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剧吐
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HG),指妊娠早期孕妇出现严重持续的恶心、呕吐,并引起脱水、症甚至酸中毒,需要住院治疗者。有恶心呕吐的孕妇中通常只有0.3%~10%发展为妊娠剧吐。HG全球范围平均发病率为0.3%~3%,亚洲和中东民族较欧美等白种人发病率高,中原地区HG发病率约10%。
妊娠剧吐主要由于内分泌因素及精神因素引起,常见病因有绒毛膜促性腺素水平升高、甲状腺功能改变、精神过度紧张及焦虑等。临床上,大多数妊娠剧吐发生于妊娠10周以前,典型表现为妊娠6周左右出现恶心、呕吐并随妊娠进展逐渐加重,至妊娠8周左右发展为持续性呕吐,不能进食,导致孕妇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酸中毒,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Wernicke脑病(韦尼克脑病)、再喂养综合征等并发症。该病的诊断至少包括每日呕吐≥3次,尿酮体阳性,体重较孕前减轻≥5%,并需要通过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检查排除可能引起呕吐的其他疾病。妊娠剧吐治疗主要在于心理支持治疗、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及止吐治疗等。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后,大多数妊娠剧吐患者病情会很快得以改善,并随着妊娠进展而自然消退,母儿预后总体良好。
在中国,有关妊娠剧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口渴(此处渴作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又提出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妊娠呕吐不止。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恶阻候》首次提出恶阻病名,并指出“此由妇人原本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冷又过,心下有痰水夹之,而有娠也”。
病因
内分泌因素
绒毛膜促性腺素水平升高
鉴于早孕反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与孕妇血绒毛膜促性腺素(hCG)水平上升与下降的时间一致,加之葡萄胎、多胎妊娠孕妇血hCG水平明显升高,剧烈呕吐发生率也高,提示妊娠剧吐可能与hCG水平升高有关。
甲状腺功能改变
60%的HG患者可伴发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呕吐的严重程度与游离甲状腺素显著相关。
精神因素
精神过度紧张、焦虑、忧虑及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孕妇易发生妊娠剧吐。
流行病学
HG全球范围平均发病率为0.3%~3%,亚洲和中东民族较欧美等白种人发病率高,中原地区HG发病率约10%。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
大多数妊娠剧吐发生于妊娠10周以前。典型表现为妊娠6周左右出现恶心、呕吐并随妊娠进展逐渐加重,至妊娠8周左右发展为持续性呕吐,不能进食,导致孕妇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酸中毒。极为严重者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妄甚至昏迷、死亡。孕妇体重下降,下降幅度甚至超过发病前的5%,出现明显消瘦、极度疲乏、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眼球凹陷及尿量减少等症状。孕妇肝肾功能受损出现黄疸、血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尿素氮和肌酸酐增高、尿蛋白和管型。严重者可因维生素B1缺乏引发Wernicke脑病(韦尼克脑病)。
并发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
妊娠后hCG水平升高,由于hCG与促甲状腺素(TSH)的β亚单位化学结构相似,可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继而反馈性抑制TSH水平,故60%~70%的妊娠剧吐孕妇可出现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TSH水平下降或游离甲状腺激素(T4)水平升高,常为暂时性,一般无需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功能通常在孕20周恢复正常。
Wernicke脑病
一般在妊娠剧吐持续3周后发病,为严重呕吐引起维生素B1严重缺乏所致。临床表现为眼球震颤、视力障碍、步态和站立姿势受影响,可发生木僵或昏迷甚至死亡。
再喂养综合征
由于妊娠剧吐导致摄入的不足、营养缺乏,机体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减少,体内储存的糖原、电解质、维生素等逐渐耗尽,钾、镁、钠、磷酸盐由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细胞内电解质也逐渐耗竭。当重新开始营养,尤其突然的糖分再补充会引起一系列级联反应,骤然的血糖上升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合成代谢增加,导致钾、镁、磷由细胞外转移至细胞内,从而发生严重的低磷、低钾、低镁血症,可导致致死性心律失常、心肌功能障碍。骤然糖分补充还会导致高渗性非高血糖昏迷、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由于糖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的增加、大量维生素B1被消耗,从而进一步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出现再喂养综合征或韦尼克脑病导致恶性循环。
检查诊断
诊断原则
妊娠剧吐为排除性诊断,应仔细询问病史,排除可能引起呕吐的其他疾病,如胃肠道感染(伴腹泻)、胆囊炎、胆道蛔虫、胰腺炎(伴腹痛,血浆淀粉酶水平升高达正常值5~10倍)、尿路感染(伴排尿困难或腰部疼痛)、病毒性肝炎(血清肝炎标志物阳性,肝酶水平显著升高)等。其诊断至少应包括每日呕吐≥3次,尿酮体阳性,体重较孕前减轻≥5%。
