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广济桥

广济桥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连接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省通向闽浙交通要津。它集梁式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潮州八景之一,也是中国桥梁史上的孤例。

广济桥为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知府曾江建造,初为浮桥,由86只巨船连结而成;赵惇开禧二年(1206年),建成桥墩13座,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历时54年相继增筑,完成了10个桥墩的建造;明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生铁牛两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1988年3月,广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原地区四大古桥”,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浮桥。该桥是潮州市著名景点之一,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2022年7月,广济桥入选拟评定广东省“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2023年7月,潮州广济桥文物管理所申报的活态非遗展魅力“一桥一楼”焕新辉——“潮州广济桥、广济楼非遗+文旅融合”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案例”。

名称由来

宋乾道七年(1171年)知府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叠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合16.5米);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尺(合28.7米);中空二十七丈三尺(合91米),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历史沿革

宋朝时期

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了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显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绍熙五年门194年),太守沈宗禹“石东岸”,筑“盖秀亭”,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式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宋末被兵火所毁,元朝修建,后又被洪水冲毁,重新修缮后又年久失修而破败。

明朝时期

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风格。

清朝时期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生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门(1842年)发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梁舟结合的格局,使广济桥形成了自己的三大特点:一、“十八梭船二十四洲”。桥由东、西两段的24座桥墩和中间的十八梭船连接而成,浮桥可开可合,同时,还集梁式桥拱桥、浮桥于一体。二、“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即在桥墩上建筑起形式各异,用途各别的24座楼台亭阁; 三、“一里长桥一里市”。

新中国时期

1958年,政府对全桥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桁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1976年又一次进行扩建成现状。1988年3月,广济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3月,潮州市作出全面修复保护广济桥的决定。5月,潮州市正式委托有关单位承接广济桥勘测和修复设计任务。2004年10月,广济桥一期维修工程完成桥墩水下清基、墩基墩身修补加固、桥墩内部压力灌浆及钢桥和混凝土桥墩拆卸、桥面拆除等维修项目。2005年10月,广济桥二期维修工程正式开工,全面修复桥上的亭台楼阁。同年,当代40多位书法家为广济桥题写匾额楹联及18座亭屋的亭名。2007年6月,广济桥修缮工程全面竣工,古桥恢复了明代“十八梭船”的启闭式浮桥及桥上亭台楼阁的独特历史风貌。同年6月18日,即在“潮州市第二届旅游文化节”期间,潮州市政府举行广济桥修复庆典仪式,竣工后的广济桥作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对游客开放。

2007年10月,广济桥正式对游客开放。2019年以广济桥为主题的花车参与了柔佛古庙百年游神的夜游活动,2020年以广济桥图案制作的潮州市会馆游神衣,通过广济桥等潮州八景把潮州介绍给当地人认识。

建筑结构

综述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广济桥分为三段,共有桥亭30个,匾额43块。

桥墩

广济桥桥墩采用了韩山的大青麻条石,石条大小不一,但叠合有规律,并且石与石之间没有勾灰,全部卯榫,桥墩宽从6~13米不等,墩长则基本控制在从11~22米,其中最小桥墩的表面积大约60平方米,而最大的可超过200平方米。从建造形态来看,广济桥的桥墩分为两种:一种是六边型的船型墩,一种是五边型的半船型墩。为了有效分解径流冲击力,上游所有桥墩筑造为尖型,但后因损坏修复,而今的高度、形态并不统一。

石梁

广济桥每跨均架设4条巨型石梁,最大长约15米、宽1米、厚1.2米,重量大概50吨左右。巨型石梁的使用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高超的建筑工艺。

桥亭

广济桥的楼台亭阁最初为了给桥梁和过往行人提供遮雨而建造起桥屋。桥屋只建在桥墩上,互不相连。2003年,大规模维修时将桥屋改成桥亭,桥亭独立而通透,有利排水通风,在防潮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台风对大桥的伤害。所建桥亭全部沿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基本以一殿配二亭的形式存在,以大桥中轴线为轴纵向排列,其中包括12个为殿式阁,18个为杂式亭台。殿式阁为东西向,横跨桥面,一阁独占一墩,屋顶以歇山、硬山和悬山等形式为主。杂式亭台则是两亭合占一墩,分立大桥中轴线南北两侧,亭台多依地势而立,屋顶为杂式攒尖,有圆形、三角形、四角形、扇面等。与此同时,楼阁和亭台上还镌刻了由中国多位书法家所书写的楹联和匾额。

浮桥

浮桥由18只木船横向并排连接而成。每条船长14米、宽3.6米,船中央铺设木板作为桥面。浮桥桥面宽5米,桥面两侧各有一段长约5米的船体。浮桥两端用铁链固定在梁式桥的矶头墩,随水位涨落而高低变化。矶头墩各有一段石阶梯供行人上下浮桥。浮桥可启可闭,闭合可连接两边梁桥,开启能通行大型船舶和排洪。

栏杆

广济桥的栏杆造型简单,梁桥部分是常见的横条式石栏杆,竖向立柱加上横向的扶手条。浮桥部分为木质栏杆,分段独立再用铁链连接,每段都是6根竖向立柱加2根横向扶手条。栏杆处在两舟之间,在防护的同时也起连接两船作用。石栏杆的4根横条都是正方形的小石条,其中第一、二和第四条正面摆放,第三条改为侧面摆放,变成一条棱形条。

