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育熙
傅育熙,198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计算机系,获工学学士。1988年,由国家教委公派到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计算机科学家David Rydeheard,研究方向为类型理论及其语义。
人物经历
198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计算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由国家教委公派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计算机科学家David Rydeheard,。1992年获博士学位。
1994年1月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软件学院院长、上海高校软件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
中国数学会数理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微电子学与计算机》编委、《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编委、《计算机教育》编委、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Asian Association for Foundation of Software (AAFS) 的executive member和founding member
The CUE (China-USA-Europe) initiative on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cs as an Engineering Discipline”的Steering Committee的中国成员、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副会长。
主讲课程
并行理论、进程演算、进程代数、论域理论、类型理论、程序语义、时态逻辑、离散数学。
研究方向
类型理论及其语义、理论计算机科学、并行理论、进程演算、进程代数、类型理论、程序逻辑、程序语义、Chi-演算、进程演算及其应用、新型计算模型及程序语言。
主要贡献
论文题为“类型理论中的语义问题”,考官由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兼计算机科学家Peter Aczel和著名数学家兼计算机科学家Martin Hyland担任。1993年,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系当研究助理,参与研究欧共体项目“CLICS-II”。
国家八六三:新型逻辑框架和新型计算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逻辑类型理论的语义及其应用。
国家八六三:并发计算的元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发计算模型CHI-演算的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类型理论。
教育部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基本并发计算模型的理论研究。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元并发模型的理论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并发计算模型CHI-演算的互模拟格理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
八六三重点项目:个人信息处理终端SoC2
获奖记录
1997年度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
1999年度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奖。
2000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度上海交通大学横山亮次优秀论文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