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
冉闵(?-352年6月1日),一作染闵,曾名石闵、李闵,魏平帝。字永曾,小名棘奴,汉人,祖籍魏郡内黄县(今河南省内黄县)。后赵太祖石虎养孙,冉魏开国皇帝,350年-352年在位。
晋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冉闵祖父冉隆战死,冉闵父亲冉良被石虎收养,此后冉闵也在石虎膝下长大。此后冉闵因战功历任游击将军,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由于功高震主,遭到石遵猜忌准备将其击杀。冉闵先发制人,将石遵杀死于琨华殿。此后冉闵扶持义阳王石鉴登基,却仍遭受石鉴猜忌,二人之间屡次发生龃龉[jǔ yǔ],后冉闵兴兵杀死石鉴,并屠灭了后赵皇族。永和六年(350年),冉闵称帝,建立魏国。登基后冉闵四处征讨,平定了后赵的残余势力,覆灭了襄国。两年后,冉闵被前燕太原王慕容恪击败退守邺城遗址,随后燕王慕容俊派兵围攻邺城。冉闵被擒后,遭到处决。前燕朝廷追谥他为武悼(一作“悼武”)天王,“染华墓志”则称其谥号为“刘衎”。
冉闵执政期间,为了维护统治,在政治上颁布了杀胡令,屠杀了大量的胡人,受到了北方汉人的拥戴,稳固了新兴的冉魏政权。在军事方面,因为穷兵武,四处树敌而导致失败。冉闵死后,他代表汉人反抗民族压迫的精神依然还在,他的一系列举措为后世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参考。
人物生平
少年英雄
冉闵本是汉族,父亲冉瞻被羯族人石虎收为义子,冉闵也就从小在石虎身边长大。冉闵自幼果敢勇锐,深受国君石虎喜爱和关照。长大后冉闵被拜为建节将军,徙封修成侯。他善谋略,在晋朝咸康四年(公元338年)昌黎之战时表现出色,使他的三千汉军独全。此战后,冉闵成名并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迁游击将军。后来石虎回到邺城遗址后任命了刘群和卢谌,并因功封苻洪为西平郡公。冉闵上奏石虎,表示蒲洪非常英勇,将士们都拥护他。并且他的儿子们都非常有才华,掌握五万精兵,驻扎在近地,威胁极大。冉闵建议秘密除掉蒲洪以保社稷安全,但石虎认为正需要依靠蒲洪父子攻取吴、蜀,所以不同意冉闵的建议,并更加厚待蒲洪。
屡立战功
冉闵之后参与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斗,在其中屡立奇功。当时,北方燕代之地有内迁的丁零、乌恒、扶余国等各族各部,时常发生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冉闵在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斗中屡立奇功,其间也曾两次调到外地作战。由于他作战勇猛,喜好杀胡人,在胡人将领之间声名鹊起。晋朝咸康五年(339年)八月,石虎任命大将夔安为都督,率领冉闵、李农、张貉、李菟等将军,带领五万人马进攻荆州市和扬州市北部边境。九月,冉闵在南击败东晋军,杀死了晋将军蔡怀。安、李农攻破了沔南,朱保在白石城击败晋绥军,斩杀了东晋郑豹等五位将军。张貉攻陷邾城街道,城战死者共有六千人。毛宝和樊峻突出重围,但在渡江时溺水而死。
功高震主
永和五年(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太后郑樱桃与丞相张豺摄政专权,任命宗室石遵为左丞相。石遵当时领军屯驻在河内,与成功平定梁犊叛乱的冉闵、姚弋仲、苻洪在李城会师,冉闵等人劝谏石遵回师攻打邺城遗址,讨伐张豺,继承帝位。石遵表示同意,随即带领冉闵等人攻下邺城。随后,石遵废黜石世,登基称帝。为了嘉奖冉闵的从龙之功,石遵任命冉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帮助自己辅佐朝政。当时石遵率军从李城出发时,曾向冉闵许诺过让他当太子。但石遵登基后却立马变卦,册立石衍为皇太子。石遵一方面十分依赖冉闵的权势来稳固朝政的石遵,另一方面却忌惮冉闵功高震主,意图夺取冉闵的兵权。冉闵曾上表为宫中的将士和原东宫人员等一万多人申请官位与爵位。石遵依照孟准、王鸾的计策,变更了诏书中的内容,使冉闵在朝廷中的威信下降,从而抑制冉闵势力,以便他的夺取兵权。
