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镇
三岔镇,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地处镇原县北部,东接环县演武乡,西临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接马渠乡,北接方山乡, 行政区域总面积243.2平方千米。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镇原县第一区马渠镇;1980年12月,三岔公社改乡;1985年7月,三岔乡改镇。 截至2018年末,三岔镇户籍人口为18384人。 2020年6月,三岔镇下辖10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镇原县第一区马渠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陕甘宁边区镇原县第六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设三岔区,下设三岔乡。
1958年,撤区存乡;同年10月,改三岔公社。
1980年12月,公社改乡。
1985年7月,乡改镇。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三岔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56千米。境内最高点位于高岭山,海拔1501米;最低点位于柳洲河滩,海拔1411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三岔镇境内有蒲河、康河、白家川3条主要河流,另有清水河、黑河市等多条小河、沟溪。年均降雨量450.1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150天以上。2010年,有水源工程8829处,户均占有2.4处,合计灌溉面积5200亩。
气候资源
三岔镇属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0.3℃。生长期年平均168天,无霜期年平均16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2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50.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三岔镇下辖10个行政村:高湾、周家庄、肖园子、米家川、寺庄湾、榆杨湾、安岔、石咀、董渠、大原;下设72个村民小组。
2020年6月,三岔镇下辖10个行政村:高湾村、周家庄村、肖园子村、米家川村、寺庄湾村、榆杨湾村、安岔村、石咀村、董渠村、大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三岔镇总人口182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72人,城镇化率18.5%。另有流动人口9400人。总人口中,男性9247人,占50.8%;女性8963人,占49.2%;14岁以下3636人,占16.1%;15—64岁16790人,占74.6%;65岁以上2094人,占9.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8087人,占99.3%;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共113人,占0.7%。2011年,人口出生率12.0‰,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长率5.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人。
截至2018年末,三岔镇户籍人口为18384人。
经济
综述
三岔镇累计梯田面积4.56万亩,户均12.4亩,人均达到2.63亩,林草覆盖面积8.47万亩,人均4.9亩,农户通电率达到99.8%。2008年小城镇建设拓宽延伸主街区12500平方米,实现街区铺油罩面1.8公里,新建商贸楼8幢3500平方米。移动梦网、“小灵通”机站、联通通讯网络相继建成开通。镇内宾馆、旅社、饭店17家,可供1000人同时就餐做休。现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1处,农副产品收购市场1处,活畜交易市场1处。
2011年,三岔镇财政总收入205万元,比上年增长1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0万元,企业所得税12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8元,比上年增长9%。
2018年,三岔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第一产业
三岔镇以草畜、杏子、黄花、劳务、石油为主的五大产业格局,占经济总量的80%左右,其中草畜、劳务产业已成主导产业,牧草留存面积达5.2万亩,户均14亩,有千亩草片3处,500亩草点6处,规模养殖580户,建有暖棚1230座,简易羊舍920处。大家畜饲养量达到6353头,户均1.8头,羊存栏1.5万只。草畜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年均输转外出务工人员5000人次,劳务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
2011年,三岔镇农业总产值6340万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糜子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4万吨,人均799千克,其中小麦0.5万吨,玉米0.6万吨,糜子0.02万吨。经济作物主要有豆类、油料。2011年,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1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羊、牛、驴、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羊饲养量6.1万只,年末存栏1.5万只;牛饲养量0.8万头,年末存栏0.6万头;驴饲养量0.4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生猪饲养量0.7万头,年末存栏0.2万头;家禽饲养量3.7万羽。
第二产业
三岔镇有大型非公企业15家,年均产值9300多万元,上缴税金500多万元,涉及砖瓦、水泥预制、羊绒毛加工、畜禽养殖和黄酒、食醋酿造等方面。牧青山羊绒公司、泰兴牧业公司、华德羊绒公司以及三岔免、西门塔尔良种牛、千只羊养殖繁育基地等名牌企业组成了三岔养殖及羊绒毛加工集团。
2009年,三岔镇工农业总产值916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512万元,农业总产值4656万元;粮食总产量8715吨,油料总产量304吨;财政收入1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8元。
2011年,三岔镇工业总产值7065万元。三岔镇有工业企业10家,职工187人。
第三产业
2011年,三岔镇有商业网点395个,职工65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4亿元,比上年增加15.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2011年末,三岔镇各类存款余额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各项贷款余额0.3亿元,比上年增长3.2%。
文化
地名由来
三岔镇因蒲河、白家川河两河在境内交汇,古时因交通阻隔,故取名三岔。
交通
“309”国道东西穿越三岔镇全境,镇三、三殷、庙三、杨旗等县乡公路纵贯南北,境内长度达46公里,构成了以三岔镇为中心的“十”字架公路网,通村等级路13条145里。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三岔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12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16所,在校生2142人,专任教师175人;完全中学2所,在校生2013人,专任教师19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83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6%,比上年增长4%。
文化事业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长征途经三岔镇;1936年,红军西征后,于同年10月建立了三岔区苏维埃政府,同时建立了秘密区党委;1936年至1937年,陕甘宁独立师驻三岔镇。现建有三岔革命烈士陵园和红军长征三岔纪念馆,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011年末,三岔镇有镇文化广场1个,村文化广场2个;农家书屋10个,藏书1.45万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三岔镇有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0个;固定资产总值58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3人,其中执业医师16人,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20人。病床数76张。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9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550人,参合率96%。
社会保障
2011年,三岔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7户,人数177人,支出41.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16户,人数2764人,支出228.5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0人,支出16.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7.63万元,比上年增长6.1%。2011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6550人,参保率96%。
体育
止2010年连续三年,三岔镇政府共投入资金30万元,建成每村一个标准水泥篮球场,镇政府建成了占地30亩的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同时举办乡镇农民运动会,共25个代表队的950名运动员参加了拔河、篮球、田径、乒乓球、中国象
旅游
景点
三岔镇秦长城遗址尚在,西夏王元昊曾屯兵筑城,宋将杨文广曾屯兵于此,建柳洲城,抗御西夏,现遗址犹存;1935年10月10日红军长征途经三岔镇时,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留宿天主教堂,此处1983年5月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以来建成的“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和“三岔革命烈士陵园”,使这里成为人们了解历史,缅怀先烈业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道教名山——“老爷山”和宋时杨延昭屯兵的“二郎山森林公园”,山青水秀,绿树成荫,每年上巳节香火缭绕,游客云聚。
三岔镇文化广场位于蒲河北岸,地处三岔镇中街回民聚居区,占地7500平方米。广场于2009年9月初规划建设,三岔镇筹资290万元,拆迁了三岔保险所等沿街单位危旧房屋84间,新征用土地3200平方米,历时9个多月,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广场建设总体布局以台阶式为主,广场两侧配套建设步行街两条7560平方米,四周统一栽植绿化常青树木,建有小型花园12处,绿化面积达560平方米;广场中央建有“三阳开泰”雕像一座,配有供人们纳凉谈心的凉亭一座,廊架两处;建有塑胶篮球场地一处,羽毛球场两处;同步建设文化娱乐大型露天舞台一处,舞台中央雕有红军长征大型浮雕一幅,两侧矗立8座龙雕石柱,周围安装巨型高杆广场灯1座,小型中华灯10座。
参考资料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三岔镇.地名介绍.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