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
洛阳桥(Luoyang Bridge),原名万安桥,因其址为古万安渡口而得名,为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这里原为古代泉州市湾洛阳港,也是连接泉州至省城福州,乃至江西、浙江腹地的交通要道。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首创“筏形基础”“种蛎固基”“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桥技术。
洛阳桥位于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社区和台商投资区洛阳镇万安村交界的洛阳江地入海口处。洛阳桥初建时全长约731米,桥宽约4.5米,有500根石雕护栏石柱28只石狮子9座石塔45个桥墩47个桥孔。洛阳桥全都是由花岗石筑成,铺设桥面的石板长10米,宽1米,重达1万公斤,是福建省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茅以升称赞其为“福建桥梁中的状元”,与赵州桥、卢沟桥、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
洛阳桥是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在泉州市水陆复合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它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的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体现了官民、僧侣等社会各界对海洋贸易活动的贡献。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洛阳桥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历史沿革
万安渡的选址
在洛阳桥建造前,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叫万安渡的渡口,联结洛阳江南北两岸的交通。说明这里一直就是海港城市对外联络的关键节点。渡口的选址与古桥的选址具有一致性要求,即跨江距离最短。
最早在宋代初年(1041-1048年),李宠在万安渡口架木板为桥,供行人过往。
据《福建通志》记载:“宋庆历初(1041),郡人李宠始石作浮桥。但因江面宽阔,涨潮波涛汹涌,退潮暗礁密布。李宠初建桥失利。清乾隆《泉州府志》云:“万安桥未建,旧设海渡渡人,每岁遇飓风大作,沉舟被溺而死者无算,因名渡口为‘万安渡’以祷之,而建桥需要愈形迫切。然而江流湍急,海潮汹涌,水面广阔,泥沙之深莫测,建桥又谈何容易。”
蔡襄建桥
在1053年(皇祐五年),有王实、卢锡、许忠、义波等十五人,合力建万安渡石桥,历三年不成。最后,在1056-1059年(嘉祐元年-四年),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蔡襄两次任泉州市知府,期间主持建石桥并成功。
据《福建通志》记载:北宋皇五年(1053),僧宗善及郡人卢锡、王实偶为石桥,未就。会蔡襄守郡,踵而成之”。至和、嘉祐间蔡襄两知泉州,继续主持建造,至嘉祐四年十二月(1059)竣工,使得人民“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明、清、20世纪40年代、20世纪90年代均有修。
从1974年10月起,泉州洛阳桥早已"卸任"通车职能。洛阳桥因其历史悠久、名扬四海,逐步成为文物游览桥,吸引着众多中外游人和古代建筑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和考察。
20世纪90年代,泉州洛阳桥启动保护修缮工作。
1993年春,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勘察古桥后,对洛阳桥全面修建,使其恢复古桥旧貌,并于1996年10月恢复向公众开放。
地理环境
洛阳桥地处泉州市东北洛阳江口,是福建省与广东省北上的交通要道,也是厦门市、福州市往来的必经之地,是东南沿海的通之地。现在仍是厦门、泉州、莆田市、福州往来的必经之地。在修桥之前,人们一直靠渡船往来江上。但是春夏季节,雨水上涨,加上海水涨潮,搭渡翻船而葬身江中者,难以计数。
建筑特征
洛阳桥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由宋代官方主持建造的大型跨海石桥,始建于1053年,1059年落成,历代修缮,至今保存完好。洛阳桥建造的背景是古泉州市海外贸易的发展带给水陆转运系统的功能需求。
建筑布局
建筑结构
洛阳桥桥墩全部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海水退去,洛阳桥桥墩缀满白色蛎房痕迹显露,别有一番特色。随行的省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泉州市刺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大山称,洛阳桥附近99条溪流,流向洛阳江畔,激流涌进时,分水尖则可减少洛阳桥的冲击力,从而起到保护洛阳桥的作用。