弑君夺权
永和五年(349年)十一月,义阳王石鉴等人被石遵召进皇宫与太后一起商量冉闵给部下求官的事情。百官都认为冉闵有不轨之心,应该诛杀。郑太后不认可,她表示冉闵有功于国家,不能轻易处置。商谈结束之后,石鉴立马派人将消息告知冉闵。冉闵得知消息后,伙同李农王基等人闯进宫内,杀死了石遵,拥立义阳王石鉴登基。石鉴登基后冉闵成为事实上的掌权者。但石鉴也认为冉闵威胁太大,打算除掉他。石鉴先派兄弟石苞攻打冉闵,结果失败。石鉴担心冉闵知道自己才是幕后主使,便杀人灭口,处死了石苞。然而消息还是被冉闵得知,冉闵就把石鉴给软禁了起来。
建魏称帝
不久后,石鉴的另一个弟弟石祗拉拢羌族首领姚弋仲和氐族首领符洪打出了“讨伐冉闵”的旗号,联合起兵,要求诛杀冉闵、李农。石鉴派遣石琨担任大都督,与张举、呼延盛一起率领步骑兵七万人分别讨伐石等人。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山西省知府石晖谋划除掉冉闵、李农,但因消息泄露,被冉闵、李农诛杀。而龙骧将军孙伏都也趁机集结三千羯族武士打算护卫石鉴、诛杀冉闵。冉闵率军冲进皇宫,杀死了孙伏都和他的三千族武士。紧接着,冉闵发布了杀胡令,一天之内,数万颗胡人的首级堆积成山。永和六年(350年)正月,冉闵为了一劳永逸的铲除后赵的宗族势力,以谶文中有“继赵李”的字样为借口,改后赵国号为魏(卫),并改姓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青龙。石琨及张举、王朗率领七万大军攻打邺城遗址,冉闵带领一千多骑兵,在城北抵抗他们,同时派遣李农率领三万骑兵到石渎讨伐张贺度。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夺鲜卑燕国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威震中原。
同年闰二月,冉闵废掉并杀死了被他软禁的石鉴,登基称帝,改国号“大魏”,建元“永兴”。过一个月,冉闵恢复自己祖父和父亲少年时的冉姓,建都于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冉闵派遣使者过江告知东晋,表示自己已经把祸乱中原地区的胡人诛杀了,希望东晋可以派遣军队来一同征讨敌人。但由于冉闵已称帝,加上之前曾参与对东晋的战争,东晋对其抱有成见,所以冉魏无法得到东晋支持。
破胡败赵
冉闵建立政权后,中原地区其他的胡人势力联合起来进攻冉魏。石祗听说石鉴已死,便在信都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位称帝,残余的外族势力纷纷占据地方州郡来响应石祗。冉闵派人向东晋求援,请求派兵协助,东晋朝廷因为冉闵称帝,便没有答复。冉闵称帝时曾假意让位于李农,但李农并不同意。后冉闵诛杀李农及其三子、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人。东晋庐江太守袁真攻打合肥市,拘捕了南蛮校尉桑坦,把百姓迁离后返回。
永和六年(350年)1月,后赵汝阴王石琨、张举和王朗率领七万军队攻击冉闵,冉闵率领千余骑兵在城北与之交战并取得了胜利,石琨等人大败而去。同年6月,石琨再次率领十万大军进据邯郸市,与后赵镇南将军刘国会合,冉闵再次率军取得胜利,后赵损失了数万兵马。刘国返回襄阳市。八月,后赵张贺度、段勤、刘国和靳豚集结主力于昌城,准备攻击冉闵,冉闵率军反击,在苍亭交战,后赵军全军覆灭。
兵败潜逃
