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螯蟹
巨蟹(Macrocheira kaempferi)也叫巨螯蟹(Japanese spider crab)、大蜘蛛蟹(Giant spider 绣花脊熟若蟹)、巨螯蟹(巨螯蟹),是已知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甲壳动物,属于尖头蟹科,巨螯蟹属。
巨螯蟹是食腐动物,一般为深橙色或浅棕褐色,最明显的特点是腿长,腿上有很多刺,成年蟹的两个螯足之间长度可达4米。甘氏巨螯蟹主要分布于日本岛屿、今州岛和九州岛的太平洋一侧,生活在深度为150-500米的海床处。
在日本,巨螯蟹是渔业中的抢手货,被视为美味佳肴。为防止过度捕捞,日本采取了人工养殖等措施来保护甘氏巨螯蟹的种群数量。
名称由来
甘氏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也被称呼为“”。甘氏巨螯蟹并不会杀人,“甘氏巨螯蟹杀人”是源于一个翻译上的失误。和许多一样,甘氏巨螯蟹有食腐的习性,常在海底捡食各种动物的腐尸,所以它在英文中有一个绿背龟鮻是“Dead man’s crab”。在传入中国时被人错误地翻译为“”,随即又衍生出了一些子虚乌有的故事,便有了“杀人蟹杀人”的传闻。
分类
甘氏巨螯蟹最初是由西方的科学家康拉德·雅各·特明克(Coenraad Jacob Temminck)于1836年根据菲利普·弗兰兹·冯·西博尔德(Philipp Franz von 菲利普·弗朗兹·冯·西博尔德)在人工岛出岛附近采集的材料描述的,被认为是蜘蛛蟹属的成员,当时命名为“Maja kaempferi”。这个特殊的称谓是为了纪念恩格尔贝特-肯普费尔(Engelbert Kaempfer),他是一位德国博物学家,1690年至1692年居住在日本,并为日本撰写自然历史。
1839年,威廉·德·哈恩(Wilhem de Haan)把本物种移往尖头蟹属(Inachus)一个新成立的亚属巨螯蟹亚属(Macrocheira)。1886年,巨螯蟹亚属被Edward J. Miers提升成为巨螯蟹属。
巨螯蟹属原属于蜘蛛蟹科之下的尖头蟹亚科,今属蜘蛛蟹总科之下的尖头蟹科。不过,巨螯蟹属跟其他尖头蟹科的物种相异颇大,所以有建议认为巨螯蟹属应该独立出来成为独立一个科。
巨螯蟹属除了甘氏巨螯蟹以外,还包括另外四个化石种。
形态特征
甘氏巨螯蟹的重量虽然不是最重的,但却是已知体型最大的节肢动物。由于没有游泳肢以及气室或气囊,不具备游泳或浮水的能力,甘氏巨螯蟹只能在海底以不快的速度爬行觅食。
甲壳
成年的甘氏巨螯蟹的甲壳亚门约37厘米长,形状近圆形,呈梨形(梨状),头部较窄。雌性的腹部往往比雄性更宽,但体型也略小一些。甲壳上覆盖着多刺和粗短的结节,甲壳颜色从深橙色到浅棕褐色。甲壳没有隐色,无法变色。甘氏巨螯蟹的甲壳在成年后,一般不会再长大。
蟹喙
甘氏巨螯蟹的喙(头部以上躯壳的延伸部分)呈两根细长的刺状,从两眼之间突出。发达的触角基部与附肢(嘴巴上方的区域)融合在一起。
蟹腿
甘氏巨螯蟹的腿分为步行腿和螯足。甘氏巨螯蟹以腿长而多刺而闻名,所以在日本甘氏巨螯蟹也有巨螯蟹(巨螯蟹)的称呼。成年的甘氏巨螯蟹从一只螯足的顶端到另一只螯足的顶端拉开后可长达近4米。随着年龄的增长,甘氏巨螯蟹的步行腿和螯足会大大加长。
与甲壳亚门一样,腿也是橙色的,但可能会有斑点,并有橙色和白色的斑纹。甘氏巨螯蟹的步行腿末端只有向内弯曲的双腿(步行腿末端的活动部分)。这些腿有助于甘氏巨螯蟹攀爬和钩住岩石,但无法拾起或抓住物体。
甘氏巨螯蟹成年雄性的螯足远比任何一条步行腿都长,左右螯足大小相同。而雌性的螯足往往比其他步行腿短。
甘氏巨螯蟹通常可以在最多缺失3条步行腿的情况下存活。在连续蜕皮期间,步行腿通常会重新长出。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甘氏巨螯蟹主要分布于日本岛屿、今州岛和九州岛的太平洋一侧,通常位于北纬30度线至40度之间。它们最常见于日本的相模湾、骏河湾和土佐湾,以及日本纪伊半岛沿岸。在中国台湾东部的苏澳南部地区也有发现。
栖息环境
甘氏巨螯蟹最常栖息在大陆架斜坡的沙质和岩石底部,平均深度为150-500米,气温在6-15摄氏度之间。最初它们是在182米深处被发现的。在产卵季节,甘氏巨螯蟹大部分时间都在50米左右的浅水区度过。年幼的甘氏巨螯蟹往往生活在温度较高的浅水区域。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甘氏巨螯蟹是一种杂食性食腐动物。它们通常不会捕食,而是沿着海床爬行并拾取死亡的腐烂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偶尔会吃活的海带和藻类。尽管甘氏巨螯蟹移动缓慢,但它们偶尔也会捕食容易捕捉的小型海洋无脊椎动物。海上航行的水手们曾经传说过甘氏巨螯蟹将水手拖入水下并大快朵颐的故事。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真实,但甘氏巨螯蟹捕食溺水水手的尸体还是有可能的。
