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鸭池河

鸭池河

“鸭池河”乃彝语“欧茨液”谐音。鸭池河为乌江干流之一段,在贵州省中部。“欧茨”是当地彝族家支名,“液”在彝语里意为水,河以人名,后讹为今名。乌江有两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

历史简介

三岔河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东麓,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镇营硐村石缸洞,清泉涌出,泉纳泉,溪融溪,流出山谷,通过可盖大坝,绕过香炉山,再接一股溪水,向东南流经水城区纳雍县织金县六枝特区,折向东北流过安顺、平坝、清镇,与六冲河相遇。汇流处一石柱拔地而起,状似笋,亦若剑筒,人称天竹峰,亦作笋子岩。岩下有平滩,滩上有人家,名曰化屋基,是歪梳苗族聚居的地方。

两源自化屋基汇流,二水合而为鸭池河。河水穿山东省行,劈出峡谷天险。河上建有东风电站大坝,将河水一分两段,高峡出平湖。紧靠东风电站下面便是鸭池河老街。

历史事件

1936年2月1日下午,为了扫清前进道路上的敌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从各师抽调120多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员组成精干的侦察队,由排长王绍南带领,从清镇卫城出发,向清镇与黔西市交界的鸭池河渡口前进。当日深夜,红军侦察队到达新店镇茶店村,夜袭当地保警队驻地关帝庙。红四师侦察参谋胡克忠带领尖刀班走在前面,迅速摸到敌人哨兵后面,王绍南带领侦察队随即冲进庙内,俘获了80多名保警兵。

侦察队在得知中国国民党在鸭池河渡口的兵力部署后,兵分两路,一路由清毕公路直下鸭池河,争抢时间控制渡口;另一路由茶店走小路,经韩家坝,过铁锁屯,直取陇上渡口、过鸭池河后,迂回到敌后,夹击鸭池河渡口西岸的防堵之敌。

1936年2月2日,天刚蒙蒙亮,担任前卫的红六师就赶到鸭池河渡口。原红二军团第六师十八团政委余秋里在《回忆录》里写道,1936年2月1日,总指挥部命令红六师抢占鸭池河渡口。红六师师长郭鹏、政委廖汉生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红十八团。在拂晓时赶到了鸭池河渡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渡口的少数敌人。接着一面以猛烈的火力压制对岸的敌军,一面派人迅速找船。当时找到了两只渡船和一些小船。天亮时,中国工农红军大部队陆续到达,立即乘船组织强渡,同时搭浮桥,让大部队通过。

1936年2月3日中午,贺龙、萧克率领红军大部队到达鸭池河渡口,按照先红二军团、后红六军团的顺序渡河。当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还有两个师准备过河时,中国国民党五十九师三十五团追到,接着,国民党九十九师、二十三师的先头部队也赶到。这时,过河的红军凭借西岸有利的地形组织火力掩护两个师渡河,将浮桥拆毁,封锁河面,阻击敌人。

参考资料

贵州黔西:鸭池河畔“桥”变迁.人民网.2023-12-21

旅游景点-其他景区.清镇市人民政府.2023-12-21

红二、红六军团强渡鸭池河.腾讯网.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