永和六年(350年)十一月,冉闵率领步兵、骑兵十万人攻打襄国。他委任他的儿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将军,并给他手下配备了一千名投降的胡族士兵。光禄大夫韦劝谏冉闵斩尽杀绝那些投降的胡兵,但冉闵勃然大怒,杀掉了韦以及他的儿子韦伯阳。永和七年(351年)二月,魏国主冉闵攻打包围襄国一百多天。后赵主石祗境况危急,便去掉了皇帝的称号,改称为赵王,并派遣太尉张举到前燕国请求援军。姚弋仲派他的儿子姚襄率领骑兵二万八千人援救后赵。姚弋仲告诫姚襄如果不能把冉闵的头颅带回来,就不必再来见他了。前燕王慕容俊派御难将军悦绾统领三万士兵前去与姚襄会师。
三月,姚襄及后赵汝阴王石琨分别率兵救援襄国。冉闵派车骑将军胡睦在长芦阻击姚襄,派将军孙威在黄丘阻击石琨,但全都失败而返,士兵死亡尽。卫将军王泰劝谏冉闵不要亲自出马攻打姚襄及石琨,但道士法饶进言说这是诛杀胡王的征兆。听了这话,冉闵挽起袖子大声说:“我决定要出发征战了。”于是就率领全部兵众出发,与姚襄、石琨决战。这时悦恰好率领燕兵来到,离魏兵约有几里地的距离。姚襄、石琨、悦绾三面夹击,后赵王石祗则从后面发起冲锋,魏兵大败,冉闵和十多个骑兵逃回邺城遗址。
以前投降冉闵的胡人栗特康等人挟持着大单于冉胤及左仆射刘琦投降了后赵,后赵王石祗把冉、刘琦杀掉了。死亡的人总共达十多万。邺城里的人都感到震惊害怕,讹传冉闵已死。射声校尉张艾请求冉闵露面去参加一次郊祀祭天活动,以安定民心。最终讹传才平息下来。冉闵肢解了法饶父子,追封韦謏为大司徒。姚弋仲对姚襄没能擒获冉闵十分气愤,打了他一百杖。
攻伐襄国
永和七年(351年)后赵王石祗派遣将领刘显率领七万兵众攻打邺城,驻扎在明光宫,距离邺城二十三里远。魏国主冉闵征召王泰来商量对策,但王泰以伤势严重为由拒绝。冉闵亲自前往询问,但王泰仍然坚持说伤势严重。冉闵愤怒地返回王宫,对周围的人说:“巴蛮奴才,我难道还要靠你活命吗!我要先消灭掉群胡,然后杀王泰。”于是他率领全部兵众出战,重创刘显的军队,一直追击到阳平,斩杀三万多人。刘显十分害怕,秘密地派人去向冉闵请求投降,并请求杀掉石祗以表示自己的效忠。冉闵这才带领兵众撤回。有人报告说王泰想背叛归附前秦,冉闵便杀掉王泰,还灭掉了他的三族。
永和七年(351年)夏季四月,渤海人约乘后赵国大乱之机,带领数千家民众归附魏国。魏国任命逄约为渤海知府。原来的太守刘准是刘隗哥哥的儿子;地方豪强封放是封奕的族弟。他们则另外聚集部众自守。冉闵任命刘准为幽州刺史,把渤海一分为二,让逄约和刘准分地而治。前燕王慕容俊派封奕讨伐逄约,派昌黎太守高开讨伐刘准、封放。刘显杀掉了后赵王石祗及其丞相乐安王石炳、太师赵庶等十多人,并将首级传送到邺城遗址。骠骑将军石宁逃奔到柏人县。魏国主冉闵在邺城的通大道上焚烧了石祗的首级,并授予刘显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的官职。秋季七月,刘显再次率兵攻打邺城,被魏国主冉闵击败。刘显返回,在襄国称帝。
永和八年(352年)春季正月,刘显进攻常山。魏国主冉闵留下大将军蒋辅佐太子冉智守卫邺城,自己统率八千骑兵前去救援。刘显的大司马清河人王宁投降了魏国,将枣强县拱手交出。冉闵攻击刘显打败了他追击到襄国。刘显的大将军曹伏驹打开城门让石闵进入石闵杀掉了刘显及其公卿以下的官吏一百多人焚烧了襄国的宫室将襄国的百姓迁徙到邺城。后赵汝阴王石琨带着他的妻妾前来东晋投降被斩杀在建康街头,于是石氏被彻底根绝了。
国破身死