设计参数
洛阳桥桥长约731米,桥宽约4.5米,桥墩45座,桥孔47道,金刚墙4座,桥依托中部一自然小岛(中洲)而建。桥中亭以南6墩7孔,2座金刚墙,中亭以北39墩40孔,2座金刚墙。整座桥有石梁板335根所用石梁板最长11米,最宽0.98米,最厚0.8米,有的重达15吨。桥两侧栏杆645档,其中梭貌望柱(狮身护栏)104根,平头望柱、短柱共525根。现桥上保存有4尊宋代护桥石将军和6座宋代石塔,及修桥碑刻、梵文摩崖石刻等宝贵文物。
运行情况
截至2023年10月7日,中秋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双节”期间,洛阳桥累计接待游客16.8万人次。
相关文化
景点
洛阳桥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2011年,当年83岁的泉籍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老先生携夫人范我存,从桥南到桥北,用1060步丈量了洛阳桥,并题诗《洛阳桥》,献给长虹卧波的洛阳桥,也献给勤劳爱拼的泉州人。
名字由来
唐朝初年大量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地区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南洛河一带的人士。他们看到此地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便将这里称作洛阳,洛阳桥也由此得名。
北宋时期,洛阳江以“水阔五里,波涛滚滚”著称,当时两岸的百姓只能通过渡船来往。因江口时常遭遇大风海潮,渡船经常被潮水打翻,百姓渴望一座稳固的桥梁。据《泉州府志》记载,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但是因为浮桥不够稳定,也没能真正实现安全渡江的目的。
蔡襄任泉州知府期间主持了万安桥(今洛阳桥)的建造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允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历时六年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石桥。为方便行洪排水,古石桥的桥墩都设计成船头形状,称为“筏形基础”。这种“筏形基础法”直到近代才被西方的桥梁设计师所认识,洛阳桥的建造技术领先了近千年。同时,洛阳桥也是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桥。
蔡襄撰写的《万安桥记》碑刻,现在保存在桥头的蔡忠惠公祠里。史上洛阳桥经历多达17次修缮、重建。
2023年12月4日,与法同行,“宪”在出发!洛江法院开展“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先后在洛江法院院部、洛阳桥等地开展。
价值与影响
1、洛阳桥是泉州市运输网络发展的里程碑,它加强了泉州与闽北和内陆的陆运联系,开启了宋元泉州3个世纪的造桥运动,推动了国家口岸水陆转运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2、洛阳桥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体现了官方、僧侣等社会各界对商贸活动的推动和贡献。
3、洛阳桥是古代大型石桥建造的工程杰作,为宋元时期泉州造桥浪潮积累了宝贵的就经验。
泉州洛阳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省的赵州桥、广东省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原地区古代四大名桥,被茅以升称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清道光郡守沈汝瀚书石匾“海内第一桥”至今仍高悬桥的中亭。
洛阳桥的建造过程异常艰苦,主要是因为洛阳江在连江接海之处,深受海水侵蚀之苦,桥基必须特别坚固,防止海潮侵蚀。洛阳桥对世界桥梁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做出了三大贡献。
第一,造桥工匠们创造了一种新型桥基一一筱形桥基。筱形桥基是指人们先沿着桥的中轴线向江中抛入大量石块,然后延伸出一定宽度,形成一条连接江底的矮石堤,再在上面建造船形墩。这种桥墩被认为是桥梁建筑史上的重大突破。洛阳桥的桥基宽度约25米长度500余米。
第二,当地人民发明了一种牡蛎科加固桥基的办法。开始抛下去的巨石非常散乱,连接度差,石块间空隙不一,在这样的桥基上建桥必然不稳固。牡蛎是在当地比较常见的海产软体贝壳,具有固着性它的壳可以附生在岩礁或者其他的牡蛎壳上,繁殖能力很强。以牡蛎固基就是利用牡蛎的这种迅速繁殖的特性,把原来松散的石堤结成牢固的整体,防止基石被潮水冲走。这种以牡蛎加固桥基的办法是世界上率先将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建筑的先例。此外,为了有效保护桥基和桥墩,禁止人们采食桥下牡蛎科。
