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京杭大运河贯穿我国南北,全长1794公里,流经北京、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人工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长江以南的河段,地跨苏南、杭嘉湖平原,长323.8公里,俗称江南运河。其中杭州段北起塘栖,南至三堡,长约39公里。

江南运河的开凿,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据《越绝书·吴地传》记载,吴越争霸时期的“百尺渎”即为沟通太湖和钱塘江的人工水道。秦秦灭六国之战后,开通了从今嘉兴市杭州市通钱塘江的陵水道。隋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拓浚江南河。至此,大运河杭州段基本成型。

大运河给杭州留下的文旅资源和历史遗存包括古镇、古桥、故道、诗文、戏曲、民俗等。目前大运河杭州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点(段)共计11处,分别为括拱宸桥、广济桥、富义仓、凤山水城门遗址、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和西兴过塘行码头等6个遗产点,以及杭州塘、上塘河、杭州中河、龙山河和西兴运河等5段河道,列入世遗的点(段)数量在全国运河城市中位居前列。

2017年12月,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正式开工。整个项目由新开挖航道段和八堡船闸段组成,起自博陆,终于八堡,全长26.4公里,总投资167.7亿元人民币。2023年7月18日,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通航仪式在杭州八堡船闸举行。

简介

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全长1794公里,扬波逐流两千余载。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的挖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从秦时起,历代封建王朝基于政治、军事、经济的考虑,就开始不断开挖大运河,至隋炀帝时,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修整和开凿,一条水运走廊方才成型。

杭州段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它的形成同样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大运河融汇了中原地区南北各地的特色物产、饮食服饰、风情民俗、官民礼仪等,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杭州市运河文化,留下了诸多历史人文景观。在大运河申遗的132个遗产点中,杭州段就占据了7个。

历史变迁

京杭大运河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全程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镇江市至杭州)。

杭州段是江南运河的最南端,由于江南运河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发展,所以讲述运河杭州段的历史,还需要从江南运河整体出发。

江南运河的开凿,最早记载于秦朝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之战后开挖“陵水道”,由嘉兴市杭州市再通钱塘江刘彻时,组织人力沿太湖开浚了一条长百余里的河道,开通了苏州市、嘉兴之间的一段河道。

隋朝秦汉以来所凿运河的基础上,加以拓宽、疏浚和顺直。至此,江南运河基本成型,北起镇江,经无锡、苏州、嘉兴,折向西南经石门、崇福、临平,循着今天上塘河的路线,经过杭州西南的大通桥汇入钱塘江。

唐时起,杭州的城中运河开始得到发展。唐末,为求运河继续与钱塘江相通,挖开上塘河南口与茅山河相连,使其直通钱塘江。北宋时也经常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到了明代,运河杭州段已经成为沟通江南运河浙东运河钱塘江和外海的水运枢纽。

南宋建都杭州市后,江南的漕运非常繁忙,运河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因为上塘河航道经常淤塞,南宋统治者就着力整治东苕溪航道。此后,开浚奉口河,疏浚奉口经今勾庄至新桥河段。

元统一全国后,着手建设以大都(今北京)为终点的南北大运河,不久后,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元末,起义军张士诚军船往来苏杭,由于旧河狭窄碍于航行,于是发动20万军民,疏通武林头至江涨桥段运河。此后,江南运河即走新开河道,经塘栖至杭州,代替了原经长安临平区至杭州的故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运河得到了进一步的整治。近年来,随着运河综保工程的展开,运河杭州段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风韵之河

在京杭大运河的形成过程中,一大批临河的名城重镇开始兴起,成为当时国内最繁荣、最富裕的地区。运河最南端的杭州市,也在那个时候,依靠漕运和民运逐渐繁荣起来。随着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大运河的漕运功能明显下降,依赖于运河漕运的工厂纷纷没落。不过,历史上的繁华,让运河留下了很多人文历史景观,京杭大运河可以称得上是杭州的风韵之河。

