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霍克海默尔

霍克海默尔

霍克海默尔(1893-1973),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早年在慕尼黑弗莱堡等大学学习。1922年,他以《康德判断力批判》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1930年,他成为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所长,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并吸收了一批年轻学者参与其工作。在希特勒上台后,他随研究所迁至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返回德国,担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和校长。1953年,他获得了法兰克福市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纪念章。1959年退休后,他移居瑞士,直至去世。霍克海默尔将哲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综合考察,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霍克海默尔的主张

霍克海默尔把哲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综合考察,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受青年黑格尔派“批判精神”的影响,把“批判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阐述了“社会批判理论”同资产阶级“传统理论”的区别,联系批判法西斯主义,对实证主义社会学进行了批判。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思想就是批判,主张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只是由于过分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的主体性,而逐渐变成了封闭体系,失去了活力。他提出“批判理论”正是为了“弥补”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不足,恢复其革命本质。他宣称,“社会批判理论除了对废弃社会不公正感兴趣之外,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合理社会的推动力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理论批判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他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憧憬未来社会,把苏维埃政权和希特勒德国相提并论,都被看作“独裁国家”,法西斯主义是“启蒙精神自我毁灭”的产物。他把革命性批判和科学性对立起来,认为人类已经被科学所抛弃,并为科学所奴役,人们遭受资本主义压迫是理性物化为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科学技术越进步,人们受的痛苦就越深,因而对科学技术进步表现出悲观主义情绪。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批判精神日益消退。1959年退休后,他由原来的激进立场转向保守主义,甚至直接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他承认自己的后期理论,主要依附于“最文明的欧洲国家”。1966年,他竟然要人们“认真看待”所谓“黄种人的威胁”,指责60年代末发生的青年学生运动是“假革命”、“新恐怖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者不懂得平等和正义之间的联系,因而受到当时“新左派”的批判。

"批判理论"简介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一直都被命名为"批判理论",这样认为,强调的无疑是其中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识。那么,何谓批判呢?学界一直没有形成定论,就连法兰克福学派自身内部也有着不同甚至相对的理解。不过,粗略地说,大概跑不出这样三个层面:思想层面,指的是理性批判和形而上学批判;社会层面,强调的是社会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最后是国家层面,侧重于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和科学主义意识形态)。当然,这三个层面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照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于是,可以这样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实际上还是在卢卡奇的思想里打转转,强调的还是一个总体性。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法兰克福学派 当代“新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 个流派。因其活动中心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市而得名。这个流派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在 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工人运动影响下,为了研究迫切的 社会问题,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由具有进步倾向的费列克 斯·威尔发起并出资,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一个社会研究 所。刚开始,研究所由于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对各种不 同观点兼容并蓄,理论脱离实际,学院气太重,在理论上 并没有多大作为和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真正形成和发 展,则是在1930年霍克海默尔就任研究所所长之后。霍克 海默尔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主义抬头,决定把哲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以研究“社会哲学”作为 研究所的中心任务,克服过去单纯研究哲学、忽视社会现

状的偏向。他主持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从不同学科领 域招揽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如卜洛克、格罗斯 曼、阿道尔诺、赫伯特·马尔库塞艾瑞克·弗洛姆、洛文塔尔等,先后被吸 收参加了该研究所工作。在希特勒上台前夕,研究所及其 主要成员几经周折,迁居美国,坚持对法西斯主义批判。战后应西德政府之邀,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等人于 1949—1950年返回德国,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同实 证主义社会学展开论战,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 响。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论争中,法兰克福学派围绕社会 哲学著书立说,吸收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现象学、人 格主义等资产阶级哲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 论”。该学派从哲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方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和考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