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沈其震

沈其震

沈其震(1906-1993),医学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沙人,沈荩侄孙。长沙市长郡中学毕业。先后就读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1927年留学日本,获东京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在天津市开诊所,创办《医学知识杂志》。1937年参加新四军,负责筹建新四军军医处。1941年加入共产党并赴延安市。历任新四军军医处处长、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大连医科大学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等职。著有《发热论》、《我国历代本草概论》等。

人物简介

沈其震,湖南长沙人,1906年2月生于重庆市,医学家,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

个人简历

1923年至1927年先后入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

1931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平协和医学院研究员。

1933年,在天津市开业行医,受聘为《大公报》医学顾问,主办《医学周刊》和《医学知识》杂志。

1937年参加新四军,负责筹建新四军军医处。

1939年,任新四军军医处处长、卫生部部长,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医学顾问。

1941年5月加入中共。抗战胜利后,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医学顾问,以后在上海、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1943年到延安市,任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募集了医药器材,为解放区输送了大批急需物资,动员了大批科技人员到解放区工作。

1949年后,历任大连医科大学院长,中央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等。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9年10月、1983年12月先后当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八、九届中央副主席。

1988年11月后,任农工党中央咨监委员会主席。

1993年6月16日在昆明市病逝。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八、九届中央副主席,第一、二、三届中央咨监委员会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生平

沈其震1906年出生于一个开明士绅家庭,祖父沈克刚,清末举人,兴办过多种工矿事业,创办湖南仁术医院和游民习艺所。叔祖父沈荩烈士,从事推翻清王朝活动,1903年因揭发清政府与沙俄密谈丧权辱国条约,就义于北京刑部。父亲沈明彝,同盟会会员,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积极支持者,表兄陈公培,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

沈其震少年时期即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并阅读《原富》、《论法的精神》、《天演论》等介绍西方民主思想的译著。在他读小学时,正值袁世凯复辟日本提出灭亡中原地区的“二十一条”,强烈地刺激着他发愤自强的少年壮志,在课堂上,目睹徐特立老师断指血书“誓雪国耻”,更在幼小心灵上刻下爱国主义印记。1919年,在长群中学读书的沈其震,参加了驱逐封建军阀湖南省督军张敬尧的运动。

1923年,母亲患肺结核后为庸医所误而去世,沈其震决计学医,走科学救国的道路,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25年,震惊全国的“五”惨案发生后,沈其震被同学推举起草抗议传单,并与进步同学一起上街散发。1926年因反对军阀孙传芳的斗争,与学校当局闹翻,偕同一批同学转入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并继续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结识了叶挺、郭沫若、李一氓柯麟等革命知识分子。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清党。同窗好友金世杰(共产党员)被捕惨遭杀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沈其震不满中国国民党的血腥统治,负东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获得博士学位。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沈其震回到祖国,在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林可胜教授指导下从事科研工作。由于不满足于从故纸堆里寻求拯国救民的答案,便积极参加了由同济大学老同学徐冰(邢西萍)领导的读书会。为了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作之余,沈其震还将《苏联五年计划概论》一书译成中文。并在朋友的帮助下秘密印刷,以国际文化学会名义出版。该书是当时风行介绍苏联五年计划的第一个版本。

1934年,根据党组织的授意,沈其震来到天津市,在法租界开设诊所,并以诊所为我党提供秘密联络点。在天津他广泛接触各界各方爱国民主人士。同时担任《大公报》医学顾问和该报“医学周刊”主编。创办《医学知识》杂志,并以此为阵地,发表有关我国古代的医学论文,颂扬我国自古以来在医学科学上的卓越贡献;同时还写了一系列介绍苏联卫生事业的文章,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的这些文章对唤醒民众,推动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

1937年春,华北形势日益紧张,沈其震的行动受到监视,党派谢甫生通知他迅速离津赴沪。在浙江兴业银行资助下创办了上海健康保障会。“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健康保障会改为伤兵医院,负责收容抗战伤员。