在东晋永和八年(352年)四月,慕容俊攻下幽、二州,兵锋直抵冀州。冉闵带领骑兵与前燕将领慕容恪在魏昌城相遇。冉闵前期打败慕容恪军队,但后期因轻敌被捕。在与鲜卑族的廉台决战中,冉闵以所部多步卒,欲引燕骑兵至丛林作战。慕容恪采纳参军高开之策,急派轻骑截击之,然后佯败诱敌至平地,并将燕军分为三部;自率主力加强中军,选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战马结方阵而前,另两部各置一侧配合主力进击。冉闵恃勇轻敌,果然中计,直突燕军中部铁马方阵。燕军侧翼部队即从两面夹击,大败冉闵军,斩7000余人。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在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最终战马受伤倒地被俘,慕容俊以冉闵奴隶出身而僭越称帝嘲笑他,冉闵反驳称外族人都能够裂土封王,何况自己这样的中华英雄。同年四月,慕容派兵围攻邺城遗址。邺城守兵打开城门投降,冉闵的妻子董太后、太子冉智、朝中重臣及其他诸王公卿被遣送到蓟城。中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自杀。冉闵被送到朝阳市(今辽宁省朝阳市)后,在遏陉山被斩杀,谥号武悼天王。
施政举措
政治上
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十一月,冉闵颁布了《杀胡令》,第一道“杀胡令”是冉闵在邺城幽禁后赵皇帝石鉴后颁布的,内容是: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杀。此令一下,各地传檄,汉人纷纷联合起来,正式向胡人宣战。胡人纷纷越墙离城。很快,冉闵颁布了第二道“杀胡令”:与官方同心的人留下,不同心的人离开。此令一下,邺城遗址内的羯族为了保命纷纷外逃,而百里之外的汉人为了杀胡进入城中。冉闵趁势下达第三道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冉闵亲自带队,仅在邺城就屠杀了二十万的羯族人。一日之内,有数万胡人被砍头。
青州、武威郡、幽州、荆州等地的胡人面对汉人的血腥报复,开始迁离中原,返回故土。在迁徙道路上,饿死的、病死的、互相杀害、攻伐而死的胡人十有七八,中原胡人几乎丧尽,也让胡人政权看到了汉人的反抗。同时,大量不在清洗之列的羯族贵族官僚以及龙腾禁卫在屠杀引发的时局动荡中纷纷出奔襄国,后赵政权的统治基础随之瓦解,“大赵”及其法统延长线上的“大卫”国号也就失去了维持的价值。执政者冉闵遂不得不选择另外一条夺权的道路。永和六年(350年),在基本消灭胡人统治后,冉闵建国称帝,定都邺,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军事上
冉闵在建立冉魏之后,依然面临着后赵残余势力的军事威胁,永和六年(冉魏永兴元年,350年),冉闵在邯郸市击败了石琨与刘国组成的联军,成功保卫了新生的冉魏政权。冉闵解除后赵余部的威胁后,依据才能分封官员,推崇儒学,冉闵政权初显兴盛势头。永和七年(冉魏永兴二年,351年),冉闵出兵攻打襄国,先败后胜,最终一举攻陷襄国都城,诛杀了刘显。这时,中原地区因为长时间的战乱,生产力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流民遍地,冉闵对此十分懊悔。冉闵在军事上颇有造诣,经常能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但这也导致冉闵产生了轻敌的思想,最终致使自己被前燕慕容俊俘获。
人物影响
冉闵作为冉魏的创立者,为了稳固政权,屠杀了大量的平民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军人。他率领的军队长期征战,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结构,使北方地区的生产力严重下降。但另一方面,在他统治的地区,他重用有才能的人才,使其物尽其用,各司其职,让冉魏政权焕发生机。同时,他颁布的杀胡令,虽屠杀了大量的胡人,但这一政策却受到了被胡人长期欺压的汉人的拥护。汉人趁机奋起反击,给予了入主中原的胡人巨大伤害。使胡人看到了汉族的反抗精神,再也不敢随意欺压和屠杀汉人。为北方后世政权的民族政策埋下了重要伏笔。
人物评价