防御行为
甘氏巨螯蟹是一种非常平和的生物,几乎整天都在寻找食物。它们在海底漫游,不会游泳。虽然许多甘氏巨螯蟹会用螯肢(爪子)撕碎物体并将其附着在喙和甲壳亚门上的钩状倒刺上,来伪装自己。但成年的甘氏巨螯蟹不会这样做,因为它们体型较大,几乎没有天敌,而且生活在深海中,可用于伪装装饰的物体很少。
生长繁殖
甘氏巨螯蟹会在早春 1 月至 3 月期间进行季节性交配。配种行为很少被观察到。雄蟹将精子储存在精囊中,通过前两只螯足将精囊插入雌蟹的腹部。受精卵方式为体内受精。雌蟹每季通常产下多达 150 万枚卵,但只有少数能存活。卵的直径约为 0.63-0.85 毫米。孵化期约为 10 天。繁殖期约为一年,但具体时间不详。
关于甘氏巨螯蟹寿命的已知信息相对较少。经常有报道称其中一只甘氏巨螯蟹在其自然栖息地可能能活到 100 岁,但这可能只是猜测。但有报告显示,甘氏巨螯蟹通常可以存活半个多世纪。
主要价值
在日本,每到合适的捕蟹季节,甘氏巨螯蟹经常被作为美味佳肴,其生吃和熟吃都可以。
由于甘氏巨螯蟹的蟹腿很长,日本的研究人员经常会使用蟹腿上的腱膜或螯进行研究实验。
在日本的一些地方,人们喜欢用甘氏巨螯蟹的甲壳亚门进行装饰。
同时由于甘氏巨螯蟹性格温顺,在水族馆中也常见甘氏巨螯蟹的踪影。
种群现状
有关甘氏巨螯蟹保护状况的数据不足,在日本甘氏巨螯蟹的捕获量大幅下降,于是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保护方法,其中包括用渔业中人工养殖的幼蟹进行重新放养。在日本,法律禁止渔民在早春交配季节(一月至四月)捕获甘氏巨螯蟹,以保持自然种群数量并为甘氏巨螯蟹提供产卵的机会。
相关传闻
在日本有传言称在1998年7月的一天,日本青年渔民白井祥平与几个伙伴无视当地政府的捕鱼禁令,开着四艘小渔船到生产大麻哈鱼的千岛群岛海面去捕鱼。
白井祥平叫同船的伙计掌舵慢驶,自己则站在前舱,弯腰向海里投放流网。这时海水中突然蹿出一个怪物,两只巨大的螯钳钳住了他的双臂,随后将他拖入水中。同船伙伴听到喊叫后连忙呼喊附近的三艘渔船前往救援。同伴们看见约在5米深处,白井祥平正被巨蟹死死抱住动弹不得,并慢慢向深海沉下去。其中一人发现巨蟹被流网缠着难以脱身。于是他把流网拖上船。船上的渔民马上用刀割破流网,切断蟹爪蟹螯。白井祥平才最终得救。
与巨螯蟹“吃人”有关的传言相当多,更有传言说这些大到可擒人的杀人蟹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体型可能是受到深海核废料的影响从而发生了变异。虽然各种人类葬身蟹腹的故事广为流传,不过这些事件并未得到证实。在这些传言里,基本都是这些螃蟹常常把渔民拖到海里,然后在深海里把他们活活吃掉。显然这不太可能发生,但它们有可能会把偶尔被冲到海里的渔民尸体撕碎并吃掉。
参考资料
Macrocheira kaempferi (Temminck, 1836).Catalogue of Life.2023-11-29
Macrocheira kaempferi (Temminck ,1836).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11-29
甘氏巨螯蟹.EOL.2023-11-29
Macrocheira kaempferi.Animal Diversity Web.2023-11-29
甘氏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 (Temminck 1836).EOL.2023-11-29
Macrocheira kaempferi.sealifebase.2023-11-29
Japanese Spider Crab (Macrocheira kaempferi) · iNaturalist United Kingdom.iNaturalist UK.2023-12-04
巨型“杀人蟹”日本横行 跨度足有3米多.北京时间.2023-12-04
Meet The Japanese Spider Crab, The ‘ Daddy Long Legs Of The Sea’.All That's Interesting.2023-12-04
日本“杀人蟹”袭击渔民?最大甲壳美味如何被造谣成恐怖生物.澎湃新闻.2023-12-04
巨型杀人蟹蜘蛛蟹形似蜘蛛 攻击人的颈部和头部(图).凤凰网.2023-11-29
Systema Brachyurorum: Part I. An annotated checklist of extant Brachyuran crabs of the world.nus.edu.sg.2023-12-04
Macrocheira kaempferi (Temminck, 1836) タカアシガニ.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11-29
甘氏巨螯蟹的分布地图.EOL.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