1937年10月新四军筹备处成立,在军长叶挺的动员下,沈其震出任新四军军医处处长,负责筹组军医处。当时,国民党政府已开始向重庆市转移,所有大学均往内迁,大批知识分子集中武汉市。沈其震通过导师林可胜教授创办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获得了第一批医务人员和医药物资,从掌握的志愿报名投奔抗日前线的医生名单中,着重挑选了战伤救治急需的医生,如奉天医科大学宫乃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吴之理等,亲赴他们住处探望。在他的感召下,一批教授、医务人员先后参加了新四军,并于1938年春汇集南昌军医处,这样,一个具有一定医学水平的朝气蓬勃的军医处组成了。

1938年夏,新四军军部移驻泾县云岭村,沈其震在该村和邻近的黄山区小河镇两地分别设立前、后方医院,医院办得很认真,设有装备相当齐全的手术室、X光室、化验室、药房,以及用竹筒作管道的淋浴室等,床位最多时达二百五十张。医院的医疗效果很好,受到周恩来和中外人士的高度赞扬。1938年秋,美国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辗转来到新四军。她对新四军在山区农村建立这样好的医院和医院高质量的服务感到震惊,并热情将在上海的英国上层人士介绍给沈其震。沈其震通过这些人为新四军募集到一批药品器材。接着,又通过宋庆龄的引荐,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上海市为新四军募捐到一批药品器材。

为了提高干部战士的科学文化水平,沈其震请韦教授从上海商务印书馆购到整套进行

众科学普及教育的模型、标本、挂图等,在军部组织了两次科学卫生教育展览会,参观者达万余人。沈其震在展览会上还亲自作了报告。

1939秋,叶挺军长偕沈其震赴重庆市蒋介石交涉增加经费,途经贵阳图云关红十字会总队部,沈其震请林可胜教授协助派遣两支医疗队和拨发200片抗疟药支援新四军。这两支医疗队到达新四军后,大部分成员参加了新四军。叶军长在重庆交涉后,新四军经费由原来的每月六万元增至十三万元,其中只有少得可怜的二千元卫生经费。随后叶挺又偕沈其震飞香港特别行政区见宋庆龄,保卫中国同盟募得大批药品器材。

1940年夏,日本侵犯泾县繁昌区,沈其震亲临前线指挥战地救护工作。是年初冬,陈毅率部开辟了苏北根据地。根据地医药两缺,急电军部支援,叶挺委派沈其震绕道温州市前往上海市,就近动员医务人员并募集药品支援苏北部队。“皖南事变”消息传来。在上海的沈其震强忍悲痛,向上海中外人士说明真象,揭露中国国民党的造谣诬蔑。

“皖南事变”后,他同国际友人罗生特等一起来到苏北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市,受到刘少奇、陈毅的亲切接见。1941年1月,军医处按我军编制改为卫生部,沈其震任新四军卫生部部长。同年5月,经刘少奇、陈毅介绍沈其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6月14日,《江淮日报》发表了沈其震在军卫生部作的《目前医务工作的新方向》的报告。报告精辟地分析了当时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落后的根源和人才贫乏的情况,认为今后从社会上大批动员医生和护士参军的可能性很小,提出必须以百倍的努力,立足于自己,有计划地培养大批医药卫生干部,才能满足解放区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为将来建成新民主主义中原地区作好干部准备。文章充分表达出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度的科学分析能力、高度的说服力及远见卓识。

为了加速实现自力更生,沈其震于1941年至1942年间,先后从上海市动员一批教授、专家(包括化学教授挥子强、刑其毅,生理学教授沈霁春,卫生学家江上峰奥地利泌尿科专家罗生特等)到根据地,同时派出医务人员到上海学习疫苗制作技术,创办制药厂采购物资,以便自行解决药材供应的困难。

