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青山支队

大青山支队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是成立于1938年6月下旬的一支八路军队伍,由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358旅第715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组成。李井泉任支队长兼政委,姚任支队参谋长。

组建背景

1937年,日军占领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后,驻有一个旅团,并成立了四个伪蒙古骑兵师和大量的伪民团、伪警察,严重地威胁着我陕甘宁、晋西北和晋察冀的安全。

1938年3月30日,毛泽东、滕代远电询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肖克,能否在大同以北之兴和、商都、康保县地区建立根据地,能否沿大青山脉组织一支游击性质的骑兵支队。4月18日,毛泽东、滕代远再次致电贺龙等,要求就能否在京包铁路以北,包括丰镇、集宁、天镇、阳高县之北部及兴和、尚义、商都、康保、新民、陶林、武川诸县直至东边的张北县这一广大地区创造建立游击根据地问题调查见告。5月14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及贺龙、关向应、肖克等,明确指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 6 月10日,朱德、彭德怀将调查结果转报毛泽东,说明了大青山地区的重要性和气候寒冷的特点,建议组建骑兵团或调陕北骑兵团前往,或由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另派步兵为宜。6月11日,毛泽东复电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大青山脉的重要性大日如来电所述。该地应派何种部队何人指挥及如何作法,由你们依据情况处理之。惟开始建立根据地时,敌人知其重要意义,必多方破坏,故部队须选精干者,领导人须政治军事皆能对付,且能机警耐苦,而有决心在该地创立根据地者。”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决策和具体部署,八路军120师迅即着手组建部队。

开辟根据地

1938年7月,大青山支队由五寨县出发进至平鲁区、左云、右玉县地区,进行向大青山挺进的准备工作。8月,从杀虎口越过长城,进入凉城县境内,经厂汉营沿岱海滩北上,于28日进占蛮汗山地带的太平寨。为了保障晋西北与大青山的联系,支队决定留第715团第1营开辟以蛮汉山为中心的绥南根据地,主力继续北进。9月1日夜,支队主力在旗下营与三道营之间,冲破日伪军的拦阻,跨过京包铁路,进入大青山腹地甘沟子、大滩、八墩地区,与中共地方组织领导的蒙汉人民抗日游击队会合。

9月3日,袭击陶林城(今察哈尔右翼中旗),歼日伪军一部。尔后,回师大滩地区,并组建了绥蒙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发动与组织群众,展开创建绥中根据地的活动。10日夜,支队以第715团两个营的兵力,进攻四子王旗地区的贸易中心乌兰花镇(今四子王旗),经3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伪蒙古军一部,俘70余人,缴枪70余支、军马80余匹。攻占该镇后,广泛宣传中共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民族政策,得到各阶层人民的热烈拥护,打开了大青山地区的抗日局面。支队决定一部兵力留绥中县,主力插进绥西。

9月20日,支队主力在武川县以东的后窑子地区击退数百名日伪军的阻拦,毙伤其80余人,进入归绥(今呼和浩特市)至武川公路以西地区,展开创建绥西根据地的斗争。10月1日,奔袭包头东北石拐子据点,歼敌一部。中旬,又袭击了平绥铁路归绥至包头市间的苏安盖、陶思浩、察素齐镇毕克齐镇等日伪军据点,并破坏铁路一段,毁汽车4辆,歼日伪军一部,进而威胁包头、归绥之敌。至此,大青山支队在绥南、绥中、绥西的广大地区展开了游击战争。

1938年12月,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地区”的决定,大青山支队的主力七一五团奉命随主力挺进冀中,只留下一个营的兵力和“动委会”第四支队坚持斗争。李井泉、姚喆将这支部队分散到绥南、绥中县、绥西三个地区开展工作,很快发展成为三个营的革命队伍。

1939年4月,日伪军集中五六千人,分六路向绥中的五塔背、银矿山一带和绥南进行“扫荡”。姚喆部署各区,动员群众坚壁清野。同时,他带领绥中部队转到外线,从侧背打击敌人。

1940年1月,李井泉调往晋绥工作,姚喆接任骑兵支队司令员。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中国国民党绥远省“民众抗日自卫军”也同日寇勾结,在大青山频频制造事端,枪杀中共地方工作人员。为了反击顽固派的摩擦,姚喆集中兵力同时行动,一举歼灭了“自卫军”总部和其主力,俘虏2000余名,缴枪1000余支。接着,又在绥中县和绥西粉碎了顽军的反扑,消灭、俘虏了一部分。由此,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骑兵支队也从3个营发展为3个骑兵团。

