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蹲门村

蹲门村

蹲门村是位于东台市港镇北部黄海边的小渔村,由原蹲门村和原蹲西村合并而来。全村分两个小组,原蹲门村为一组,原蹲西村为二组,共有415户,总人口1500人。拥有海洋捕捞船只百条,从事水产养殖业84户,参加劳务打工约245人,另外还有少部分村民从事农业种植。蹲门作为一个天然浅海渔港,吸引了大批浙江省等地的外籍人口来此谋求生机。当地人称蹲门为“海角渔村”。

历史沿革

蹲门在200多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来随着潮涨潮落,积沙墓淤泥,滩涂增高,海岸线逐年东移,才逐渐形成了露出海面的沙屿。公元1740年由何贵山等三名渔民在蹲门海滨上搭棚下海,赶海的渔民开始在这里歇脚、打尖。蹲门盛产黄鱼、鱼、鲳鱼、马鲛鱼、条虾、对虾属、蓝虾、金钩虾、红星梭子蟹等多种海珍佳品,是苏北沿海闻名的渔港。浅海大陆架呈放射型脊部沙洲,数万亩滩涂上,港纵横,沙珩密布,适宜各类鱼、虾、蟹、贝的繁衍和栖息。文蛤四角蛤长竹蛏、沙笋、泥螺等贝类生物尤多。久负盛名的文蛤,是脍炙人口的佳品,享有“天下第一鲜”美誉。这里还是具有“软黄金”之称的鳗苗回游生长的天然场所。“未熟香浮鼻”的鲚鱼,“鱼中美仙子”的滩涂鱼,可口无沙的乐清泥螺,“海鲜之王”的竹蛏,玲珑剔透的蓝虾,称为“平蛤蜊”的青蛤等,都是闻名遐迩的特产。蹲门村于1942年建村,1958年大跃进期间改为弶港大队蹲门中队,1966年改为蹲门大队,1985年至今为蹲门居委会,2000年4月16日与蹲西林场合并定现名。

蹲门传说

蹲门传说之‘蹲门望归’

黄海之滨的这片古盐碱地上,流传着众多的传说,王祥卧冰救母、董永卖身葬父、海娘蹲门望归......

蹲门,这个古范公堤以东,历史不到两百年、被黄海之淤泥冲刷、堆积而成的村落,在很久以前,只是海边的一个小村落,十几户人家,就这样散落在一片盐滩上,出海捕鱼是他们最主要的生存途径,无论风雨,无论酷暑,继续着海滨人家男人打鱼,女人补网的日子,风平浪静地过着逍遥宇宙的日子,不过,谁又能料着苍天的心思呢?一曲风云变幻注定是要多雨多浪,既然也是多险的。

古语有母以子贵的说法,而在普通人家,子又多以孝母来感恩生命的一遭。在蹲门这样的小地方也同样如此。淳朴的乡风,孕育了孝和顺的赤子。一位村落上出名的孝子海飞,其盲寡慈母海娘爱吃鱼,海飞则每日勤恳捕鱼,一是每天都能够为母亲捕捞她爱吃的新鲜活鱼。二是卖鱼挣的钱可以让母亲过上温饱的日子。日子虽不是很富裕,但母慈儿孝倒也算其乐融融。海飞内心期望日日看到母亲吃鱼的幸福,拳拳孝顺之心可昭日月。就是在一个连绵烟雨的日子,海面刮起台风。母亲海娘说什么也不让儿子出海打渔,而儿子海飞为了母亲能够吃到新鲜的鱼,还是义无反顾的走了,海飞勇猛地破浪而渔,在大海的面前,人又是何其渺小,恶浪滔天而来,席卷而去,连同海面上的一切埋葬大海深处,当然也包括贤孝之子海飞,风继续吼,浪继续卷,太阳以浓云为幕,不忍触目这份残忍。这一走再也没有回家,那个充满温馨的小屋一下就变得冰冷起来。可怜的母亲盼儿儿不归,呼儿儿不应,从此,村口潮海的方向,多了一位老妪,躬驼了身板,蹒跚了双腿,望穿了迷目,哆嗦了手指的方向,原本满头黑发早已变为枯黄的白发。老妪孤单的身影固执地蹲在自家门口,傻傻的等着儿子,不吃不喝,蹲在门口,直至哭干了眼泪,死在门口,烙印成一尊望子早归的塑像。把子孝母爱浓缩成历史的画卷,在蹲门传扬,在黄海的涛声里传诵。因为海娘总是觉得有一天儿子会出现在她的面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位母亲硬是将门口蹲出了一个大大的坑。人们望着海娘脚下的一双凹陷的脚印,从此命名此村落为‘蹲门’,又称‘蹲门口’。

因此,蹲门的扉页上,天然地增添了这个感动天地的美丽传说,它关于孝,也关于爱!

多少笑谈风雨中,多少辛酸话古今,感叹像蹲门一样的地方,感叹如打鱼赤子海飞一样的孝子!无论在春天,夏天,秋天,还是冬天,我们都期望这样的故事永远传唱,永远被当下的人们演绎。

当地百姓更是喟叹连连‘千年之前有董永孝感市天下

百年之前有海娘蹲门望归

穿越时空的母子对话.......’

