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造桥虫
小造桥虫,又称棉小造桥虫、小造桥夜蛾科、棉夜蛾,是一种害虫。其幼虫主要取食叶片、花、蕾、果和嫩枝。初孵幼虫会取食叶肉,留下叶表皮,形成筛孔;而大龄幼虫则会将叶片咬成许多缺刻或空洞,只留下叶脉。
简介
中文名:小造桥虫
学 名:Anomis flava Fabricius
危害特点
又叫棉小造桥虫、小造桥夜蛾、棉夜蛾。以幼虫取食叶片、花、蕾、果和嫩枝。初孵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像筛孔,大龄幼虫把叶片咬成许多缺刻或空洞,只留叶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为10-13毫米,头胸部桔黄色,腹部背面灰黄或黄褐色;前翅外端呈暗褐色,有4条波纹状横纹,内半部淡黄色,有红褐色小点。卵扁椭圆形,青绿到褐绿色。老熟幼虫体长35毫米,头淡黄色,体黄绿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灰褐色,中间有不连续的白斑,胸足3对,腹足3对,着生在4-6腹节上,爬行时虫体中部拱起,似尺蛾科。蛹红褐色。
生活习性
黄河流域每年发生3-4代。一代幼虫危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二代在8月上中旬,三代在9月上中旬,有趋光性。卵散产在叶片背面。初孵幼虫活跃,受惊滚动下落,l、2龄幼虫取食下部叶片,稍大转移至上部危害,4龄后进入神经性贪食症期。老龄幼虫在苞叶间吐丝卷包,在包内作薄茧化蛹。天敌有绒茧蜂、悬姬蜂、赤眼蜂、草蛤、胡蜂科、小花、瓢虫等。
防治措施
(1)成虫发生期,在田间用杨树枝把或黑光灯诱杀。
(2)卵孵化盛期,用7216菌剂或BT乳剂100倍液,还可用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3)在幼虫孵化盛末期到3龄盛期,喷洒20%山东天达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虫悬浮剂2000倍液、48%氯吡硫磷乳油或48%天达毒死蜱2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50%辛乳油1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0%奇箭乳油1000倍液、5%卡死克可分散液剂15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000倍液等。交替使用,收获前7天停止用药。
麻田棉小造桥虫
学名
Anomis flava Fabricius 鳞翅目,夜蛾科。别名红麻小造桥虫、棉夜蛾。俗名拱拱虫、量尺虫等。分布全国各麻区,是红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
寄主
除为害红麻外,还可为害木槿、棉花、青菜、刀豆、桑树、榆树等。
危害特点
低龄幼虫咬食叶肉,残留表皮,3—4龄后咬食叶片,现不规则孔洞或缺刻,老熟幼虫神经性贪食症麻叶,每只幼虫24小时内常食麻叶4—5片,残留主脉或叶柄,严重影响麻纤维质量和产量,麻田常年虫口在20万条左右,受害重的667平方米 损失原麻百kg。
形态特征
见棉花害虫——棉小造桥虫。
生活习性 黄河流域年生3—4代,长江流域4—5代,湖南省、浙江麻区年生5代,以蛹在冬葵、棉花、木槿等枯叶或苞叶间越冬。湖南麻区5月中旬成虫出现,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二代幼虫为害严重,浙江省较湖南推迟1个月,于8月中下旬第三代幼虫为害重。卵多产在麻株中部叶背,下位叶较少,上位叶很少,每叶多产1卵,个别2个,幼虫老熟后先吐丝后化蛹把麻叶的一角缀成苞,有的吐丝把相邻两叶叠合化蛹在其内,成虫多于22时羽化,日均温26℃,相对湿度92%,利于卵孵化,16时最多。麻株生长嫩绿或密度大的虫口密度大。7、8月间雨日多、湿度大利其发生。天敌有黄茧蜂、赤眼卵蜂、马蜂、草间小黑蛛及菌类。
防治方法
(1)湖南麻区5月上旬、浙江麻区6月下旬挂灯,可诱杀大量成虫。
(2)幼虫发生期用每ml含120亿个孢子的BT乳剂200倍液或含4000单位的HD—l杀虫脒菌粉200倍液喷雾。
(3)在产卵高峰期投放赤眼蜂蜂包也有很好防效。
(4)必要时喷撒2.5%敌百虫粉,每667平方米1.5—2.5kg,也可在3龄前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爱卡士乳油l000倍液。
(5)用毒杀棒熏杀每667平方米用80%敌敌畏乳油10og,对水0.75L,再用0.33M公司的大树枝,一端捆上废棉花沾药液14ml,然后每3.3×3.3m 间距插1支,每667平方米插60根,熏治作用良好。
(6)用90%敌百虫乳油100ml,加硫酸铵150g和干燥的砂子75g,再加硝酸铵2份与草糠l份制成燃烧剂200g,再把制成的烟雾剂放入直径15cm、高24cm铁桶或竹筒中,在无风的早晨或傍晚分放在麻田中点燃,只要烟雾在麻田中持续20一30分钟,小造桥虫即可落地死亡,可兼治蛀茎的玉米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