1940年8月,根据上级首长的指示,姚喆在武川县西梁村主持召开了绥远各族各界各抗日民主党派的代表会议,成立了“绥察行政办事处”,制定了“绥察施政纲领”,成立了绥西、绥中、绥南三个专署,建立了9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并派出一批干部组成了绥东工作团,在绥东开展工作。

从1941年春到1943年夏,日寇大青山根据地进行了规模更地地“扫荡”。姚喆领导大青山军民同敌人进行了上百次战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反扫荡斗争

日伪军为了巩固统治区,消灭迅猛发展的大青山支队,先后于11月上旬和12月中旬,分别以3000余人的兵力对绥中县,以2000余人的兵力对绥西发动围攻。大青山支队在蒙汉两族人民群众的支援下,采取坚壁清野、组织游击小组广泛出击和内线外线作战相结合的战术,展开反围攻。在绥中地区,11月3日,支队一部在马家店大庙设伏,毙伤日伪军20余人,击毁汽车3辆。6日,在大滩诱使陶林和旗下营出动的日伪军自相误战4个小时,伤亡百余人。在绥西地区,游击队不断袭击武川县、萨拉齐、百灵庙日伪军据点;主力部队在马厂梁、大沟、德胜沟等地给予日伪军打击,歼其200余人,日伪军被迫撤回原据点。

在此期间,支队留在绥南的部队,以蛮汉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挫败了日伪军的多次围攻,保障了晋西北与大青山的联系。大青山支队经过4个多月的转战,初步开辟了归绥至武川公路以西至绥西、归绥至武川公路以东的绥中,及平绥铁路南以蛮汗山为中心的绥南等3个游击根据地,使绥远省山西省的抗日游击战争紧密配合。

支队改编

12月下旬,大青山支队第715团主力奉命随第120师师部开赴冀中抗日根据地后,按贺龙同志的部署,留下4个连的兵力和独立第4支队共500余人,坚持大青山地区的斗争。至1939年上半年,部队发展到1700余人,扩编为3个营,改编为大青山骑兵支队。1940年夏,支队扩编为3个团。7月,李井泉调回晋西北后,姚喆接任司令员。

由于中央总部部署,主力被调走,大青山根据地遭到日军和中国国民党顽固派的多次围攻,根据地面积缩小,1942年,绥中区丧失,八路军仅能在绥西、绥南一带坚持游击战争。10月,中共晋绥分局将绥远省和雁北合并成立塞北军分区,绥远区党委改为中共塞北工作委员会。与此同时,大青山党政军机关组织武工队、骑兵分队和两个工作组,进入绥中区开展工作。

1944年8月,大青山根据地军民配合晋西北八路军的秋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到1944年底,大青山根据地基本恢复。1945年6月,中国国民党顽固军进攻大青山地区。8月中旬,顽军被逐回河套平原。八路军随即发起战略大反攻,以骑兵旅、第二十七团一部会同教导第二队等武装,由偏关县脱脱和林格尔县挺进,扫清了平绥路沿线敌军据点,夺取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建制编制

为执行向北发展的任务,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于1938年6月,以第358旅第715团、师骑兵营1个连和第二战区战动总会保安游击第4支队组成大青山支队,李井泉任司令员,姚喆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部队共2300余人。7月底至8月初,大青山支队由晋西北五寨地区向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挺进。9月初越过京包铁路(今北京―包头市)后,在绥中、绥南和绥西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相继取得了陶林、乌兰花等战斗的胜利,至12月,共歼日伪军2000余人,提高了八路军在蒙汉群众中的声望。在此期间,大青山支队还采取政治争取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针,开展了极为复杂的剿匪斗争。还向绥西、绥中和绥南地区派出工作队、组,积极进行统一战线工作,严格尊重蒙古族风俗习惯和宗教文化,严禁侵犯蒙古族群众利益,组建中国共产党及群众组织,培养蒙古族干部和地方群众骨干,建立地方游击队,组织了300余人的地方武装,初步形成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随后,第715团主力开赴冀中地区。1940年2月,大青山支队改称大青山骑兵支队,姚_任司令员。1942年10月晋绥军区部队开始精简后,大青山骑兵支队撤销番号,部队并入塞北军分区。

曾任领导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

支队队长:李井泉

政治委员:李井泉

参谋长:姚喆

政治部主任:彭德大

715 团

团长:王尚荣

政治委员:朱辉照

参谋长:李文清

大青山骑兵支队

司令员:李井泉,1940年7月后姚韶任

参谋长:姚喆

政治部主任:彭德大,1940年3月张达志任

骑兵1团

邹凤山任团长,范宝顺任政委

骑兵2 团长

王贤光、李国梁、黄厚先后任团长,彭宝山任政委

骑兵3团团长朱有朱有清、蔡久、于占彪先后任团长,姜文华任政委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