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特马尔申县
迪特马尔申县(德语:Kreis Dithmarschen)是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西部的一个县,位于汉堡市和北弗里斯兰县之间,临北海、易北河、埃德河(Eider)和基尔运河。迪特马尔申县的面积为1404.75平方千米,首府为海德(Heide)。从13世纪到1559年,迪特马尔申是神圣罗马内的一个独立农民共和国,并且是汉萨同盟的成员。
地理
迪特马尔申县位于北海沿岸,被南部的易北河口和北部的艾德河口环绕,形成了一种人造岛屿,被北部的艾德河和东部及东南部的基尔运河所环绕。这是一个曾经充满沼泽和湿地的相当平坦的乡村地区。它的北部与北弗里斯兰和石勒苏益格-弗伦斯堡接壤,东部与伦茨堡埃克恩弗尔德接壤,东南部与施泰因堡接壤。自查理大帝时代以来,它的陆地边界基本保持不变。然而,通过从海中夺取土地,迪特马尔申的面积几乎增加了一倍。
历史
迪特马尔申的沼泽地村庄在中世纪时期享有显著的自治权。邻近的王公们经常试图将迪特马尔申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在1180年后,大主教西格弗里德将本应属于他的不来梅大主教区的迪特马尔申割让给了他的弟弟伯恩哈德三世,萨克森公国的公爵。作为萨克森公爵,他掌管着哈德尔恩地区,位于迪特马尔申南岸的易北河对岸。与阿斯卡尼亚家族为敌的荷尔斯泰因伯爵阿道夫三世,事实上已经松散地占有了迪特马尔申。伯恩哈德的任务是重新夺回这片领土,但他失败了,只迫使阿道夫接受他对迪特马尔申的宗主权。
在15世纪,迪特马尔申人联合成一个农民共和国。尽管多次邻近的王公统治者,伴随着他们的骑士和雇佣兵,试图将独立的农民征服为封建制度,但他们都未能成功。在1319年,格哈德三世在沃尔登战役中被击退。在埃里克四世,萨克森公国劳恩堡公爵袭击了迪特马尔申后,迪特马尔申人指责他的女婿,荷尔斯泰因-伦茨堡伯爵阿尔伯特二世,有同谋,然后他以此为借口在1403年进行了自己未能成功的征服尝试,在战役中因受伤而死。在1468年,迪特马尔申与吕贝克结盟,以保护他们的共同利益,即商业和遏制该地区封建制度的蔓延。基于与吕贝克签署的条约中的汉萨义务和特权,迪特马尔申人在15世纪建立了与利沃尼亚和邻近波罗的海目的地的贸易。双方多次更新他们的联盟,因此一直持续到迪特马尔申在1559年的最终失败和丹麦-荷尔斯泰因并吞。
在海明斯特德战役的胜利之后,迪特马尔申定期向汉萨议会(Hansetage)派遣代表。在1554年,汉萨议会确认,作为商人的自由迪特马尔申农民不能被视为与自由或自治城市的市民平等,但尽管如此,他们被接受为享有所有汉萨优势的人。因此,迪特马尔申的商人,连同条顿普鲁士的商人,是汉萨唯一享有准会员资格的受益者,尽管缺乏自治或自由城市公民身份的背景。
直到1559年和丹麦国王与迪特马尔申人之间的最后一次封地争斗,自由农民才被迫放弃他们的政治和宗教自治,这是由施泰因堡的约翰·兰茨考伯爵指挥的成功入侵。自那时起,迪特马尔申的徽章上就展示了一位骑在马上的战士,代表兰茨考的骑士。这位克利夫兰骑士队后来被认为是圣乔治,当时被认为是迪特马尔申的守护圣人。
征服者——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公爵阿道夫和公爵约翰二世老者——将迪特马尔申分为两部分:南部成为与丹麦个人联合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一部分,而北部则归另一位荷尔斯泰因公爵所有。从1773年起,整个荷尔斯泰因在个人联合下与丹麦统一,并一直保持到1864年,当时在普丹战争后,荷尔斯泰因和石勒苏益格公国成为德意志帝国联邦的占领领土。两年后,随着普奥战争,迪特马尔申成为普鲁士王国王国的一部分,普鲁士吞并了荷尔斯泰因和石勒苏益格,随后成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省。
迪特马尔申的中世纪被认为一直持续到19世纪,当时基尔运河完工,沼泽地开始被排干,农业改革发生了。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内,该地区仍然分为北迪特马尔申(Northern Ditmarsh)和南迪特马尔申(Southern Ditmarsh)两个县,直到1970年合并为迪特马尔申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