蹲门美食

作为一个天然浅海渔港,拥有黄鱼、鳓鱼、鲳鱼、马鲛鱼、条虾、对虾属、蓝虾、金钩虾、舟山梭子蟹等多种海珍佳品。蹲门素以特产多、品味高而远近闻名。由于独特的青沙土质,这里出产的各种贝类,又以区别于其他地区海产品的奇特口味而著称于世。渔村虽小,名声却很响。这里海鲜宴堪称一绝,酒楼海鲜馆林立,慕名而来的尝鲜者络绎不绝;之后随着老陆夫妇两人做的“蹲门大饼”声名大噪,“蹲门”之名更是不胫而走,红遍大江南北。

许多在东台市投资的客商尝过“鲜”之后,逢年过节返乡时总不忘捎上一份蹲门大饼,让家里人也瞧瞧这新奇之物,尝尝这独到的口味。有位台商在尝过大饼后竟发现其中的商机,要把老陆夫妇请到台湾开蹲门大饼连锁店,但乡里人舍不得背井离乡,台湾客商这份心思自然也就落了空。

传奇之物必有其神奇之处。蹲门大饼,大若金叶银杏,面色金黄,犹如正午的骄阳,相比月饼实为庞然大物。它独尊面粉不用馅料却风味更著。环顾江淮左右,泰州黄桥烧饼、南通脆饼、齐鲁大饼、江南米饼,属蹲门大饼形状最奇,口味最佳。

蹲门大饼,大若圆盘,外表金黄,表面撒了些芝麻。把大饼分成十块,浅尝一口,外脆内酥,入口香软。表皮脆嫩不似脆饼干硬,入口香沉、松软更胜馅料尊贵。而且入口极有韧性,越嚼越有滋味。若是蘸着肉汁鲜汤和着吃,更添一份蹲门渔村独特的乡情乡味。

事实上,蹲门大饼是由当地的“冷锅饼”蜕变而来,每年一到中秋节人们就开始赶做冷锅饼用来祭月,而如今这饼却成为许多东台市人儿时的美好记忆了。

做冷锅饼是个慢功细致活儿,需要有十二分的耐心和毅力。把潮汕干面和上水,添上发糕子,再捂上棉被,然后细细地等。第二天半盆面涨成满盆了,才拿出来,大铁锅锅底烧火,锅内抹油,把发面倒进去……一盆子面在一口锅里烤,需要怎样的功力?火大了,外焦内生,火小了,外不熟内里也不熟。铁锅必须介于热与不热之间,这样,灶塘内的火不能不断又不能全断,添火的时间间隔不凭技巧、全凭悟性。

而蹲门大饼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冷锅饼的制作技艺发挥到极致,既在原有基础上改进大饼成分,增强口感,又巧妙的运用现代“流水线”模式增加产量。产量大了,口味却不能有一丝瑕,这其中对火候、温度、时间等细节拿捏把握之精准独到,老陆夫妇自然不足与外人道也。

从老陆介绍中我们发现做蹲门大饼有三点最为奇特。其一,一年四季发酵时的水温个个不同。按老陆准确的说法,夏天水温有50-60度,冬天水温就需达90度,因为水一旦混入面中发酵就会散发温度,一旦发酵低于某个温度,做出来的大饼肯定口味欠佳。

其二,大饼也得像人一样要懂得一张一弛。发酵后的大饼得先做个“热身运动”,六个锅一起循环“热身”,既保证大饼在每个锅中的热身时间,又保证了大饼的流水线生产。这种生命科学还是第一次听说应用到做大饼上,实在稀罕。

最为称奇的当属做大饼时对时间的拿捏把握“度”了。老陆做大饼10斤油、一缸面,从发酵到完成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缸面发酵2个半小时,6个锅一循环每个锅都得闷40分钟,一锅油只出20个大饼,每个大饼只能在油锅中待7分钟……真是分秒必争。

人们为纪念‘蹲门望归’的这对慈母孝儿,敬佩海飞一片孝心,便别出心裁地做出大号月饼,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今天的“蹲门大饼”。

蹲门大饼由于口味绝佳、携带方便,自然成了当地渔民出海打渔时口粮和一份精神寄托。每到中秋节,当地渔民总习惯拿出蹲门大饼和月饼一起祭月。抬头一个月,低头一个“月”,天上人间,形影相吊,即使游子流离千里之外,一睹这蹲门大饼,免不了也会想念起这远在“海角天涯”的蹲门渔村。

传说在如今已是无法考证,只有在当地老人口中才被经常提起。蹲门大饼因蹲门而得名,蹲门又因蹲门大饼而扬名,这一饮一啄实为天作之缘。而蹲门前人寄托在蹲门传说和蹲门大饼中的那份情趣和美好祈愿也只有蹲门人自己最能体会其中的幸福滋味了。

经济发展

蹲门村人口1500人,村民谈起改革开放和公安边防部队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带来的好处,他们归纳起的两个现象就是“不蹲门”和“不锁门”。

在解放前,老百姓穷得叮当响,家里连张饭桌都没有,每到吃饭时,只能端着碗蹲在门口。久而久之,“蹲门口”成了这个渔业村的“光荣称号”。2015年开始不一样了,渔民每家每户不仅有了饭桌,还盖起二三层小楼,大多数人家固定资产四五十万,多的上千万。”谈到蹲门村今昔变化,他似乎有说不完的感慨。

在蹲门村,不管是楼房,还是平房,家家门不闭户,即使人不在家,门也是敞开的,或者只是把门合上,并不上锁,并且家家门旁的墙壁上用红漆写着“太平”二字。村民委员会主任殷宏明说其中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渔民祈求出海平安,其次代表村里治安好。

边防官兵不仅保障社会治安的稳定,他们还积极引导渔民进行转产,发展多种经营,同时还在村里开展移风易俗,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2015年的蹲门村不仅是平安村,还是江苏省生态示范村和东台市小康示范村。何书记还说蹲门村是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军爱民、民拥军”双拥模范村,当年新四军的后方医院就设在蹲门村,如今军民携手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参考资料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20/8163867.html.military.people.com.cn.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