第三,洛阳桥创造了我国建桥史上浮运架桥法的纪录。浮运架桥法也就是当时的人们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方法,利用潮汐的涨落,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既减轻人力负担又方便石料的运输,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运用这样的方法,最终一座“跨海长虹”建成了。
洛阳桥建成后,蔡襄下令沿途栽植松树。这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又可遮掩道路,使过往商旅在酷暑之时,免受骄阳暴晒之苦。蔡襄在千年前已经注意保持生态平衡,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民造福,其远见卓识令人赞叹不已。
洛阳桥建成后,人们给它总结了三个绝妙的特点,称为“三绝”是工程艰苦浩大,历时6年之久,跨江接海;二是《万安桥记》简洁全文仅153字,由蔡襄本人亲自完成;三是碑石、碑字精雕。洛阳桥的桥面,有500根栏杆石柱,并用28只雕琢精致的石狮子作为装饰据传说,这些数字代表500个桥工和28个技师。这些精美的石雕艺术品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石雕之都”惠安县的特有风韵。
开发与保护
2017年9月7日,洛江区申遗办、团区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组织团员青年志愿者,开展“美化、保护古桥、古街·青年志愿者在行动”活动。
2023年,作为泉州台商投资区城市更新重点片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将打造洛阳桥世遗文创小镇。洛阳桥世遗文创小镇项目位于洛阳镇、洛阳江北岸,规划总面积约931.5亩,总投资额80亿元。
相关文化
古诗
字刻
桥上的宋代石塔刻有“月光菩萨己亥岁造”等字。
石狮子
桥上共有狮身护栏104根,它们都是按照古代狮柱的规制、造型、尺寸雕刻而成,而它们的原型正是收藏在桥中央展馆的古代狮柱,于上世纪90年代从洛阳江中打捞出土。这104只石狮子,或安置在石栏杆外侧凝视着江水东流,或半蹲在桥中央仰头眺望远方海潮起起落落,或站立桥头的佛塔之畔默默守候着人来人往。这样的安排,与桥上的古塔、石亭、石栏杆以及周边江海景色错落有致,动静结合,刚柔兼备。
仔细观察,每个狮身石柱都与扶栏石柱差不多大小,只是前半面雕有蹲着的狮子,前两脚直伸,后两脚稍曲,狮头仰着,凝视远方。中国的狮子雕刻艺术始于两汉,早期多为矫健雄强的辟邪行狮,蹲狮造型最早出现在北朝的佛窟中,唐代开始流行,并奠定了中国狮子造型的基本模式。洛阳桥的仿古狮柱,正是典型的蹲狮造型,虽历经风雨侵蚀,有些已经面目模糊,但仍然威武庄严却不狰狞,给人一种庄重而又敦厚亲切的感觉。
奖项荣誉
1988年1月13日,洛阳桥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25日,“泉州市: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评审,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此次泉州申遗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洛阳桥。
参考资料
八闽文脉·向海|洛阳桥: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百家号.2023-12-07
Luoyang Bridge.enquanzhou.2023-12-07
洛阳桥: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人民资讯.2023-12-07
传统现代和鸣 古街呈现新姿.百家号.2023-12-07
洛阳桥.泉州市人民政府.2023-12-07
跟着纪录片《重返刺桐城》,认识这座中世纪东方大港.百家号.2023-12-07
泉州申遗成功啦!.百家号.2023-12-07
泉州洛阳桥:披风砺雨 屹立千年.澎湃新闻.2023-12-07
泉州洛阳桥: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桥.中国网.2023-12-07
世遗泉州遗产点:洛阳桥.百家号.2023-12-10
洛阳桥:宋代贸易热潮中诞生的“海内第一桥”.泉州市人民政府.2023-12-10
接待游客34.4万人次 泉州洛江“双节”期间文旅市场热度攀升.百家号.2023-12-10
福建泉州洛江:千年古桥——洛阳桥.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2023-12-07
【宪法宣传周】与法同行,“宪”在出发!洛江法院开展“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澎湃新闻.2023-12-09
保护洛阳桥 青年志愿者在行动.闽南网.2023-12-09
泉州台商投资区主要领导带队到洛阳古街开展调研.百家号.2023-12-09
洛阳桥石狮子的文化意蕴.百家号.2023-12-09
洛阳桥.泉州市志.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