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巩

王巩

王巩,1048(庆历八年)-1117(政和七年),是北宋文学家和画家,字定国,号王恕,自号清虚居士,大名莘县(今属山东省)人,王素第四子、张安道之婿。王巩是王旦之孙。

王巩为人正直,早在年轻时就扬名天下,但由于其刚正不阿,又与苏轼等人交好,因此不为王安石等政敌所容,官宦生涯十分波折,曾经三次被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在神宗年间的“乌台诗案”事件中,因受苏轼牵连,被贬到宾州(今宾阳县)监盐酒税;到了赵煦年间,新党执政,王巩又因为议论朝政,被贬至全州;宋徽宗时,又一次被贬,大观年间才回到朝中,辞官后晚年徙居高邮。

他一生励志于写作,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论语注》十卷、《王定国诗集》四卷、《王定国文集》《甲申杂记》一卷、《闻见近录》一卷、《随手杂录》一卷、《清虚杂著补阙》一卷等。前三种作品均已散佚,而他的笔记内容涵盖了制度沿革、朝野轶事、人物群像、风俗风尚、神怪之言等多个方面。

人物生平

依靠恩荫进入仕途的王巩,从补校书郎一路晋升至大理评事,后调任太常博士。然而,他在这个职位上任职不久便遭到贬。《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熙宁八年,坐见徐革,言涉不顺而不告,追两官勒停。”在熙宁八年(1075年),有沂州(今临沂市)百姓朱唐告发余姚市(今浙江余姚)主簿李逢谋反,此案涉及右羽林军大将军赵世居,河中府(今永济市)观察推官徐革、御医刘育等人也受到牵连。王巩作为时任大理评事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审问涉案人员。由于与徐革有过交往,王巩曾劝告其焚毁涉案言论的文书。事件爆发后,王巩因未上报徐革“言涉不顺”,被朝廷追责两官勒令停职。然而,不久之后他又复职担任官秘书省正字。

熙宁九年(1076年),王巩再次因“坐借赵居兵书”而遭到追责,两官勒令停职。这次停职一直持续到赵顼元丰二年(1079年),才“叙复太常博士”。

据《宋史翼》所载:“三年归来,气益刚实,言事如故。”当时,赵煦刚刚登基,高滔滔主政,渴望听取直言,于是“吏民上书以千数,召司马光采阅其可用者十五人,独称奖其二,乃孔宗翰与王巩也。”这次上书让司马光认识了王巩,并对他极为欣赏。司马光向朝廷推荐了王巩,于是在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王巩被升为宗正寺丞。然而,这次任职并没有持续太久。在任职期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王巩再次向哲宗上疏,奏章中提到:“宗室疏远者不当称皇伯、皇叔。”一些与王巩政见不合的人,抓住王巩的奏疏,诬陷他离间宗室,趁机向赵煦进谗言。对此,哲宗感到非常愤怒,于是贬谪王巩除任扬州市通判。

元三年(1088年),苏轼曾提名王巩参加朝廷的节操方正科考试,然而台谏官以王巩曾有离间宗室之罪为由,反对这次提名,还指责他谄谀苏轼。为此,苏轼特地撰写了一篇《辨举王巩札子》。在这篇札子中,他解释自己之所以提名王巩是因为他“好学有文,强力敢言,不畏强御”,而台谏的所谓离间宗室之说根本不足为信。苏轼认为,王巩在奏疏中论及宗室事,只是他想要尊君抑臣,符合古礼而已。

元祐四年(1089年),王巩从原本的通判扬州被调任知海州(今淮安市)。然而,王巩对这次任命并不十分满意。宰相吕大防得知后,出于对王巩才华和人品的赏识,特地将其改任为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同年九月二十二日,有一道诏书宣布:“诏王巩罢知密州,送吏部因恩例,乞得管勾太平观。”

元祐五年(1090年),王巩因“起判登闻鼓院”而受到御史朱光庭的攻击,最终“诏巩别与差遣”。据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的记载,王巩担任太常博士时,经常与术士一起进行轨革和占卜等活动,他在一座厅堂中摆设了一个明珠,旁边放置了棋局。不久之后,御史朱光庭批评了王巩的这些行为,导致他被调离朝廷。

