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孚银行
在武汉的新老建筑中,很少能找到一幢像大孚银行这样“穿”着迷彩服的。这幢楼房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934号,由景明洋行于1935年设计,钟恒记营造厂施工,于1936年建成。
简介
大孚银行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地上4层,转角处5层,地下1层。由于它注意内部功能,率先接受了欧洲新建筑运动的思想,采用了当时西方先进的结构技术,建成后曾引起轰动,成为早期汉口现代建筑的代表。此大楼的每层之间,用两块长方形几何图形代替了复杂的古典装饰,使建筑更显洒脱大方。在顶部,也以简练的几何图形代替古典塔楼,使整幢建筑充满了典型的艺术装饰主义的情调,当时被人称为摩登大楼。
开创者
说到大孚银行,不能不提到胡赓堂(1852年—1933年)。胡系江西人,幼时随父来汉开胡万顺茶庄,后专营淮盐并获厚利,遂先后购永茂里、瑞祥里以及清芬路碧云里等处房屋,至1930年,胡拥有房屋232栋。接着,他便与汉口既济水电公司、汉口楚兴公司、芜湖裕中纱厂、汉口打包公司合伙投资银元20万两,并与江西省富商合资创办了汉口大孚银行。大楼建成后,中山大道一边租与大孚银行营业,南京路一边租与各商号作营业用房。武汉沦陷后,被日寇宪兵司令部占用,是武汉地区日军的重要特务机关。
抗战胜利后,大孚银行仍租作营业,南京路房屋亦租作商店使用。1952年,大孚银行停业,房屋作价出售给中南区人民银行,用作银行干部进修学校。后来中山大道一边的
一楼(含转角处)由武汉图书馆作外借处,楼上为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使用,而南京路一边则由丹江工程指挥部办公。
抗日时期
2001年,此楼的地下发现了一处神秘水池,专家分析很有可能是侵华日军的“化尸池”或“水牢”。
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研究过大孚宪兵队罪行的徐明庭老先生也实地察看了水池,并查阅了相关史料。他说,他没听说这个地方有“水牢”,只听说这里有硝镪水池。他介绍说,原汉口日军特务部长、战犯福山太一郎等1946年在汉口日本战犯拘留所曾有一段供词,称“在大孚银行硝镪水池内,骨肉化尽的中国人约有1万多”。
大孚银行作为当年日军汉口宪兵队的所在地,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杀人魔窟,在这里有多种极其残酷的审讯刑法,如狼狗咬、灌水、钉竹签、电烙、电针等。宪兵队周围的居民,每当夜深人静时,都可听到阵阵惨叫声。宪兵队杀人的方法更是残酷,挖眼、剥皮、镪水浸、刀劈、电死等,不胜枚举。日军侵华所犯下的罪行,真可谓罄竹难书!
参考资料
武汉这些地方,一直免费开放!.百家号.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