房玄龄在《晋书》中描述冉闵:善于谋划和计策,勇气和力量超越常人。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记载:慕容恪率军巡游陈地,对将士说:冉闵勇猛却没有谋略,一名勇士就可以匹敌。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蒋福亚认为冉闵利用民族矛盾、制造民族仇杀上台。冉闵的民族仇杀使中原民族矛盾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评价:冉闵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失败是必然的。同时,他的杀胡令也博得了汉人的好感,以至于冉魏亡国后,汉人大臣为其殉国。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吕思勉表示:冉闵的百战百胜,很像项籍、孙策,(他)与石氏余孽争斗,不一定会匆忙失败,然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携带他刚刚兴起的势力,他的气势充足,力量雄厚,也是冉闵所遭遇的不幸。
人物争议
姓字异同
关于冉闵的姓,一般典籍均记作“冉”,如《晋书》卷107《石季龙载记下》。然而在唐人所修的《元和姓纂》中,却将冉、染两姓并收,在书中卷7“染氏”条称:“二《石赵录》(指《十六国春秋》之《后赵录》)云石季龙将染闵魏郡内黄人。或作冉姓。”可见华人所见崔鸿原书,可能有将冉闵写作“染闵”者。《元和姓纂》还多处提到冉闵,有时作“染”,有时作“冉”,有时还作“梁”。“梁”当是“染”字之误。此外,《宋本广韵》卷3上声第五十琰部“染”字条说:“又姓,石勒时有染闵。”这说明,关于冉闵的确切姓氏,是“冉”还是“染”,唐宋人已经难以明了,唐修《晋书》作“冉”可能只是整齐体例的处理方法。1990年,河南省偃师区城关镇杏元村砖厂出土了北魏“染华墓志”,结合志文来看,志文中墓主的高祖确是冉闵。这为研究冉闵之姓提供了新的史料证据。
身份争议
历史上对冉闵讨论较多的争议就是其发布的杀胡令。这一事件,也是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一次重要民族冲突。史学家对于冉闵颁布杀胡令也存在着诸多争议。北宋司马光认为冉闵执政期间,造成了北方百姓大量死亡,是不折不扣的屠夫。而与冉闵同时期的《晋书》却记载冉闵保护了北方大量的汉人,还多次向东晋政权发出过友好信息,心系中原地区正统,将冉闵描述为民族英雄。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仲荦认为:“冉闵反胡羯斗争是胡汉矛盾激化的迫不得已的产物。”
冉闵的“天王”位
“天王”称号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特有产物。吕思勉先生通过对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官职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天王” 是稍逊于皇帝的一种名号。日本汉学家谷川道雄则认为天王应与秦汉的王一样,是作为称帝之前的政治铺垫,并无其他特殊含义。而冉闵生前的确进位天王,而是否称帝却没有明确的记载,史学家对此也颇有争议。
谷川道雄曾指出,称“天王”与宗室制衡君权有关。在他看来,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天王”是一种既承认宗室分权,又体现君主至高无上权威的一种称号。石勒在自称“天王”七个月后进号为皇帝。松下洋巳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认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外族对皇帝称号并没有像汉人一样重视,冉闵从小在后赵这样一个外族政权下长大的人,应该对皇帝称号并不是十分渴望,同时,也没有史料直接记载冉闵在生前称帝。同时期的《晋书》也只记载冉闵即位为天王。
