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秋霖

陈秋霖

陈秋霖(1893-1925),原名陈沛霖,笔名独尊,东莞市塘厦四村庙岭人,陈逸川之弟、陈孚木之兄。曾任《闽星日报》、《香港新闻报》总编辑,1922年因倡导香港海员罢工,被港英当局驱逐出境。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兼广州市民国日报》社长。1925年,与廖仲恺同行参加会议时遇刺身亡,年仅32岁。

人物生平

陈秋霖(1893~1925),清归善县人。1919年(民国8年)12月任漳州市《闽星》半周刊编辑,次年1月任《闽星日报》总编辑。一刊一报均为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创办,介绍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等情况,同时鼓吹无政府主义。1920年冬,随粤军回到广州,创办《星报》,参加陈公博、谭平山主办的《广东群报》的编辑工作。1922年,因陈公博出国,谭平山引退,乃由陈秋霖主持《广东群报》工作。后代陈炯明主办《香港新闻报》。在廖仲恺劝说下,于1924年7月将《香港新闻报》改名为《中国新闻报》,刊载《我们的宣言》,声明拥护孙中山,与陈炯明脱离关系。刊出致陈炯明公开信,劝陈早日悔改,勿与国人为敌。此事被港人称为“报变”。不久,即任中国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25年(民国14年)8月20日往访廖仲恺,与廖同车至国民党总部,遭国民党右派刺杀。

报界人杰

像他的兄长陈逸川一样,年轻时的陈秋霖就已展露出他的革命激情。1906年就读广州市培正中学时,陈秋霖在学校主撰《天民》、《共和》、《民生》、《采风》四报,发表反帝反神权的言论,结果被校方开除学籍

《东莞市塘厦镇四村志》记载,离校后不久,陈秋霖加入了广州市有志青年组织的十人团,先后出任漳州市《闵星日报》、《香港新闻报》总编辑。

192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爆发海员大罢工后,陈秋霖主编的报纸立即发表文章,斥责英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倡导香港海员进行爱国大罢工。当时的港英当局惊恐于陈秋霖犀利的文笔,于是封闭报馆并拘押陈秋霖七天,随后将他驱逐出境

回到广州后,孙中山接见了陈秋霖,并对他大加赞赏,当即委任陈秋霖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在广州期间,陈秋霖兼任广州《民国日报》社长。这份报纸正是当时护法军政府的机关报。陈秋霖发表文章,发出“打倒列强军阀,拥护国民革命”的呼声,孙中山赞誉说,“陈秋霖一支笔,胜过十万大军”。

不幸遇刺

陈秋霖主持《香港新闻报》期间,与当时寓居香港的同盟会会员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关系密切,成为忘年之交。

1925年8月20日早上,陈秋霖从广州小北天宫里家中出来,沿仓边路步行前往位于广九大马路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国民党中央党部)参加会议,路上遇到廖仲恺和何香凝从财政厅乘车出来亦去会馆开会。廖请陈坐上汽车同行,到达惠州会馆门口后,廖仲恺和陈秋霖两人同步上台阶。

突然,从会馆旁边闪出两名枪手向廖仲恺开枪,廖仲恺当场中弹倒地。慌乱中,陈秋霖迅速抱起中枪的廖仲恺冲上台阶,不料一名枪手从陈秋霖背后开枪,陈秋霖腰部中弹却全然不知。惠州会馆内的工作人员听见枪声急忙跑出来,众人赶忙将廖仲恺抬上汽车送去医院急救。

据陈秋霖的外甥李百忍回忆,与此同时,有人看见陈秋霖痛苦异状,便将其扶到客厅休息。当时陈秋霖掩面痛惜道:“唉,为什么行刺廖先生?”随即,有人发现他的腹部有血渗出,于是急忙找来汽车将他送到附近的东山医院抢救,这时的陈秋霖已经昏厥过去。

遇刺第二天,廖仲恺伤重不治。陈秋霖因腹部中弹,子弹穿过两条小肠,由于失血过多,手术失败,三日后亦伤重不治,年仅32岁。廖陈遇刺,举世震惊,一时间各种猜测四处传扬,但因各种历史原因,廖陈被刺案至今仍有不少谜团。

参考资料

《广州民国日报》创刊.广州市情网.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