石雕木雕

大桥装饰以简朴为主,重在吉祥寓意。雕刻内容都是传统吉祥图案,卷草纹、如意纹、祥云、莲花,梅兰菊竹等。石雕装饰主要在梁式桥栏杆望柱,柱头雕成花瓶状,寓意平安吉祥。木雕装饰集中在桥亭的木构屋顶和门窗上,梁架、柱头、藻井等都是木雕装饰的主要部位。雕刻工艺则有圆雕、通雕、浅浮雕、深浮雕和线刻等多种。

匾额楹联

广济桥上的楼阁楹联匾额和25对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体现了潮州市文化“崇文”的特质。

鉎牛

广济桥上原来有二头銑牛,分立东西梁桥矾头墩,后一只被洪水冲走,下落不明。现今剩一只独立西桥第八墩。广济桥銑牛是广济桥重要的组成部分,韩江水患频繁,人们期望銑牛镇水减少水患。

建筑原理

浮梁结合

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是韩江最重要的桥梁。韩江流域汛期长水量丰,所有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汛期水量非常大,大桥墩可以应对强大径流。初建时广济桥的桥梁是木质的,在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才改为石梁,受架梁材料性质的限制,广济桥桥墩非常密集,两墩之间最大的距离是13.45m,最小的只有5.9m。浮梁结合的结构可以减少中间部分的桥墩,减少对径流的阻力,遇到洪迅,打开浮桥还能迅速排洪,可以提高大桥的排洪能力,使大桥的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

墩型

广济桥的桥墩有2种墩型,船型墩和半船型墩。船型墩为六边形,上下做成尖形,像船。半船型墩为五边形,上游尖下游平。上下都尖的船型墩是为了能同时缓冲来自上下游的冲击力。南宋时期,韩江三角洲还没冲积形成,广济桥下游陆地还处在形成之中,大桥受到海潮的冲击时,船型墩能降低海潮对大桥的冲击。广济桥的船型墩数量超过总墩数的一半,由于韩江汛期的水量太大,广济桥建成之后多次有桥墩被损,修理时期不同,又没有严格按原来的墩型修复,后来随着下游陆地的冲积形成,后期修复的桥墩就改成半船型墩。

桥屋桥亭

广济桥上的桥屋可以为桥梁和过往行人提供遮护,桥屋同时能增加桥身重量,增强桥身的稳定性,提高桥身的抗风御潮功能。广济桥的桥屋跟西南的泰顺廊桥有所区别。西南的廊桥是走廊式,整座桥的桥屋连成一条走廊,比较封闭,广济桥的桥屋只建在桥墩上,互不相连。2003年,广济桥维修时,把桥屋改成桥亭,桥亭独立而通透,有利排水通风。独立通透的桥亭通风透气,有效地降低了台风对大桥的伤害。广济桥的桥亭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大石柱支撑木构大屋顶,重量和强度上能满足抗洪御风要求。

选材造法

潮州市地处东南沿海,风雨中带有酸性物质,为了防止海风的侵蚀,广济桥桥墩全部用韩山的大青麻条石有规律地叠合而成,没有勾灰,全部卯榫。这种建造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海风的侵蚀,特别是古代海潮的冲击。桥上没有用石灰,而是用贝灰,也是适应海洋气候的选择。2003年,广济桥大修的时候,桥亭的屋顶用木一律采用坤甸铁樟木,坤甸木是一种密度大、耐腐性耐久性强的木料,很适合广济桥所处的酸性环境。

相关文化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和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韩湘子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被一个孕妇识破,导致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他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鸟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地主,欲夺取这些羊,广济和尚被纠缠不得,只好把羊给这个地主,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吗,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八仙何仙姑见此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广济桥推出“古桥非遗迎华诞,琴音香韵颂中秋节”文化系列活动,活动推出非遗项目展演,另外,许驸马府、海阳县儒学宫己略黄公祠推出手拉壶、麦秆画、潮州木雕等非遗制作展示及体验活动。

在潮州有两句流传已久的民谣:“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清乾隆间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价值意义

广济桥与湘桥春涨广济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横跨浩瀚的韩江两岸,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沟通东西两岸,广济桥地处韩江中游,是广东省东部往来福建省江西省的必经之路,韩江又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在古代沟通泉州市广州市。广济桥一经建成便成为货物集散和转运的重要枢纽。商贸频繁,经济繁荣,市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自古广济桥上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佳话。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历史悠久。并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为“中原地区四大古桥”。桥面古香古色,桥身横跨韩江,并集梁桥、拱桥和浮桥于一体,结构十分特殊,堪称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广济桥.潮州市人民政府.2023-11-09

韩江之上广济桥.新民晚报.2023-11-09

广济桥.去哪儿攻略.2023-11-09

中国桥梁史上的孤例——广济桥.科学中国人.2023-11-09

中国古桥 启闭式大桥广济桥.联合日报.2023-11-09

潮州广济桥因维护修缮 11月19日起暂停对外开放五天.金羊网.2023-11-09

2022年国家级、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复审评定结果公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1-09

好消息!广东8项目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名单.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11-09

广济桥之前世今生.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2023-11-09

潮州市档案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学术论文——浅析城建历史档案在新时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广济桥历史档案开发利用为例.潮州市人民政府.2023-11-09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湘子桥修缮后亮相.国家发展门户网.2023-11-09

潮州古城: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延续传承.国家文物局.2023-11-09

广济桥,何以成为海内外潮人的精神坐标?.中新社广东发布.2023-11-09

潮州文化 从何而来,走向何方?.南方日报.2023-11-09

走进古桥,探究古桥文化(广济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公路与建筑系.2023-11-09

春暖花开·潮州有约|潮州八景-湘桥春涨.南方+.2023-11-09

潮州广济桥.中国作家网.2023-11-09

广济桥,潮州历史文化的标志.兵团日报社信息网络中心.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