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寻味顺德

寻味顺德

《寻味顺德》又名《舌尖上的顺德》,是由刘硕、费牖明执导,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佛山电视台顺德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于2016年4月30日至5月2日每晚20:00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

该片从美食出发,讲述顺德区人的故事,展示这方水土的过去和现在。介绍了顺德人在美食之上和美食之外的功夫,在无数顺德传奇背后蕴含着顺德人的工匠精神。通过这里的人们对期待一顿普通家常饭菜的态度,看到他们的生活观、价值观。

剧情简介

《寻味顺德》以美食为切入点,记录了30多位顺德人的美味人生和近百道顺德菜的精彩故事,展示顺德鲜明而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质、流变及其影响,以此呈现顺德独特的人文气质和精神基因。片中,诱人美食与岭南风情编织成一幅悠长而斑斓的画面,无论是蔚为大观的龙舟饭,还是就地取材的清水打边炉;无论是南洋“自梳女”回归故土的那碗白粥,还是谭永强精心栽培用于煲汤的朵朵白菊,都映照出顺德人宁静从容的内心和坚守传统的情怀。

音乐原声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顺德菜的清新造就了顺德人温润的气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教授表示。

拍摄过程

2015年,该片在顺德区开始拍摄。剧组走遍了大街小巷,每天都能感受到顺德带给他们的惊喜。刘硕费牖明说,积累了36000分钟的原始素材,最终精剪出150分钟的《寻味顺德》,这其间,摄制团队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艰辛。在三集的纪录片中,不仅要讲述珠三角的悠久传统,向祖先的智慧致敬,更重要的是表达一个主题:在美食传统中寻找前行的力量。他们表示,作为《舌尖上的中国2》的导演,创作《寻味顺德》是又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系统学习了媒体纪录片的模式化制作,真正做到在创作的各个环节都符合纪录片国际化的规范和标准。

后期制作

全片拍摄30多个人物故事,平均每个拍摄10多次。有时为了几秒钟、一两分钟的镜头画面,会连续拍摄8至10个小时。因为片花里的一个炸鱼画面的成色不够理想,师傅杀8条鱼,拍摄了1整天才收工;拍摄诸葛亮菜从播种、长苗、结果、晾晒、腌制等过程,前后跟拍大半年;为了拍摄“猪杂粥”夜宵档的素材,制作团队熬了几个通宵。这个过程中,如果镜头不够,还要补拍。为了推敲一句解说词,创作者足足讨论了6个小时。三集播出时长共150分钟,而拍摄的素材竟达36000分钟。

播出信息

前期宣传

2016年4月19日上午,纪录片《寻味顺德》在顺德首映。首映式由中国中央电视台王雪纯、佛山电视台顺德分台黄浩然共同主持,来自中国国内文化界、传媒界、美食界的人士共同欣赏了《寻味顺德》的片段。屏幕上呈现的菜品和故事情节让现场嘉宾踏上了美食之旅。

收视情况

据央视统计数据,通过央视播出渠道收看《寻味顺德》的人数超过20亿人次。《寻味顺德》在央视各频道及20多家省级卫视播出的同时,也发布在腾讯控股爱奇艺、凤凰等网站,点击达6亿多人次。在央视首播当年2016年度热片盘点中,《寻味顺德》被评述为“国际劳动节中秋节霸屏”热片,累计收视达8.66,豆瓣评分高达8.7。据《2017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显示,在2016年度纪录片总评榜上,《寻味顺德》电视播出收视率和网络点击量均位列第五。

播出时间

主创团队

作品评价

《寻味顺德》抓住美食之乡这一具有吸引力和地域标识的形象符号,发掘城市的本土特征,提炼城市的文化内涵,具象的演绎和勾勒地演绎了抽象的顺德文化形象,塑造出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立体鲜活的顺德形象。采用日常化的影像叙事策略,把日常化的影像叙事一以贯之。纪录片中的故事都是观众身边的小人物故事,如开大排档的黄玉仙婆婆、鱼塘菜农奇叔奇婶老两口,以及建筑工地工人冼辉等人,他们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是纪录片能从这群小人物身上找到顺德区城市形象的缩影。在冼铨辉的个人生活中,观众看到了一个平凡的顺德人,爱护动物、尊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景象经过纪录片的镜头呈现和艺术化的表达,一个绿色自然、温暖淳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顺德城市形象被日常化的影像叙事塑造出来了。(《美与时代》评)

《寻味顺德》艺术气息浓厚,画面拍摄质量较高,后期制作团队比较精良。但与传统的国产纪录片不同的是,《寻味顺德》对纪录片拍摄画面的细节处理手段较高,该纪录片从记录顺德美食开始,讲述顺德发展故事,对顺德往事进行了最大程度的还原,对顺德美食给予了隆重的记录。该片基本就是纪录片不断发展优化的结果,细节处理较好,有机结合了顺德区当地人民生活和美食故事记录,锦上添花。(《山西青年》评)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寻味顺德 (豆瓣).豆瓣.2020-08-21

舌尖团队最新力作,《寻味顺德》五一首播!_纪实台_央视网(cctv.com).jishi.cctv.com.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