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查德威克
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1891年10月20日至1974年7月24日),英国物理学家,因发现中子而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詹姆斯·查德威克于1891年10月20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1908年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学习,于1911年在该校以优等成绩毕业。1911至1913年间,他在欧内斯特·卢瑟福的指导下从事放射性研究工作,并获得了硕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詹姆斯·查德威克在卢瑟福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卡文迪什实验室作为卢瑟福助手工作了超过十年。1932年,查德威克采用电离室、计数器和云雾室实验,证实玻特的贯穿辐射不是γ射线,而是一种以前尚未发现的、与氢核(质子)的质量差不多的、但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即中子。中子的发现,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物质结构的概念,同时还为研究和变革原子核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促进了核裂变研究工作的发展和原子能的利用,使原子核物理学有了划时代的进展。由于这一重要的发现,查德威克获得了1935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1974年7月24日,詹姆斯·查德威克去世。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他就读于博灵顿十字小学,并获得曼彻斯特文法中学的奖学金,但由于费用问题,他被送往曼彻斯特的中央男子文法学校就读,并与父母团聚。
查德威克在1911年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期间曾在“核物理之父”欧内斯特·卢瑟福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并于1913年取得硕士学位。同年,他获得了万国工业博览会皇家委员会颁发的大英博览会奖学金,并决定前往柏林随盖革研究β辐射。查德威克利用盖革新开发的盖革计数器,成功证明β辐射的能谱为连续的,而非之前所认为的离散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查德威克仍身处德国,之后四年,他被迫在柏林西边的鲁赫本拘留营中渡过。战后,他跟随卢瑟福到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继续研究,并在卢瑟福的指导下于1921年6月在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取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查德威克于1935年离开卡文迪许实验室,前往利物浦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并彻底改造了利物浦大学里陈旧的实验室,通过安装回旋加速器,使利物浦成为核物理的重要研究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查德威克承担了研发原子弹的合金管工程的部分研究工作,由于实验室所在地利物浦及周围地区正饱受纳粹德国空军轰炸,研究环境相当恶劣。
魁北克省协定签订之后,他的计划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合并,他加入了英国小组,搬迁到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工作。期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获得了计划领导人莱斯利·格罗夫斯将军几乎完全的信任。同年7月,他亲临现场观看了三位一体核试。此后,他还曾出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英国科学顾问。
对大科学趋势感到不快的查德威克于1948年就任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院长,于1959年退休。
个人生活
詹姆斯·查德威克于1891年10月20日出生于英国柴郡博灵顿,是家中长子,父亲约翰·约瑟·查德威克是绵纺工人,母亲安妮·玛莉·诺利斯是家佣。他的名字来源于祖父贾科莫。查德威克的家庭在1895年搬迁至曼彻斯特,而他则留在博灵顿由外祖父母照顾。
外部链接
主要贡献
詹姆斯·查德威克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原子核结构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了中子这一基本粒子。他的发现解决了原子核质量与正电荷数不相等的难题,为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核物理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核能开发和核弹制造提供了关键性的理论支持。他的工作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意义,也为实验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研究成果对后来的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发现起到了催化作用,为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奠定了基础。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两位异国物理大师的亲密通信.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8
云雾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24-02-28
实验狂人.中青在线.2024-08-31
为祖国核事业隐姓埋名17年,今天他诞辰115周年.澎湃新闻.2024-08-31
科学网-【原子弹英雄谱2】寻找破核利器-杨建军的博文.中国科学报.2024-08-31
中子寿命未解之谜关乎宇宙最初的样子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央视网.202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