辅助检查
尿液检查
测定尿酮体、尿量、尿比重;中段尿细菌培养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
血液检查
测定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部分妊娠剧吐的孕妇肝酶升高,但通常不超过正常上限值的4倍或300U/L;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但不超过4mg/dl(1mg/dl=17.1μmol/L)。
超声检查
排除多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等。
鉴别诊断
胃肠道感染
通常有腹泻症状,而妊娠剧吐患者通常不伴有腹泻。
胰腺炎
可通过是否伴有腹痛,血、尿淀粉酶水平的变化与其进行鉴别诊断,胰腺炎患者通常血淀粉酶水平升高达正常值5~10倍。
病毒性肝炎
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可通过病毒学、肝功能检查进行鉴别,病毒性肝炎患者会有肝炎病毒学阳性,转氨酶水平可升高达1000U/L以上。
Addison病
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一类全身性疾病,Addison病患者通常全身皮肤黏膜色素沉着、高钾血症、高血钙。可通过血、尿皮质醇水平与妊娠剧吐相鉴别。
治疗
持续性呕吐合并酮症的孕妇需要住院治疗,包括静脉补液、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合理使用止吐药物、防治并发症。
一般处理及心理支持治疗
应尽量避免接触容易诱发呕吐的气味、食品等。避免早晨空腹,鼓励少量多餐。
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止吐治疗
经治疗后多数病情好转可继续妊娠,若出现下列情况危及孕妇生命时需考虑终止妊娠:
预防
妊娠早期,应注意稳定情绪,消除紧张心理,并注意饮食调养,少食多餐,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以其所思任意食之,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预后
大多数妊娠剧吐患者,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病情会很快得以改善,并随着妊娠进展而自然消退,母儿预后总体良好。
历史
从妊娠剧吐的药物治疗方法开始以来,即已证明早期妊娠与呕吐有关。克克林(Kerkring)在1706年报告受黄疸影响妇女相关死亡的病例,提出节制饮食的治疗方法。1813年首次提出受影响者终止妊娠疗法。1863年回顾分析了妊娠剧吐死亡病例46例。1885年,《Jane Eyre》(《简爱》)的作者夏绿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死于她第一次妊娠第4个月时的妊娠剧吐。
在中国,有关妊娠剧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口渴(《金匮要略心典》解此处渴作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又提出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妊娠呕吐不止。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恶阻候》首次提出恶阻病名,并指出“此由妇人原本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冷又过,心下有痰水夹之,而有娠也”。明确提出素体不足,又感风冷兼之有孕系该病的主要原因,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谓:“妊娠呕吐恶食,体倦嗜卧,此胃气虚而恶阻也。”《景岳全书·妇人规》又指出“凡恶阻皆由胃虚气滞,然又有素本不虚,而忽受胎妊,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为呕逆等证”。清代《傅青主女科》则认为“肝血太燥”“肝急则火动而逆也”“故于平肝补血之中,加以健脾开胃之品,宜用顺肝益气汤”,对恶阻的病因及治疗增添了新意。
研究进展
陈桂英等试验表明维生素B6能够用于妊娠剧吐孕妇的治疗中,其选择90例妊娠期剧吐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组给予内关穴注射维生素B6治疗,另一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生姜进行贴敷。结果发现,联合组孕妇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维生素B6治疗组,提示使用维生素B6联合桑姜贴敷能够更有效地缓解妊娠期剧吐。
维生素B1可以抑制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而乙胆碱具有促进孕妇胃肠道蠕动的作用,如果在孕妇的内关穴处注射维生素B1,则将会促进孕妇神经功能和肠胃功能的恢复,缓解孕妇剧吐症状。冯欣等对文献中记录的妊娠剧吐的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高于对照组。说明维生素B1可以用于妊娠剧吐孕妇的治疗中,且在内关穴注射维生素B1,其效果会更优。
夏新等表明益生元和益生菌不仅能够降低妊娠剧吐孕妇的呕吐恶心量表评分,还能够缩短其住院时间,效果较好。其主要是因为益生菌能够改善宿主体内微生物平衡,发挥其活性;且益生元能够选择性的刺激细菌生长,从而对宿主细胞产生有益的作用。此外,有研究还表明,益生菌和益生元对孕妇体内的炎性因子及内分泌进行调节,可以改变脑-垂体肾上腺轴作用于神经递质的方式,从而可以改善孕妇不良情绪,缓解妊娠剧吐孕妇的症状。
周蕾等研究说明穴位贴敷与森田疗法结合有助于孕妇心理压力的释放,提升精神状态,有效缓解症状。森田疗法属于心理治疗,其还包括以下内容:与孕妇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尽可能满足,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安慰并开导孕妇,告知孕妇相关孕吐的生理反应机制,给予其健康知识宣教,及告知孕妇亲属经常安慰、关心、鼓励孕妇,鼓励孕妇及其家属参与婴幼儿活动,分散注意力。
参考资料
Mild hyperemesis gravidarum.ICD-10 Version:2019.2024-02-07
Mild hyperemesis gravidarum.ICD-11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