生物感染的媒介。常见的病原菌有停乳链球菌、兽疫链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绿脓假单胞菌感染和化脓棒状杆菌属,有时还有霉形体或星形诺卡氏菌等。自发性乳汁停滞与留也可为乳房原先存在的无乳链球菌创造感染条件。冻、烫或化学物质的刺激也可引起乳房炎。
分类
乳房炎的分类方法多样,旨在从不同维度精准把握病情,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进展提供有力依据。一方面,依据乳房的直观症状及乳汁的特异性变化,乳房炎被细分为隐性型、非临床型、亚临床型和临床型四大类别。这种分类方式不仅有助于捕捉乳房炎的早期迹象,对于及时干预、遏制病情恶化同样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隐性型乳房炎可能无明显外在表现,但乳汁检测能揭示其存在;非临床型与亚临床型则介于轻微症状与明显症状之间,为医生提供了干预的窗口期;而临床型则表现为典型的乳房红、肿、热、痛及乳汁异常,是病情较为严重的阶段。
另一方面,从炎症性质的角度出发,乳房炎被进一步划分为浆液性、粘液性(或称卡他性)、纤维蛋白性、出血性、化脓性和特殊性六大类。这种分类深刻揭示了乳房炎的病理本质,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例如,浆液性乳房炎以浆液性渗出为主,治疗时可能需注重体液平衡;而化脓性乳房炎则因存在细菌感染形成的脓液,需强化抗菌治疗。
另外,临床上遇到的乳房炎病例往往并非单一类型,而是可能呈现复杂的过渡状态或并发多种类型。因此,医生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灵活应对。乳房炎的主要症状包括乳房的红肿热痛以及乳汁的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因病原菌的不同而各异,如停乳链球菌感染导致的乳汁含薄片和凝块,溶血性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黄色均匀脓液等,均提示了不同的感染源和治疗方向。
病因
乳房炎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或因久卧湿地,湿热毒气上蒸侵犯乳房,致使乳络不畅,气血凝滞而引起;或因平时喂养过剩,乳汁过于浓稠,阻塞乳管,乳汁排出不畅,以及泌乳过多,幼畜吸吮不完,或乳牛人工挤奶不完全,产后幼畜死亡,乳汁未能消散,停留乳房,久而化为热毒所致;或因母畜使役负重太过,奔走太急,致使胃热壅盛,胃脉受阻,乳房经气阻塞而致;或因乳头受到咬伤、压伤、踢伤、打伤、邪毒经伤口而入所致;受惊、失子等因素导致肝气郁结,亦可诱发乳房炎。此外,子宫炎等疾病也可继发乳房炎。
诊断
肉眼观察乳汁和局部乳房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法包括化学检验法、物理检验法和血浆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法。其中乳汁的化学检验法对隐性乳房炎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方法有溴麝香草酚蓝法、过氧化氢玻片法、氢氧化钠凝乳法以及乳中或血清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测定等。物理检验法有乳的导电性检测法和计算机诊断法等。治疗宜及时,同时限制饮水,减少精料及多汁饲料。最常用的疗法是从乳头孔插入洗涤管或乳导管,用生理盐水冲洗患病乳区,然后注入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液。急性乳房炎患牛宜同时肌肉注射抗生素等药物。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正确组织挤奶工作,讲求挤奶卫生,防止乳房损伤和保持厩舍清洁、干燥等。于乳牛最后一次挤奶结束时,经乳头孔注入抗菌药物油剂或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对预防有效。
防治方法
根据乳房炎的发展过程,可将其分为初期、成脓期和破溃期三个阶段。病症初期,肿胀明显,但尚未成脓,应以消肿散瘀为主,成脓期,脓已形成,当采取方法,促使脓汁排出;破溃期,应促使脓汁排尽,使伤口早日愈合。具体治疗原则和方法是,热毒壅盛型,初期,治宜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可内服方1~方10,用方15~方18外敷或洗浴患部乳房,亦可用方19乳房内灌注;成脓期,治宜托里排脓,可内服方11、12,并应选择肿胀处波动最明显部位切开,使脓汁排出,破溃期,治宜补正排脓,可内服方12、13,并用方21冲洗已破溃的疮面。气血瘀滞型,未破溃前,治宜疏肝解郁、祛瘀散结,可内服方14,用方20涂敷患处;破溃后,亦应补正排脓,治疗同热毒壅盛型。
参考资料
【养殖天地】乳房炎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今日头条.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