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炳喜
叶炳喜(1940~ ),生于1940年,丹凤县商镇人。 196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后,自愿报名支边,赴黑龙江省伊春林区工作。直到1978年底才叶落归根回到陕西省,在咸阳博物馆从事文物陈列设计和书画创作长期担任陈列部主任、副研究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咸阳市楹联家协会顾问、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咸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人物经历
从1979年起在咸阳市博物馆工作了23年,这是他人生最关键的一段,因为这里陈列和保存着大量与书法有密切关系的文物,如秦汉瓦当、青铜器铭文、秦诏版、碑石、墓志古玺、古字画等,都是珍贵的学习资料,真可谓得天独厚。他长期受着古代文明的熏陶和滋润,在历史、古文字、书法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叶炳喜是学国画的,深知继承古代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多年来坚持面对碑帖临池不辍,从战国到民国他临过的碑帖、铭文、简椟有近百种,“经典”作品更是他学习的重中之重。他对书法如同信教,十分虔诚为了攀登书法艺术高峰,他不怕孤独,耐得寂寞,悉心钻研,锐意进取。上美院时亲受陈瑶生老师的教诲,以后亦多次求教于刘自椟、陈泽秦、王崇人、薛铸、傅嘉仪等我省名家,并出省拜访张海王澄、胡介文、周俊杰等先生,不断地允实和提高自己。叶炳喜认为“厚积才能笔路宽”,他碑帖兼攻,传学诸家,重传统而不拘泥古法,“熔碑冶帖,塑造自我”是他遵循的惟一原则。对楷、篆、隶、行、草都有较深的造诣,是我省涉猎面最宽的书法家之一。他常用不同的书体和风格进行创作,参加展览。他的楷书,由唐人手,上溯魏晋,下习明人,构体严谨,笔力劲健,静中寓动,俊逸秀美,篆书先学石鼓,后学吴熙载、邓石如,线条苍辣,浑穆透力。特别是他的铁线篆,字型修长,线条瘦挺而均匀,高古典雅,婀娜多姿;隶书法宗汉碑,间参摩崖和简椟笔意,线条遒劲凝练,结体开张、宽博,或方或扁、或工或奇,极富变化;行草书以“二王”为基,继学米芾、王铎、黄庭坚,揉进魏碑和汉隶笔势,纵横奇崛,跌宕起伏。常以中锋立骨定势,以侧锋取妍求趣,提按自如,动静咸宜。用墨也很讲究,浓淡枯润,相映生辉。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叶炳喜的书法进入辉煌时期,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首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八届国展”(入围)、全国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展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展,获各种奖项48次。有大量作品被省、市政府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友好城市官方和友人,数百幅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台湾省美协、天津大学、新加坡书法中心等国内外权威机构收藏、出版或刻石。
2001年8月《叶炳喜书法集》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他任咸阳市市书协主席期间,请全国名家来咸阳讲学,同全国及省内书法先进地市搞联展,奖励入选全国展作者,举办书法理论研讨会,成立咸阳市书协书法培训中心,带出了一支有实力的中青年创作骨干队伍,为繁荣和发展咸阳书法事业作出了贡献。他领导的协会连年被评为先进集体,个人被省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2001年12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聘为文史研究馆馆员,2006年荣任陕西省书协顾问。
2007年11月07日上午,由陕西省文史馆、省书协、咸阳市政协、咸阳市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的叶炳喜书法展在省美术博物馆开幕,除展出叶炳喜近些年创作各种书法作品336幅得意之作外,同时还展出了陈忠实、贾平凹、钟明善、雷珍民、赵振川、王崇人、吴三大、肖云儒等文艺界知名人士的祝贺作品60多幅。数百名书法界人士和书法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在古城西安市引起强烈反响.。
叶炳喜研习书法艺术几十年,其创作重传统但不墨守成规,用笔雄浑大气、古朴典雅,这次所展作品充分展示了他在楷、隶、篆、行、草多方面的造诣。草书岳飞词、隶书杜甫词、行书欧阳修词、楷书范仲淹词、行草苏轼词……历代名家的经典诗词经叶炳喜书写,黑色字迹中透出秦汉魏唐碑帖的古风遗韵,读来别有意趣。而其以铁线篆书写的李白诗《秦王扫六合》则线条纤细而壁画刚劲,仿佛力透纸背,分外引人注目。
主要成就
书法是生命的音符,艺术是书家的灵动。凭着深广的积累,深度的思考,深情的舞笔,使叶炳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成功。如今,他不仅是陕西书法家协会顾问,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和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先后表彰为“德艺双馨会员”;而且其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展近百次,获得“特别等级”等各种大奖60多次,350余幅作品被陕西省、咸阳市政府作为礼品馈赠国内外贵宾。百余幅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堂收藏。其名字和作品被收入《中国历代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润格博览》、《二十世纪国际书画篆刻家作品荟萃》、《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中国现代书法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百余种重要典籍。
人物评价
“我们集中看到了一个真正书法家的精品力作,我更看到了三秦大地孕育出的实力雄厚的大书法家的艺术追求与心灵波动。”此话为著名书法艺术家、理论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钟明善在看了叶炳喜先生书法个展后的由衷感言。钟明善先生对一位书家的个展评价如此之高,在他的笔下是不多见的。一个人的看法,也许是“一孔之见”。那么,再看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张山是怎么个说法:“炳喜先生的书法修炼多年,加之长期担任市书协领导,见多识广,其书写手法日见娴熟,作品种类繁多,真、草、隶、篆、诗、歌、赋、联样样齐备,样样在行,而且具备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准,展厅里大小长短的作品,布满了五层展线,气势宏大,风格之独到,令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感受颇深。”看得出,其作品受隋唐“尚法”的浸润,法度严谨,操笔老道,驾轻就熟,自由发挥;又受汉晋“尚意”、“尚韵”的熏陶,刚柔相济,活泼大方,平和简练,遒丽天成;有着一种“阳刚”之气与睿智含蓄的“中和”之美。对此,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雷珍民在称其“人品书艺皆有口碑、德艺双馨当之无愧”的同时,对其艺术创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叶炳喜先生对古帖用功甚勤,二王之俊逸,诸河南省之典雅。颜真卿之雄厚,何道州之道密,都展现于笔下。
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张山对叶炳喜的“熟通六体”,也有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相比之下,其隶书作品在整个作品中占据上风,其次是行书作品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叶先生的隶书之所以好,是因为他在隶书创作中,更多地融入了草篆笔意,平整中见变化,古朴中见率真,劲健苍老,意趣横生;行书作品更融人唐、宋、魏、晋书风,在真、草、隶、篆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谋意布局、轻重缓急、干湿浓淡、倒正俯仰,皆适之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