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达
李士达(约1540年-1620年),字伯顺,又字通甫,号仰槐,陕西西安府三原县人,明朝书画家。他在万历二年(1574年)考中进士,泰昌元年(1620年)绘制了《关山风雨图》,享年八十余岁。
人物生平
李士达出生于约1540年,成长于苏州市的新郭地区。他在万历元年(1573年)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并在次年的甲戌科进士考试中获得成功。被授予中牟县知县职务,后来担任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因直言不讳而得罪了当时的大学士张居正,最终被外放到四川省任职。在任期间,他因平定少数民族叛乱而受到嘉奖,晋升为四川按察使。他还曾在山西省和四川担任高级行政职务,但在一次政治风波中被罢免。
个人信息
李士达是正直的、有正义感的画家。明代后期,社会矛盾急剧加深,苏州为全国有名的工商业城市,纺织业尤为发达,所受的封建掠夺也最严重。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皇帝派来亲信宦官、税监孙隆等,在苏州市横征暴敛,任意增税,激起广大失业织工的反抗。在这之前,有一次孙隆召集苏州名流众吏,气焰不可一世,吓得这些人“咸屈膝”,只有李士达不买帐,“长揖而出”。这件事使孙隆大为脑火,马上派人追捕。幸亏有人庇护他,才免于一场灾难。从此,李士达就隐居在新郭。不久,苏州爆发了有万余人参加的织工和市民反税监斗争,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使李士达也受到了激烈的震动。这—年,他创作了《浔阳琵琶图卷》,以唐代诗人白居易贬官江州时所作的长诗为题材,当是寄托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愤慨。
艺术成就
李士达擅长人物画和山水画,尤其以《三驼图》、《浔阳琵琶图》、《西园雅集图》等作品著称,李士达的主要作品包括《松阴搔背》、《松竹高士》、《坐听松风》、《蕉阴独酌》、《西园雅集》、《寒林钟馗》、《罗汉卷》、《仙山楼阁》、《三驼图》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绘画技巧,也是他思想和情感的体现。他的画作风格独特,常以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为主题,同时也涉及佛教和道教题材。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文人的闲适生活,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态度。李士达的艺术理念强调“五美”——“苍、逸、奇、远、韵”,同时反对“五恶”——“嫩、板、刻、生、痴”。
李姓画学师承,历来未见明确记载,但从其传世作品看,明显受到“吴门画派”中文徵明、谢时臣等人画风的影响,又能不袭成法,多有创见,面貌多样,格调古朴,充满现实生活情趣。士达擅长山水、人物画,亦能花卉,但成就最大的则是人物画,特别是表现世俗风情的人物画,在晚明画坛上不趋时习,独树一帜。代表作有故宫博物院藏《三驼图》、上海博物馆藏《竹林七贤图》、南京博物院藏《桃花源图》等,其中被后代画家如溥心畬经常临摹的《三驼图》,是中原地区古代最优秀的幽默讽刺画之一,表现了李士达洞烛世情、讽谑诙谐的艺术趣味和“亦利亦行”的艺术特色。
此《花村称庆图》无士达款印,经《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为元代任仁发所作,本幅有乾隆31年(1766)行书御题七言诗并钤盖内府鉴藏诸玺。但考察图中之山石树木、屋舍人物等皆与任仁发相去甚远,与李士达作品颇多相近之处。如图中的核心人物之开脸、衣纹线描与苏州市博物馆藏《西园雅集图》上刘泾的画法十分接近;图中几个手中捧送物品的仆从的神态、画法也与上海博物馆藏《高逸图》中的仆从姿态、画法相吻合;图中山石师法文征明细笔小青绿法,勾勒细秀,皴点繁密,赋色艳丽而古雅,与《竹林七贤图》、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图》中山石基本一致。总体而言,李士达在万历晚期的人物画较之早期,造型由圆浑团缩逐渐转向修长舒展,衣纹线条也从以往的劲健顿错趋于飘逸流畅,此图基本符合了这种特征,加之将其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1620年作《岁朝图》相较。无论是柳树、梅花以及人物的造型特点、笔墨风格,还是作品营造、展现的整体韵致都十分类似,说明《花村称庆图》不仅是李士达作品,且为李姓较晚年之精品力作。
人物轶事
李士达以其正直和正义感闻名。在明朝末期的社会动荡中,他曾因拒绝向有权势的人屈服而遭到迫害。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愿妥协。他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个性和艺术追求。
人物关系
李士达的家族成员包括曾祖父李泽、祖父李邦宁、父亲李希仁以及弟弟李士逵。
参考资料
李士达.族谱网.2024-08-14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三驼图》,您知道它的含义吗?.搜狐网.2024-08-14
莫道此翁无傲骨 素心清澈胜他人——观李士达《花村称庆图》.雅昌艺术网.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