家族成员
祖父:冉隆,原为乞活军将领,后投降后赵并战死,冉闵登基称帝后,追尊其为元皇帝。
父亲:冉瞻,又名石瞻,十二岁时被石虎收为义子。初任将兵都尉,后位至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冉闵登基称帝后,追谥烈祖高皇帝。
母亲:王姓,冉闵登基称帝后尊为皇太后。
妻子:正室:董皇后;侧室:仇氏
儿子:长子冉智、次子冉胤、三子冉明、四子冉裕、五子冉操、六子冉
孙子:冉兴圣,冉叡之子,官至安远将军,殿中给事,封蒲阴伯。死后获赠辅国将军、洛州刺史。谥号“惠”。
曾孙:冉雅,冉兴圣之子官至武卫将军、北中将、光禄太府二卿。死后获赠平西将军、河州刺史,谥号“贞”。
玄孙:冉华,又名染华,冉雅之子,官至镇远将军、射声校尉。死后获赠乐陵太守。
名人佚事
辛谧遗闵书
辛谧,字叔重,陇西郡狄道(今临洮县市)人。本为晋朝大臣。西晋灭亡后,前赵、后赵等政权曾多次派人征召辛谧入朝为官,辛谧都严词拒绝,心系中原地区正统。辛谧虽深处乱世,却能够遵守本心。冉闵登基后,又征召辛谧出任太常一职。辛谧没有遵从,反而给冉闵置信劝他投降东晋,随后绝食而亡。
身死祸起
冉闵兵败被俘之后,前燕景昭皇帝慕容俊把冉闵押解到龙城,并于六月一日将其在遏陉山斩杀。冉闵死后,遏陉山周围七里的草木全部枯萎,蝗灾四起,自五月(农历)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得知后十分害怕,于是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闵,上谥号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雪没过了膝盖。
焚首杀贤
后赵王石祗解了冉魏对襄国的围困后,派他的将领刘显率领七万兵众反过来攻打邺城遗址,驻扎在明光宫,距离邺城二十三里远。 冉闵刚刚吃了败战,心中十分恐惧。想到王泰曾给出正确的意见,于是邀请王泰商讨对策。但王泰因不满冉闵之前不听从他的劝告就以伤势严重为由拒绝了。冉闵于是亲自前往询问,王泰仍然坚持说伤势严重。冉闵大怒,回到皇宫后,对左右的人说:“巴奴,我难道要你救命吗。发誓要先消灭群胡再杀王泰。冉闵随后率领士卒兵迎战刘显的军队并取得胜利。刘显请求投降并承诺回去后杀掉石祗。冉闵撤回邺城后,听说王泰准备背叛魏国归附前秦,于是借此机会杀掉了王泰及其三族。刘显按照约定杀了石祗及其太师赵鹿等十余人,把石祗的首级传送到邺城遗址,送来人质请求冉闵保全生命。骠骑将军石宁逃往柏人。冉闵下令在大路口焚烧石祗首级。
后世纪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知识界为了向民众宣扬“反清”思想,采取了“偶像崇拜”策略,将冉闵与岳飞、郑成功等事迹广泛传播,将其尊为民族英雄,以此激发汉族人的民族意识,进而同满清斗争。当时有人撰写了一篇名为《中国伟人冉闵传略》的文章,高度评价了冉闵的残暴行为,把他评价为数一数二的“汉族英雄”。
研究书目
《资治通鉴》
《晋书》
《后秦史》
《十六国春秋辑补》
《魏书》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龃龉.百度汉语.2024-07-18
北魏染華墓誌.中国历代墓志数据库.2024-06-07
资治通鉴.豆瓣读书.2024-04-23
晋书(全十册).豆瓣读书.2024-04-23
后秦史.豆瓣读书.2024-04-23
十六国春秋辑补.豆瓣读书.2024-04-23
魏书.豆瓣读书.2024-04-23
《中国通史》片段:五胡乱华与冉闵.央视网.202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