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
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是办理各盟旗地方自治事务、直隶于行政院的地方行政机关,同时受中央主管机关蒙藏委员会及新成立的蒙古地方自治指导长官公署之指导。当时蒙政会实际所辖区域仅限于察哈尔省、绥远省两省境内各盟旗。
沿革
民国23年(公元1934年)4月,根据1934年2月公布《蒙古自治办法原则》,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在乌兰察布市的百灵庙成立。指定云瑞旺楚克为委员长,索特那木拉布坦、沙克都尔扎布为副委员长。徳穆楚克栋鲁普亲王为秘书长。
1933年3月,关东军侵入中华民国热河省,4月占领中华民国察哈尔省东部的多伦县。7月,内蒙古自治区穆楚克栋鲁普亲王(人称“德王”)集合了西蒙各旗王公召开了第一次自治会议,向南京国民政府通电请求自治。8月,再次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西蒙准备成立自治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派出的特使黄绍竑参加了在百灵庙召开的自治会议,并答应西蒙各旗王公可成立自治政务委员会,还可直接同南京国民政府沟通。蒋介石知道国民政府在内蒙古力量薄弱,在日记里称,只要不搞完全政治独立,这些内蒙古王公的任何要求都可满足。为此,蒋介石乃同意成立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民国23年(1934年)4月,根据1934年2月公布的《蒙古自治办法原则》,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在乌兰察布市百灵庙成立。云端旺楚克任委员长,索诺木喇布坦、沙克都尔扎布任副委员长,徳穆楚克栋鲁普亲王任秘书长。
委员:云瑞旺楚克(乌盟盟长)、索特那木拉布坦(锡林郭勒盟盟长)、沙克都尔扎布(伊盟盟长)、德穆楚克栋鲁普(锡盟副盟长)、阿拉坦瓦齐尔(伊盟副盟长)、巴宝多尔济(乌盟乌拉特中旗扎萨克)、那秀图(外蒙的亲王、行政院高级顾问)、杨桑(锡盟前盟长)、恩克巴图(中央监委、国府委员)、白云梯(中央执委、蒙藏委员会委员)、克兴额(中央后补执委、蒙藏委员会委员)、吴鹤龄(哲理木盟驻京代表、蒙藏委员)、卓特巴扎普(察哈尔省部保安长官)、贡楚克拉什(察哈尔部白旗总管)、达理扎雅(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厄鲁特旗扎萨克、清代驸马)、图布信巴雅尔(宁夏额济纳旗扎萨克)、荣祥(土默特旗代院参议)、托克托胡(锡盟乌珠穆沁右旗协理)、潘迪恭察布(乌盟四子部落旗扎萨克)、那木济勒色楞(哲理木盟副盟长)、阿育勒乌贵(卓尔图盟副盟长)
由于委员长云端旺楚克(云端旺楚克)年老多病,副委员长沙王(沙克都尔扎布)、索王(索诺木拉希坦)没有到任,实际大权,控制在蒙政会秘书长亲日派汉奸德王(徳穆楚克栋鲁普亲王)手中。
蒙政会实行委员会议决制,下设若干职能部门。委员会的组成,额定委员9~24人(后改为9~28人),从中指定委员长1人,副委员长2人,由行政院拟定名单,报请国民政府批准任命,“以用蒙古族为原则”。其下设机构和职官设置,由蒙政会全体委员大会根据《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暂行组织大纲》的有关规定议决确定。各机构(部门)职官,据《暂行组织大纲》规定,“由行政院就国内遴选熟悉蒙古情形及有专门学识者任用”,而实际是由蒙政会提名(报请批准),全体委员会议通过任命。
蒙政会的基本职权为,在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主管机关)和中央专门派设的蒙古地方自治指导长官指导下,“办理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务”。遇有关涉各省的事务,由蒙政会与各省政府会商办理。盟旗与省县发生争议,由蒙古地方自治指导长官“就近调解”。蒙政会日常政务,由所设各部门分别承办。秘书厅:办理文书、记录、统计、编译、会计、庶务等事项。参事厅:撰拟审核本会之计划、法案、命令。民治处:办理关于民治等事项。保安处:办理关于保安事项。实业处:办理关于实业事项。教育处:办理关于教育事项。财政委员会:办理关于财政事项。
终结
1935年,日本侵略军直犯察绥地区,德穆克栋鲁普、李守信等人公然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成立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的“蒙疆自治联合政府”,蒙政会寿终正寝。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澎湃新闻.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