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法太
竺法太,东莞市人,少年时与高僧道安同学。虽然才智不如道安,但身姿形貌远远超过道安。曾与道安一起避世乱来到新野,当时道安分派众人,让竺法汰到京城去。临分别时,法太对道安说:“法师在西北,我在东南,我们共同弘扬佛法,彼此相望。至于相会于清净的佛国,那要等到岁寒时。”于是分手,泣涕而别。法太与弟子昙一、昙二等四十余人,沿江东下,走到阳口时,由法太生病停了下来。
简介
他曾于道安一起避世乱来到新野,当时道安分派众人,让法汰到京城去。临分别时,法师对道安说:“法师在西北,我在东南,我们共同弘扬佛法,彼此相望。至于相会于清净的佛国,那要等到岁寒时。”于是分手,泣涕而别。竺法汰与弟子昙一、昙二等四十余人,沿江东下,走到阳口时,由法汰生病停了下来。
影响
当时桓温任荆州刺史,派人将法汰接到荆州,治疗疾病。道安听说后,也派弟子慧远前往荆州市看望。法汰的病刚好一点,就去拜访桓温,桓温想与法汰长谈,就让法汰先等一下,他先接待别的客人。法泰因大病还未痊愈,不能久坐,就坐着轿子沿厢房向外走,让人告诉桓温说:“风痰病又犯了,不能长时间谈话,下次再来拜访吧。”桓温赶快跑出来。把竺法汰接回来了。法师身高八尺,风度翩翩,谈吐文雅,词若兰芳。
当时有一个和尚,名叫道桓,很有才力。但却执心无义,他的观点在荆州一带很流行。法汰说:“道桓的观点都是邪说,应当破掉它。”于是招集当地的僧人。让弟子昙一对道桓的观点进行驳斥。昙一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层层驳难。道桓却仗着他的口才很好,不肯认输,从白天到傍晚,整整一天,也没有分出高下,第二天早上继续进行辩论,慧远登台,攻难数番,语言犀利,道桓觉得自己没理,脸色有些不好看,把尘尾扣在案子上,说不出话来。慧远说:“不疾而速,你是怎么想的呢?”在坐的人哄堂大笑。道桓的邪说,从此而止。
法师来到东晋京城,住在瓦官寺,司马昱简文皇帝深相敬重,请他宣讲《放光明经》。在开讲的大会上,简文皇帝亲临讲堂,王侯公卿、文人名士莫不毕集。因法师讲经超过一般的法师,名气很大,在开讲的那天,僧侣、士人、百姓成群结队而来。在三吴地区,来拜竺法汰为师和问学的人达到数千人之多。
瓦官寺的地址原是河内山玩公墓地,后荒废,在东晋司马丕兴宁年间(公元363年一365年),僧人慧力要来这块地,修建了寺院,当时规模很小,只有佛堂和佛塔。待法汰来了以后,又修建了很多房屋,还利用地势起了重门。汝南县世子司马综,在离瓦官寺很近的地方,挖土掘坑,使寺院的重门下陷,法汰却并不介意。司马综终于有所感悟,亲自前往谢罪,法汰躺着接见司马综,傍若无人。许多名人贤士和朝廷重臣,如王洽、王珣、谢安等人,对法汰都是钦敬之极。
临亡前
竺法汰在临亡前几天,忽然觉得身体不适,就对弟子们说:“我将要去了。”于司马曜太元十二年(公元387年)去世,时年68岁。烈宗刘彻下诏书说:“法汰法师传道八方,泽流后代,奄然而逝,痛心于怀。可拨钱10万,为丧事所用,随由备办。”孙绰赞道:“凄风拂林,鸣弦映壑。爽爽法汰,校德无。”
法汰的弟子昙一、昙二,两人都是博学经义,又对《老子》和《周易风水》都很有研究,他们与道安的高足慧远齐名。昙二早卒,竺法汰哭的很伤心,他说:“这是上天要‘颜回’死啊!”
法汰生前所著《义疏》并与郗超书《论本无义》,都流行于世。有人说:法汰是道安的弟子。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