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襄国郡

襄国郡

襄国郡,中原地区古代郡级行政区,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南部。十六国时,羯族石勒建襄国城(今桥东)为都,建武元年(335年)石虎改置襄都为襄国郡。南北朝时襄国郡县并存,隋朝废郡改设邢州。

襄国郡历经朝代更迭,数度兴废,辖县无定,范围大致在钜鹿郡以南及邯郸郡东北;郡治曾迁在易阳古城(今永年区)。

建制沿革

尚书·禹贡冀州之域,殷时为邢都,周初为邢国春秋属晋,战国属赵。

公元前236年,秦灭赵之战,于赵国别都信都之地,建置信都县,属钜鹿郡。

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占据咸阳市,分封诸侯王。改赵歇赵代王嘉,封张耳常山王,统治赵地,并改信都为信都县,都之。

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始置襄国县(治在今邢台市南百泉村),属冀州刺史部 赵国。

晋朝永嘉六年(312年)七月,石勒进驻襄国,定都于此,大修城郭。

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脱离前赵,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

东晋咸和五年、后赵建平元年(330年),石勒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改元建平。

东晋咸康元年、后赵建武元年(335年),石虎迁都于邺,旧都襄国改置为襄国郡。

东晋永和八年(352年),冉闵攻灭刘显,因毁其城垣,后赵残余政权覆灭,是后襄国废入任县。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析任泽区地复置襄国县,并县治迁址(治在今襄都区),初属司州广平府孝昌三年(527年)改隶北广平郡

宇文阐大象元年(579年)五月,以襄国郡为赵国(《周书·宣帝纪》载)。

隋开皇九年(589年),襄国县更名龙冈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邢州,龙冈县改属邢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邢州复改为襄国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除襄国郡,改为邢州,置总管。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龙冈县更名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

襄国郡考

后赵襄国郡

《十六国疆域志》卷二后赵:

司州

襄国郡,汉县名,《元和郡县志》永嘉六年勒号,遂定都焉。石虎迁都于邺,襄都改置襄国郡。

领县四:襄国县南和区、任县、苑乡县(石氏分任县置)。

石氏即灭,襄国郡废除。

北齐襄国郡

襄国郡,治易阳县。

《隋书地理志》云:临,旧曰易阳,后齐废入襄国县,置襄国郡。后周改为易阳县,别置襄国县。按《魏书·地形志》,易阳属清都尹,是时未有襄国郡,则此襄国郡为北齐新置。然《北齐书·李元忠传》又云:元忠宗人,擒葛荣。即表授愍建忠将军,分广平易阳、襄国,南赵郡之中丘三县为易阳郡,以愍为知府。赐爵襄国侯。据此,似此地又曾设易阳郡。王仲荦北地理志(上下册)》据此定襄国郡领易阳、襄国、内丘县三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易阳县废入襄国县,襄国郡领县二:襄国县、中丘县。

北周襄国郡

《北周地理志》卷三十

洺州

襄国郡(治易阳)

北齐置。《隋书地理志》云:临洺,旧曰易阳,后齐废入襄国县,置襄国郡。后周改为易阳县,别置襄国县。开皇初郡废。《元和郡县志》:龙冈县,秦以为信都县项羽更名曰襄国,汉因不改。宇文邕改为襄国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洺州。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云:后齐初置襄国郡于临洺县,周置郡于隋之龙冈县。按此杨君之误也,盖据《元和郡县图志》云然。而《隋志》固明言易阳北齐置襄国郡,开皇初郡废。易阳即临洺关镇,今河北永年区新治。东魏迁邺之后,当置北中郎府,为关防重镇。故周齐襄国郡皆治易阳也。《元和志》不可据。《周书·宣帝纪》:大象元年五月辛亥,以洺州襄国郡为赵国,邑一万户,令赵王招之国。领县三:易阳县、襄国县内丘县

隋代襄国郡

隋书》卷三十地理志:

襄国郡(开皇十六年置邢州)统县七,户十万五千八百七十三。

龙冈,旧曰襄国,开皇九年改名焉。十六年又置青山县,大业初省入焉。有黑山县。有干水。

南和,旧置北广平郡北齐省入广平郡,后周分置南和郡。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任县,大业初废入。

平乡、沙河,开皇十六置。有罄山。

钜鹿,后齐废,开皇六年置南栾县,后废入焉。

内丘,有干言山。

柏子仁,有鹊山。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邢州,置总管。此后襄国之名废止。

襄国故都

公元312年七月,羯族石勒内丘县(今邢台内邱)人张宾的建议下,进据信都县,几年中,消灭北方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自称大单于、定都襄国(今邢台市襄都区),史称后赵。统治地区包括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陕西省以及江苏省、安徽、甘肃省辽宁省部分地区。

后赵建国,以襄国为京都,设天下为三州二十四郡,石勒修建襄国城,城墙可卧牛,故称卧牛城,建平城四周有四个子城拱卫,以年号称做建平大城,石勒引达活泉水周流城内,城开四门,以北苑作为襄国大市。襄国城经十八年建造完工。石勒于建平城内修建建德宫,豪华无比,石勒是人,称皇帝又称单于,故建德宫兼汉族皇宫风格和北方游牧民族风格,当时的后赵京都襄国人口达70万,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堪为名城。

后赵襄国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巍峨壮观的宫殿群所焕发出的帝王气概。石勒在襄国城所建的建德宫的主要建筑有正阳门、端门、建德殿、建德后殿、徵文殿、单于庭、单于台、东堂、西阁、后六宫、百尺楼、崇训宫、社稷坛,聂氏宗祠、挈壶署、藏冰室等,建德宫四门南曰正阳门、东曰永昌门,西曰永丰门、北曰止车门,襄国城内建有太学,还有宣文、宣教、崇儒、崇教等十余所小学,石勒还在襄国城西起明堂、辟雍、灵台,又立桑梓苑和籍田,此外,石勒还在襄国近建造了水上离宫-水宫(在今南和)等。

石勒在永丰小城内建设了永丰仓,即为太仓市。石勒死后,石虎自居摄赵王,在襄国城内建设了观省台(又名观雀台),并起造太武殿,太武殿的地基高二丈八尺,东西七十五步,以彩色的碎石头做成,下面有密室,里边安置五百卫士。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壁,全用金银玉珠。穷极技巧。又在显阳殿后造了灵风台九殿,选数万美女充斥其间。太武殿西,石虎建设了昆华殿,阁上辄开大窗,皆施以纱幌。

襄国,319年后赵石勒都此。335年石虎迁都邺。

349年冉闵灭石氏,350年石虎子只复称帝于襄国,352年为冉闵所破。信都县后赵国都共十八年,历石勒石弘石虎石祗等帝,冉闵灭后赵时,刘显也曾在襄国称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