1942年10月,华中医学院在淮南盱眙县大刘郢成立,沈其震任医学院院长,这是一所新四军在华中抗日根据地最早创办的、培养高中级卫生干部的医学院校。

1943年,沈其震随刘少奇赴延安市。7月,沈其震作为华东解放区的代表,在延安出席了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并被任命为中国解放区救济总署副主任。日本投降后,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和平,同意在北平市成立军调处执行部,以求逐步解决国共间的军事冲突。1946年初,沈其震随叶剑英同志到北平,任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医学顾问,当时美蒋两方捏造四平市发现鼠疫,以此为由,要求三方共同组织防疫队前往调查。沈其震在谈判中点破对方阴谋,峻言拒绝。但沈其震同对方部分医生仍友好相处,取得他们的同情,并为解放区运回大批破伤风伤寒等疫苗和药品。

同年6月,在中国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我军被迫后撤情况下,陈毅电令沈其震回华东。陈毅详细了解了沈其震可以联络的人士后,指示他利用自己独特关系,配合我方暂时撤退的战略部署,并为支援即将到来的解放战争,在外建立工作点。沈其震接受任务到上海市,将一批急需物资运回苏北陈家港镇,再从陈家港抢运一船盐去上海作为在外建立工作点的资本。随后,周恩来在上海办事处撤退前会见了他,要他去烟台市协助抢运一批物资到上海。沈其震利用联合国救济总署的船只再次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还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动员了一批医生到解放区。接着沈其震又赶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广州市,着手建立从大沙头通往内地的内通线,并在外邀请爱国人士建立了一家进出口公司,自任董事长,为解放区服务。

1947年,沈其震向周恩来建议在大连市办学。1948年,中央电示沈其震即去大连办学。当时,中国国民党崩溃在即,许多大学教师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经请示,沈其震急赴香港、上海市,广泛做动员联系工作。在他的积极周旋和精心安排下,一批卓有声望的科学家从各地汇集香港,通过海路到达大连。这些专家学者甚至包括他们的家眷在内,都是我国最著名的科技人才,其中尤以医学方面各科齐全,人才结构配套。1949年秋,大连大学医学院筹办成立了,沈其震任院长。

全国解放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实行封锁,科学仪器也在禁运之列。新中国的科学院教育事业面临着与世界隔绝的严重局面。195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科学仪器采购团,请沈其震任团长,并有物理、生物、生理、矿冶等各方面的专家参加。沈其震通过解放前在外建立的公司协助,从国外采购了一大批发展现代科学所急需的各种精密仪器、稀有金属、先进设备以及许多难以购到的物资,探索出一条打破西方禁运的路子。

1952年,周恩来任命沈其震为中央卫生研究院院长。当时该院研究力量极为薄弱,课题分散,设备奇缺,工作处于无计划和各自为政的状态中。沈其震上任后,在着手建立科研队伍的同时,改组原有机构,以便集中人力物力研究几个与当前国民经济有关的重大课题。由于工作目标明确,局面迅速打开。中央卫生研究院后改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沈其震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副院长、教授。先后领导组织创建了药物研究所、抗菌素研究所,医学生物研究所等十余个科研机构。在几十年的艰苦创业中,沈其震以其革命家加科学家的远见卓识、组织才能和严谨作风,既是领导者,又是实际工作者,带领研究人员攻克一个个科研难题,不仅及时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而且有效地保障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在许多领域内取得瞩目的成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五十年代后期,全国脊髓灰质炎流行严重,千百万儿童的生命受到威胁,由于沈其震颇有远见地“抓紧”小儿麻痹疫苗的研制与生产,使我国继美、苏之后成为第三个普及使用预防小儿麻痹疫苗的国家。

1966年,“文革”开始,沈其震受到迫害。1973年,沈其震结束了七年的铁窗生活,获得了自由。直到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是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组组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八、九届中央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咨询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第五至七届常委、著有《发热论》、《我国历代本草概观》等论文。