元祐六年(1091年),苏辙专门写了《荐王巩札子》向赵煦推荐王巩,强调他的“志节甚坚,好学力文,练达世务”等优点,表达了对王巩坚韧不拔、好学不倦的敬佩之情。与王巩一同被司马光举荐的其他人都能在朝廷取得良好的职位,而王巩却屡次被罢官。

哲宗绍圣初(1094 年),谪签书荣州(四川今县)判官厅公事。

绍圣中,王巩在薪州(今湖北薪春),至于是何官职,则不可知。

元符元年(1098年)十一月,哲宗亲政,重新重用新党,以章惇为首的新党对元祐间受司马光提拔的旧党人极尽打压,王巩因此成为他们的眼中钉。章惇以王巩曾在元丰末元祐中“累上书议论朝政,表里奸臣,欲尽变更先朝法度”的罪名对王巩进行了“追毁出身以来告敕文字,除名勒停,送全州编管”的处理。王巩再次被贬往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到元符三年才得以返还。

宋徽宗建中靖国(1101年),王巩“复朝散郎,通判河南省”。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王巩被“送吏部,与合入差遣”。九月己亥(十七日),朝廷党祸再兴,《宋史》卷一九《徽宗纪》载:“籍元裙及元符末宰相文彦博等、侍从苏轼等、余官秦观等、内臣张士良等、武臣王献可等凡百有二十人,御书刻石端礼门”,且将此石名为“元祐党籍碑”。王巩名列元祐党籍“余官”之中。再次贬于广西,但具体贬于广西何处,担任什么官职,这些史书均无记载。直至大观年间王巩才被诏还,后致仕退隐,徙居高邮。

家庭关系

祖父王旦

王巩的祖父是赵恒朝的宰相王旦。王旦(957-1017),字子明,在《宋史》中有传,是三槐王氏第二代中的人物。据史料记载,王旦自幼好学,在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及第,成为大理评事,后任职知平江县。随后历任著作佐郎、殿中丞、郑州市通判、转运使、右政言、礼部郎中、集贤殿修撰、兵部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务。

景德三年(1006年),王旦自尚书左丞、参知政事加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真宗的得力大臣。王旦为相十二载,德行出众,政治清廉。宋代文人政客对他多有赞誉,钱若水在《人伦鉴》中称其为“司马光器也”。此外,他还信奉儒家的“中庸”之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真宗时期政局的稳定,而且影响到了其家风的形成,对其后世子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父亲王素

王巩的父亲王素(1007-1073年),字仲仪,是王旦的次子。在庆历时期(1041-1048年),他与欧阳修蔡襄余靖一同被称为“四谏臣”,以刚毅敢言、直谏无忌而声名远扬。《宋史》有传,他在长达四十余年的仕宦生涯中多次出知地方,每个职位都取得卓越的政绩。例如,在他任濮州时,面对转运使欲增加赋税的提案,王素看到当地人民的苦难,坚决表示:“日者河决本道而民困于失职。今河新还,流者犹未尽复,可益以重敛乎?”于是他的建议被采纳,诏令自七州毋得令民过出租,减轻了赋税负担,使人民得以休息。

在其它方面,王素铸铁钱,以稳定物价:“铁钱惟行于两川,岁加铸不止,故钱轻货重,商旅不行,公为罢铸十年而物价以平。”此外,他还裁减公费,这一系列政举赢得了蜀地人民的爱戴。人民对他的感激之情深深体现在他所著的《王公异断》一书中。

岳父张方平

王巩的岳父张方平(1007-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谥号“文定”,是北宋的一位大臣,有传记载于《宋史》。书中记述他少年时颖悟绝伦,举茂才异等,以知昆山市而著称。张方平年轻时聪颖非常,在科举考试中展现出卓越的才华,曾担任昆山县知县,后又因贤良方正而调任睦州通判。在他的仕途中,张方平历任知谏院、知制诘、知东京汴梁及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还曾担任滁州市、江宁府、杭州市益州等地的长官。在赵顼朝,他的官职升至参知政事。