千年运河,使杭州拥有“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独特水乡风韵。运河不仅留下了广济桥、里万物桥、拱宸桥等千年古桥,不少沿河地段也因桥而名,丁桥、斜桥、拱宸桥、祥符桥卖鱼桥、德胜桥、江涨桥等,成为了杭州市重要的地域文化。

同时,运河还给杭州留下了许多独特的运河水景,以前外地游客进入杭州,通常是从水路入城,船停在大关、娑婆桥、江涨桥一带,上岸观赏运河景色。运河两岸形成了夹城夜月、陡门春涨、半道春红、西山晚翠、花圃闻莺、皋亭积雪、江桥暮雨和白荡烟村“湖墅八景”,大部分景观都留存至今。近年来,随着运河综保工程的不断推进,人文景观最为集中的拱宸桥西的大量历史遗迹得以保存和修缮。

2009年,桥西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正式建成。在占地面积7.83公顷的大范围内,不仅还原了敬胜里民居、桥弄街商铺和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等历史建筑,还兴建了公园、码头,成为桥西人乃至杭州市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此外,桥西板块内的高家花园、洋关、桑庐、通源里等遗迹,现在也都得以修缮重现,在工厂原址上还开放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三个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七大遗产

这条风韵之河,让杭州这座城市充满了人文底蕴。也因为如此,在大运河申遗的132个遗产点中,杭州段就占据了7个。这7个遗产点从北至南分别是:

水利通判厅遗址

塘栖有块乾隆御碑,立在水北街耶稣堂西侧,是1751年爱新觉罗·弘历南巡时,为表彰浙江省而刻在石上的。近期在御碑北侧,发现一处古代遗址,证实为明代水利通判厅故址。因当时盗贼出没,危害水上治安,而设此机构负责捕盗、兼管水利。

洋关旧址

1896年,清政府在杭州市设立“海关”开港通商,当时全称“杭州关税务司署”,即“洋关”。“洋关”有A、B、C三幢房屋留存至今,A楼原为税务司楼、B楼原为海关办事处、C楼原为帮办人员住处,现均作为医务使用,位于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

通益公纱厂旧址

拱宸桥西的扇博物馆,就是通益公纱厂的旧址所在,里面保留着4幢旧厂房。通益公纱厂始建于光绪年间,由南浔古镇巨富庞元济和杭州殷富丁丙、王震元等筹募股本,历时八年得以开工。1956年改名杭州市第一棉纺厂,见证了杭州近代工业发展。

拱墅运河历史街区

含桥西历史街区和小河直街历史街区。桥西历史街区,早在清同治年间就是繁盛的水陆码头,2008年进行综合保护工程后,多处建筑得到恢复;小河直街,起源于唐宋杭州城外一草市,清代发展成水陆码头,十分繁华。如今,这里是一条富有运河风情、历史文化的特色商街。

富义仓

在运河与胜利河交汇处,建于清光绪6年(1880年),是南粮北运的中转站,占地十亩,共有四排仓房,可储存谷物四五万石,被誉为“天下粮仓”,现留存有三排仓房和水埠。如今,整修开放后的富义仓成了创意园区,“物质粮仓”变身为“精神粮仓”。

凤山水城门遗址

在中山南路与中河路交会处,就能看到凤山水城门横跨在中河上。城门两边已经断头,只剩下中间拱形的一段,拱门上方有“凤山水门”四个字。它是杭城惟一一座保存600多年的古城门,始建于元,曾是南宋皇城标志性的水门和桥梁。

西兴过塘行及码头

滨江区西兴老街官河沿岸,能见到很多保留下来的“过塘行”,一两层的房屋,门面不大,看起来像是客栈、门店。“过塘行”主要起票据交换,货物中转的作用。现在,过塘行建筑在西兴老街还有不少,大多都是清末民初的建筑,它们直接见证了运河的发展兴盛。

工程建设

2022年2月15日,据杭州日报消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道提升工程正式开工。

2023年7月18日,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通航仪式在杭州八堡船闸举行。

参考资料

读懂运河,读懂杭州.中国青年网.2024-03-06

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建成通航.中新网.2023-07-18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前尘往事.hzdaily.hangzhou.com.cn.2015-09-09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道提升工程开工.今日头条.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