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区
南屯区位于台湾台中市西南方,面积31.35平方公里,是现台中市辖区中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旧称“犁头店”,南屯区包括闽南语和拍瀑拉语两种方言。1990年代后期,南屯区的七期重划区成为新兴的商业区,分属西屯区与南屯区。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前身为台湾省政府黎明办公区)设于此区黎明新村内。此外,南屯区还设有精密机械科技创新园区,以及法务部矫正署所辖的台中监狱、台中女子监狱、台中看守所及台中戒治所,这些设施均位于大肚台地上。
历史
南屯早期原名猫雾拺,为巴布萨平埔族聚落,其聚落旧址位於今南屯街区西南的春社里,即岭东学院附近一带。
清治时期,由於猫雾拺居民无力缴交番饷,当时福建省副将兼定海总兵张国因曾来台担任过北路营参将,看上南屯一带的肥沃平野,遂在康熙帝49年(1710)以代缴赋税为条件,向居民取得土地开垦权,开垦包括南屯街区一带的荒野,是今南屯街区垦辟的开始,其後并由台湾总兵蓝廷珍续垦,南屯街区逐渐繁荣。
道光年间原地主猫雾拺社迁至埔里镇,加上现街区位於半线(今彰化市)到葫芦墩(今丰原)路途之中点,使该地区渐成为南屯一带的中心,因当时此地原有许多制造农具的打铁店,其中又以犁头最为出名,因而地名遂改为犁头店,称为犁头店街。大正9年(1920)行政区划改制,本区改为南屯庄,战後改为南屯乡,1947年并入台中市改为南屯区迄今。
发展与展望
随着台南屯区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台中港的兴建,南屯区加工出口区的设立,对南屯区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起到了刺激作用,工商业日趋活跃。1973年7月位于台中市西屯、南屯两区之间的台中工业区一期工程动工,至1977年5月完工,占地面积l69公顷,是当时台湾中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
交通
中山高南屯交流道
台74线:中彰快速道路
县道127:西屯区 - 南屯区 - 台中县乌日乡
县道136:西区 - 南屯区 - 大肚区
旅游
大肚山运动公园
大肚山运动公园位于台中市南屯区,是利用各种景观设计,让人在游憩之余也能从中了解自然资源力量的都会运动园区。
在市政府的规划蓝图中,园区里的许多设施都在“教育第一“的大前提下设置,显得别富创意。在湖边砌筑缓坡地形,下过雨后形成积水洼地,除了可以供青蛙跳跃戏水之外,还能供鸭、鹅等水鸟纲食水栖息。不过这一切设施都还在筹划中,目前园区里大片空旷绿地,反而成了越野车辆的练习场地。
磺溪书院
俗称文昌祠,为昔时大肚地区的文教中心,其创设源于西雍社社学的成立。
按清代学制,在党州序之外,乡堡坊里常设官塾,以利偏远生童就学,称为社学。然因实施日久,渐归义学,而转为诸士子会文结社,敬业乐群之所。甚而有文加祠之设,大率便有社学。
清嘉庆四年己未(西元一七九九年),大肚士绅赵顺芳与乌日士绅杨占熬为提倡文风,创学论艺,乃成立西雍社。西雍社成立之后,又发动社员倡捐,兴建文昌祠,做为游艺论学之所。
赵顺芳之子赵璧举秀才后,后起之秀辈出。崇文重道,蔚为风气。因思文风之推展与教育之普及,爰于光绪十三年丁亥(西元一八八七年)由赵顺芳倡议在文昌祠址创设书院,名为「磺溪书院」,全部工程于光绪十六年庚寅(西元一八九○年)完成。
日据时期,磺溪书院曾充做大肚公学校,并在龙井、追分设立分校,其后迁离磺溪书院对为大肚小学的前身。台湾光复以后,磺溪书院因受八七水灾之蹂躏,屋宇破损,门毁墙塌,加以照料乏人,形同弃屋。然而,从断垣残壁中,「磺石舒丹半壁嵯峨开笔镇,溪流映碧千层起文澜」的豪情与壮志,却仍然可见。
第一进较地面抬高四阶,以中央三开间为山门,燕尾翘脊屋顶由此左右层层降落,使七开间正面展布均匀。中门前有形象生动的青斗石狮一对,雕工精细甲于他庙。开三门而入,是木构的柱廊,柱廊左右的斗仔砌砖墙上,各开一口砖砌的木瓜气式月门,形式之精美为他处罕见,空间之变化更是他祠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