1993年6月16日,沈其震在昆明市逝世。

人才培养

1942年11月,沈其震创办了华中医学院,该校是新四军在华中抗日根据地最早创办的,以提高营团级医务干部和医务人员的医学理论和技术水平为主要任务的医学院校。1947年,沈其震向中央建议在大连市开办大学,为新中国培养科技人才。经过他的积极周旋和精心安排,一批有声望的科学家去到大连。1949年1月,大连大学成立。

主要成果

沈其震是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新中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军队卫生事业的创建人之一。20世纪30年代,沈其震创办了由中国共产党北方局领导的天津诊所和《医学知识》杂志等刊物。他于1937年参加新四军,筹建了新四军军医处并任处长。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卫生部部长。1943年前往延安市,担任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期间,他积极募集医药器材,为解放区输送了大批急需物资,动员了大批科技人员到解放区工作。1946年,他与爱国人士一起创办了“京华贸易公司”,他以“沈天华”的名义担任公司董事长。1949年,沈其震参与筹建大连大学,并任医学院院长,1952年任中央卫生院研究院院长,该院于1956年改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他先后组织创建了劳动卫生研究所、药物研究所、寄生虫病研究所、抗菌素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所、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医学研究所等机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早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个人著作

著有《发热论》、《我国历代本草概观》、《中西医学交通史》、《宋元医学概论》等。

个人生活

沈其震的祖父沈克刚是近代一位德高望重的开明士绅,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讲学多年,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倡导的变法维新运动,叔祖父沈荩是近代中国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而献身的烈士,1903年,清廷与俄罗斯商定《中俄密约》七条,沈荩获知全文,详为披露,清廷将其拘捕,慈禧下旨将沈荩杖毙。

沈其震的父亲沈明彝参加过同盟会,是辛亥革命的支持者。1906年(光绪31年),沈其震出生在湖南长沙这样一个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受家族长辈及徐特立等爱国教师影响,沈其震青少年时期便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沈其震的母亲于1923年因结核病逝世,年仅38岁。受此影响,沈其震立志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

人物评价

沈其震有着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和勇挑重担的奋斗热情。他为了新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中国民主同盟

沈其震是中原地区人民军队和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新中国的教育、科研和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

沈其震同志能诗善书,通英国德国日本三国文字,学贯古今中外。他识人善用,有伯乐之材,他从不违心附和或奉承讨好,他为人正直无私,品德极为高尚。——《忆念沈其震院士》编写小组王聿先、吴之理章央芬、左英评

沈其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学部评

沈其震是一位忠厚的长者,平易近人的朋友,温文尔雅的诗人,造诣精深的学者,清正廉洁的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晓天

沈其震一生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他才华横溢,学贯中西,是一个人文素养深厚,又极富生活情趣的人。——高强评

沈其震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马克思主义信徒;是一位革命的先驱;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是一位善于团结、爱护和信任知识分子的领导人。——顾方舟

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

话说杨浦丨沈其震:从同济大学医学院走出的新四军卫生部部长.百家号.2024-08-25

协和,又增添了一处可往瞻仰、可以交流、可堪寄托的地方.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4-08-24

大连医学院当年为何建在星海?老院长沈其震为学校筹建多方奔波.大连医科大学新闻网.2024-08-24

杨树达嫡孙讲家史︱长沙的沈家.澎湃新闻.2024-08-24

话说杨浦丨沈其震:从同济大学医学院走出的新四军卫生部部长.腾讯网.2024-08-24

民盟大连医科大学委员会联合教育专委会共同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2024-08-23

沈其震校史剧.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2024-08-23

忆念沈其震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2024-08-23

沈其震.中国科学院学部.2024-08-24

沈其震画传.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2024-08-24

沈其震院士.同济大学校史馆.2024-08-23

沈其震.遵义医科大学.2024-08-23

全体会议.中国政协网.2024-08-23

百年路上的我们|大医的红色印记.人民网.2024-08-23

协会介绍.中国甜菊协会.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