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桥镇
白桥镇隶属于中国马鞍山市和县。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立白渡桥乡。同年4月,被日本侵略军占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国民党县政府重新设立白渡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设立白渡区。
1951年底,设立白渡镇,隶属姥桥区。
1951年12月至1952年初,设立白渡区,下设有白渡镇。
1955年底至1957年10月,设立姥桥区,下辖白桥乡等3个乡。
1958年10月,设立白桥公社。
1983年4月至1984年4月,撤销白桥公社,设立白桥乡,隶属姥桥区。
1992年,撤区并乡,原新桥区后港乡,原沈巷区黄山乡兴隆、周王两村并归白桥镇,徐庄、许鲁、前进3村划属西梁山镇。
2004年3月,西梁山镇除大蒋村划归五显集镇外,全镇归白桥镇。
2012年1月4日,白桥镇划归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郑蒲港新区托管。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白桥镇地处和县南端,东与马鞍山市、芜湖市隔江相望,南与芜湖市沈巷镇接壤,西与功桥镇相邻,北与姥桥镇衔接。辖区总面积128.75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白桥镇有耕地面积5.27万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白桥镇下辖3个社区、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白桥街社区新大街。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白桥镇户籍人口54429人。2011年末,白桥镇辖区总人口5.3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34人。2021年,和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白桥镇常住人口为3105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白桥镇财政总收入4030万元。
截至2019年末,白桥镇有工业企业45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农业
2011年,白桥镇生产粮食35200吨;油料作物产量23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713头,年末存栏756头;家禽饲养量19万羽。渔业养殖总面积7495亩;水产品总产量1805吨。
工业
2011年,白桥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工业企业61家,其中规模企业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销售收入4.3亿元,实现利润768万元,上缴税金1300万元。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白桥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2个,农家书屋12个;藏书3.2万多册。
2011年末,白桥镇有体育场地5处,6个村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场地。街道3处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1994年,白桥镇建成白桥、西梁山有线电视台。有线电视用户2000户。全镇12个村(社区)共安装喇叭217只,分布在各个行政村。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白桥镇有初中3所,在校生2178人,专任教师297人,中心小学2所,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白桥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个,其中村级卫生室9个;病床59张,固定资产总值6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0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6万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85万人,参合率100%。
基础设施
2011年,电信局开设白桥镇区、西梁山、后港、陈桥洲四处交换机有源接点,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000门。2011年末,白桥镇有邮政局1处,村邮政站12个。
2011年末,白桥镇有自来水厂5座,日供水能力约为1.5万吨,用户约4680户。
文化
白桥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授翰林院编修的鲍源深、民国时期曾两度出任和中校长之职的张亮、和含县县长赵鹏程,到当代国画家罗积川先生,无不在历史上书写了白桥的光荣和骄傲。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也迷恋在此生活创作多年。在“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今天,白桥人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书写白桥明天的新的篇章。
名胜古迹
西梁山烈士陵园距和城约30千米,占地面积400亩,由大、小陀山组成。西梁山与芜湖市的东梁山合称天门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李白《望天门山》这首诗而声名远扬,还留下了王羲之摩崖石刻“振衣濯足”四字而名噪千年。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三十军九十师二六八、二六九、二七零团奉命攻打西梁山,以牵制敌人兵力,为渡江战役创造条件,经过三昼夜激战,千余名指战员血洒西梁山。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建造了烈士陵园,由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塔、烈士墓、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及一些附属配套服务设施组成。纪念馆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按照历史时期分设5个展厅,陈列自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至改革开放以来和县籍与牺牲在和县的非和县籍烈士事迹。纪念馆运用文字、图片、实物、雕塑、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年革命斗争场景。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白桥镇入选安徽省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乡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