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图里河
伊伊图里河镇是额尔古纳河水系的重要支流,经图里河、根河汇入国际河流——额尔古纳河。干支流全部处于高海拔山地林区。
伊图里河畔衍生了厚重的森工文化,六十余年为支援国家建设,流域内已累计为国家提供800万立方米优质木材。
干流情况
伊图里河属额尔古纳河水系,是根河市的二级支流,经图里河、根河汇入国际河流——额尔古纳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主脉北段西坡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喀喇其林场,海拔1280米,河源市为卜奎沟,到卜奎工区以下称伊图里河。干流全长96.6公里(不计算伊伊图里河镇、图里河并流的50余公里长度),流域面积1122平方公里(不计算伊图里河、图里河并流的50余公里流域面积),河宽20~50米,水深为1.0~1.5米之间,平均流速为0.5~1.0米/秒,年水位变幅在0.5~1.0米之间,平均比降2.16‰,年结冰期约5~6个月。自东南向西北流,在觉苟荀林场西侧转向西南流,于伊图里河镇道木达南与图里河交汇后并流50余公里汇入根河市。
伊图里河源头有十余个相通的天然湖泊,组成了大兴安岭林区腹地已知海拔最高的天然湖泊群,其中最大湖泊为卜奎泡子,为伊图里河正源。卜奎泡子是罕见的河流源头湖、分水岭湖,七至九月份湖面开满白、粉色睡莲花,湖岸草甸开满蓝、紫色马莲花,湖心白鹤游走,水獭亚科潜泳,鱼跃鸟鸣,堪称林区奇景一绝。
主要支流
伊图里河大小支流共40余条,主要支流有卜奎沟河、西乌拉其沟、喀喇其河(又名喀喇其主沟、海拉斯主沟)、那木卡河(又名那木卡沟、那木格沟)等。
喀喇其河(喀喇其主沟),曾名海拉斯主沟,喀喇其河是伊图里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北坡,喀喇其林场北侧,海拔1170米,河长33公里,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是伊图里河最大的支流,自北向南流,在喀喇其火车站西南3公里处汇入伊图里河。
那木卡河(那木卡沟),曾名那木格沟,那木卡河是伊图里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北坡,觉苟荀林场北侧,海拔1157米,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自北向南流,在觉苟荀林场东侧汇入伊图里河。
卜奎沟(卜奎河),卜奎沟是伊图里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北坡,喀喇其林场东侧,海拔1140米,河长21公里,流域面积61平方公里,自北向南流,在喀喇其卜奎工区汇入伊图里河。
卜奎泡子(库布春湖),卜奎泡子是伊图里河源头湖,是罕见的河流源头湖、分水岭湖,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段岭脊,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喀喇其林场卜奎工区,水面高程857米,湖泊面积约5.7公顷,最大直径约380米,周长约1060米,平均水深2米,最大深度3米,湖泊西北有一出水口,常年溢流,汇聚为伊图里河。周边有十余个略小的姊妹湖围绕在四周,组成了大兴安岭岭脊腹地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天然湖泊群。该湖泊内生长着大量睡莲科植物睡莲,在高纬度、高海拔的大兴安岭林区极为少见。
流经地区
卜奎工区、喀喇其林场、觉苟荀林场、大其拉哈林场、伊图里河镇、道木达。
河流意义
伊图里河是大兴安岭林区、呼伦贝尔市重要大河流之一,流域内林木繁茂,湿地资源丰富,孕育了极其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担负着根河市、额尔古纳河的水源供给,维系着大兴安岭林区、呼伦贝尔大草原水资源平衡、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和大兴安岭林区其它水系一起构建了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保护措施
伊图里河属永久性河流湿地,2013年12月国家林业局在伊图里河源头设立内蒙古伊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为保护伊图里河源头、额尔古纳河水系的生态安全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017年8月伊图里河镇农牧林水办组织人员对伊图里河地区河流进行基础数据测量,建立健全河流管理长效保护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为进一步加强伊图里河地区河流管理保护工作,对喀喇其卜奎发源地、喀喇其林场、觉苟旬林场、大其拉哈林场、伊东林场至道木达汇合口的河流进行经纬度打点,计算出距离。同时向河流附近居住的居民了解情况,记录下相关数据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
探索发现
1983年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北纬50°32′、东经121°29′的伊图里河畔首次发现冰楔。这些冰楔可能为不活动冰楔。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冰楔,也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所发现的纬度最靠南的冰楔。
历史记载
早在公元七世纪唐朝,额尔古纳河流域(当时名望建河)东南岸幽深密林中(即今牙克石市北部伊图里河、图里河一带),留下了蒙古、达斡尔族活动的踪迹。(来源:1980年版《内蒙古自治区喜桂图旗地名录(内部资料)》)
伊图里河名字存在和使用至少已有一百二十余年历史,是呼伦贝尔市地区沿用时间最久的名字之一。根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上海商务印刷馆发行的《大清帝国全图》第五图黑龙江省分图中将该河流标注为伊图里河;民国12年(1922年)程廷恒、张家潘修的《呼伦贝尔志略》中记载岳勒内河 即伊图里河在城东北四百八十余里由大兴安岭西发源向西北流市二百余里入根河市;民国18年(1929年)东省铁路经济调查局编纂的《呼伦贝尔》;昭和七年(1932年)日伪满洲区陆军省调查班编纂的《呼伦贝尔事件》;1993年呼伦贝尔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呼伦贝尔年鉴》等历史文献均对伊图里河有地图标注及文字记载。
并流河段名称争议
伊伊图里河镇与图里河在图里河镇西北约12公里处汇合,汇合后并流50余公里后汇入根河。部分现代文献及地图称并流河段为伊图里河,也有部分现代文献及地图称并流河段为图里河。
分析:干流无固定专有名称的,一般以流量大、长度长的支流命名下游并流干流河段名称。伊图里河与图里河相比,图里河流量稍大于伊图里河,但河流长度伊图里河比图里河长,如两条河流流量、长度相同不易分辨时,根据河流命名原则,应以北源河流命名并流干流河段(伊图里河为北源)。
根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上海商务印刷馆发行的大清帝国全图第五图黑龙江省分图、民国12年(1922年)程廷恒、张家潘编纂的《呼伦贝尔志略》、民国18年(1929年)东省铁路经济调查局编纂的《呼伦贝尔》、昭和七年(1932年)日伪满洲区陆军省调查班编纂的《呼伦贝尔事件》、 1993年呼伦贝尔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呼伦贝尔年鉴》等历史文献文字记载及地图标注均证明此段河流为伊图里河。由此可见伊伊图里河镇为干流,图里河为支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发大兴安岭时因并流河段行政区域在图里河镇境内所以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