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文化
知音文化是武汉市特有的文化资源,起源于伯牙子期的传说。钟子期墓作为知音传说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文物载体,位于蔡甸区蔡甸街道马鞍山市南凤凰嘴上,2008年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蔡甸区被誉为知音故里,千年知音传说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根基。2007年,“伯牙与锺子期的传说”被列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历史背景
知音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的战国时期,当时在古汉阳地区发生了一段“高山流水识知音”传奇的故事。这段故事在先秦时期的经典文献如《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列子》中均有记载。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也有相关描述。知音文化被视为武汉地区的一种原初文化形式。而在民间,尤其是在汉阳地区,知音的故事世代相传,相关的遗迹也广泛分布。
文化内涵
知音文化的本质在于锺子期能够通过伯牙的琴声理解他的心境和意图,从而建立起深刻的共鸣和深厚的友谊。这种情感基础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知音一词最初出现在《礼记·乐记》中,表示的是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然而,正是在汉阳地区发生的高山流水故事,赋予了知音更丰富的文化意义。“高山流水”的故事在历代的传播过程中,“知音”一词的意义得到了扩展,涵盖了友情、亲情、爱情等多种含义。知音文化不仅是音乐文化,也是情感文化。它强调真诚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社会影响
知音文化的影响超越了武汉乃至国界。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宣布,水星上的15个环形山中有多个以世界各国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命名,其中包括中国的音乐大师伯牙。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古琴曲《流水》与其他27首全球知名乐曲一同收录进一张金唱片中,随美国探险者一号航天器进入太空永久播放。此外,法国波尔多市和日本大分市分别建立了知音亭,这些举措表明知音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申报与发展
自2000年起,蔡甸区致力于推广“知音文化之乡”这一文化品牌,并成立了知音文化研究会,组织学者专家开展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在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设立了“知音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了知音传说雕塑群,并举办了知音文化中国艺术节和锺子期祭奠活动。同时,出版了《知音九章》等书籍,制作了知音文化音乐专题片和电视专题片,并对钟子期墓进行了维护和修复。2010年11月,《长江日报》报道称,蔡甸计划申请“中国知音文化之乡”。
参考资料
知音文化何以吸引全球“知音”?.澎湃新闻.2024-10-27
知音文化原型:伯牙与钟子期.知音文化原型:伯牙与钟子期.2024-10-27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高山流水觅知音.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高山流水觅知音.2024-10-27
武汉蔡甸知音文化绽放新魅力.湖北文明网.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