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
郭崇(908年-965年),原名郭崇威,后因避郭威郭威之讳而改名郭崇,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军事将领,应州金城县(今山西应县)人。郭崇以勇力应募入伍,在后唐时期累升为应州骑军都校。因不满石敬瑭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朝,郭崇弃官南归。后晋出帝时,转隶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汉高祖)麾下,助其起兵称帝,收复开封市。以功授职护圣左第六军都校、富州刺史。刘承祐时,随枢密使郭威西征,之后参与在邺城遗址的起事,协助郭威夺取后汉大权,拜官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后周建立后,历任武定、镇安、镇宁三镇节度使,官加平章事。柴荣时,跟随天雄节度使符彦卿出兵固镇,抵御辽军入侵,改授成德节度使。柴宗训继位后,加检校太师。北宋建立后,再加中书令,改任平卢节度使。干德三年(965年),郭崇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师。后因其孙女郭氏为赵祯第一任皇后,先后两次被加赠为尚书令兼中书令、英国公。
人物生平
进入行伍
郭崇威(后改名郭崇)为人稳重宽厚,沉默寡言,颇有谋略。父祖为代北地区的酋长。二十岁时,郭崇威凭借其勇力,应募成为了一名士兵。后唐末帝清泰(934年-936年)年间,郭崇威升为应州骑军都校。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石敬瑭石敬瑭将包括应州在内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朝。郭崇威耻于为契丹臣子,弃官南归。历任郓州、河中、潞州三镇的骑军都校。
渐获迁升
后晋出帝开运(944年-946年)年间,郭崇威奉命在太原驻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东汉高祖)在太原建立后汉政权后,郭崇威转仕后汉,并作为前锋,南下收取汴京。郭崇威收复开封市后,被改授为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郢州刺史,后改领富州刺史。
刘承祐乾祐元年(948年)八月,枢密使郭威(后周太祖)奉命西征,负责讨平河中、凤翔府、永兴三镇叛乱。郭崇威随郭威平乱,立下功勋,升任南充市防御使、护圣右厢都指挥使。郭威镇守邺城遗址,郭崇领行营骑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兴周功臣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隐帝诛杀权臣杨邠、史弘肇等,并密诏郭崇威等诛杀郭威。郭威得知此事后,召郭崇威等前来,陈说杨邠等人冤死及密诏的事宜,假意请他们“奉行诏书,取吾首以报天子”。郭崇威等早已会意,一边哭泣,一边表态,愿意随郭威“入朝自诉”,清除隐帝身边的“鼠辈”。同月,郭威派郭崇威率骑兵作为先锋,南下“清君侧”。
癸未日,郭崇威等与刘承祐所派的慕容彦超部在刘子陂遭遇。甲申日,慕容彦超领轻骑出击,郭崇威与前博州刺史李荣率骑兵将其击退,其余各部朝廷军见状,相继向郭威军投降。隐帝出逃,不久被杀。郭威自此掌握了东汉朝廷。北军进入开封市后,大肆劫掠。郭崇威与近臣王殷劝谏郭威说:“如果不阻止剽掠,今夜只剩下一座空城了。”郭威这才命诸将严禁劫掠。事后,郭崇威因功被补授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
郭威派宰相冯道等在徐州市迎接湘阴公刘赟,假意迎立他为帝。此时据称辽军南侵,郭威于是北征,途中在澶州被军队推戴为帝。枢密使王峻在开封听到事变,派郭崇威率领七百骑兵东行,抗拒前来的刘赟,在睢阳区相遇。郭崇威列阵于官署外,刘赟畏惧,登上门楼,唤来郭崇威说:“你们这些人为什么忽然来到这里?”郭崇威回答:“澶州军兵变,郭公派我来保卫皇帝,没有有别的目的。”刘赟召郭崇威上楼,他不敢上,就派冯道下来与之交谈,郭崇威这才登楼,详细说明了军心已有归属、帝位已经确定的事实,刘赟握着郭崇威的手哭泣,低下头很长时间。不久,郭崇威暗中招降了负责保卫刘赟的护圣指挥使张令超所部,并将刘赟软禁到馆舍,杀其心腹董裔、贾贞等人。
兼领节镇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政权,即后周太祖。郭崇威为避郭威之名讳,而改名郭崇。旋即升领武定军(治洋州,今洋县)节度使、检校太傅,仍典理禁军。又任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
广顺二年(952年)七月,太祖重新升陈州(今淮阳区)为节镇,设置镇安军,改命郭崇为节度使,仍掌禁军。次年(953年)二月,加检校太尉。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太祖郊祀圜丘,调郭崇为镇宁军(治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南)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祖病重后,催促郭崇返回镇所。同月,太祖驾崩,其养子柴荣登基为帝,即后周世宗。
南征北伐
耶律阮即位之初,北汉联合辽朝南侵潞州,郭崇与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出兵固镇,阻拦辽军南下。柴荣亲自出征后,他又为符彦卿副将任行营都部署。后周军班师后,加官兼侍中。不久后改为正定县尹、成德军(治今河北正定)节度使。
显德五年(958年),郭崇在“天清节”(柴荣生辰)时入京朝见,并上表辞官。柴荣不允,赏赐他袭衣、金带、器币及鞍勒马,遣返镇所。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北征燕云地区,途经静安军时,郭崇前来朝见。同年,柴荣病逝,柴宗训柴宗训继位,郭崇获加官检校太师。
入宋及逝世
北宋建立后,郭崇加兼中书令,旋即入朝觐见。赵匡胤改调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出镇平卢军,李重进抗命叛乱,于是让郭崇改镇平卢军。
干德三年(965年),郭崇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太祖追赠他为太师。郭崇的孙女郭氏(即郭皇后)是赵祯的第一任皇后,至天圣三年(1025年),郭崇被加赠为尚书令兼中书令。天圣六年(1028年),再追封为英国公。
人物评价
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脱脱:郭崇感激昔遇,发于垂涕。太祖察其忠厚,亟焚思诲之奏。虽魏文不强于杨彪,宋武无猜于徐广,何以加之。
史籍记载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
《契丹国志 第二卷 太宗嗣圣皇帝 上》
《资治通鉴 卷289-290》
轶事典故
北宋建立后,郭崇追念后周的恩遇,时常流泪。成德监军陈思诲密奏他的情况,并说:“常山靠近边境,郭崇有反叛之心,应当小心防备他。”赵匡胤说:“我一向知道郭崇笃于恩义,是有感而发罢了。”但也派中使前往侦察。中使到来之前,郭崇对宾佐说:“假使使者不察真情,怎么办呢?”判官辛仲甫说:“皇帝接受天运时,您最先效忠,军民之政的处理,都遵循常例,怎么能找到借口加害呢?只管远远探查使者情况,率领僚属出郊迎接,听任观察,时间久了自会辨明。”郭崇照此办理。使者到后,看见郭崇并无他意,回来说郭崇正对着太子宾客属员坐在池潭小亭上饮酒博戏,城中平静。赵匡胤笑着说:“我就知道郭崇不会造反的。”并重责陈思诲。不久,郭崇自请入朝,以表明心迹。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国学导航.2017-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