人物事件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二月,当时任徐州市知府苏轼改任知湖州市。他例行公事,并写了《湖州谢上表》。然而,御史中丞舒亶李定等人有意摘取其中的部分言辞,与苏轼之前的诗句结合,借机讥讽并罗织罪名,致使苏轼被逮捕监禁。在这次事件中,王巩也受到了舒亶等人的弹劾,理由是与苏轼交往密切,未上缴涉及谤讪言论的文件,并收受了王诜的钱。王巩被贬往偏远的宾州,这一处罚比“乌台诗案”的主犯苏轼更为严重。在那个时代,被贬谪远离中央意味着几乎是一种死刑。苏轼为此感到内疚,他在一些诗文中表达了因罪牵连对方而感到的不安和歉疚。另外,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序》中提到:“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几病死。”

主要作品

王巩留有著述,包括《闻见近录》《甲申杂记》《随手杂录》《清虚杂著补阙》以及十一首诗文。

著述

诗歌

挽苏黄门子由三首

其一

忆昔持风宪, 防微意独深。一时经国虑,千载爱君心。坤道存终始,干纲正古今。当时人物尽,惆怅独知音。

其二

己矣东门路,空悲未尽情。交亲四纪,忧患共平生。此去音容隔,徒多涕泪横。蜀山千万叠,何处是佳城。

其三

静者宜寿,胡为忽梦楹。伤嗟见行路,优典识皇情。徒泣巴山路,终悲蜀道程,弟兄仁达意,千古各垂名。

欣欣亭

清湘北郭崇岗路,松竹年来定几围。我亦临淮筑新宅,与君万里对柴扉。

全州卷烟阁

长江萦村若练带,晴插天如画屏。山青水秀两奇绝,道人对此开禅扃 。

湘山光孝寺

半岭风吹草木香,落阶花雨送春忙。从师远借云庵卧,还我平生午枕凉。莲社缁黄常得伴,鹿门妻子亦相将 。化身欲似河东柳,更向山头望故乡。

萧相楼

卢杞奸邪四海忧,相君邦国自同休。分符朝去云中阙,开府现来江上洲。百尺楼高瞻故国,九华山色倚晴眸。定知直道传千古,杜牧文章在上头。

过池阳

不见当年两翰林,江天为我结层阴。九华门外柳三丈,萧相楼前松十寻。

齐山僧舍

竹密通幽境,横桥逐涧斜。阴崖耸挂壁,古蔓引龙蛇。寺僻虚僧,亭荒足兔。紫微今不见,着意采黄花。

寄山谷

北海未常樽有酒,冯何止食无鱼。龄州婉脱无蒸饼,自合官称削校书。

春渍苔纹沿石塔,月含松韵杂琴声。

人物影响

《闻见近录》《甲申杂记》《随手杂录》及《清虚杂著补阙》这四部笔记总计超过一百八十条,内容涵盖丰富,领域广泛,为研究宋代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库全书》对王巩的笔记进行评价:“所记朝廷大事为多,一切贤奸进退,典故沿革,多为史传所未详,实非尽小说家言也。”虽然《四库全书》将王巩的笔记划归子部杂属之类,但其中的朝野轶事、典章制度等内容的记载并非尽为小说家之言。这些笔记对于补充史传的缺漏、与史互证,甚至成为某些著作的文献来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北宋历史有着积极的意义。

除了史料价值之外,王巩笔记的文献价值也不容忽视。在王巩的笔记中,收录了多条关于官员仕宦经历、逸闻轶事以及风俗民情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仅见于王巩的笔记,在其他作品中未见其详细记录。这使得王巩的笔记成为独特的文献资料,为研究相关领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信息来源。

人物评价

黄庭坚为王巩《王定国文集》作序。其序有云:“定国富于春秋,崎岖岭海。去国万里,脱身生还。邂逅江滨,斗酒相劳。但以罪大责轻,未有以报君。为言郁然发于文藻,未尝自怜。此其老未易为俗人道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五十九第十五条元花六年六月注引刘挚语云:“王巩坐事窜南荒三年,安患难,一不戚于怀,归来颜色和豫,气益刚实,此其过人远甚,不得谓无人道也。”

参考资料

..2024-01-11

宾阳与王阳明的宾阳堂.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4-02-23

..2024-01-11

..2024-01-15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