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古毒蛾
棉古毒蛾科(学名:Orgyia postica),又称可可毛毒蛾或橡胶毛毒蛾,属毒蛾科古毒蛾属的一种昆虫。雌雄成虫异型,雌蛾无翅,而雄蛾有翅。雌蛾体长15~17毫米,黄白色。雄蛾体长9~12毫米,棕褐色。分布于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台湾等地。已知寄生蜂Telenomus会攻击这种蛾的卵。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福建,广东省(罗浮山,汕头市),广西,福建、江西、云南(易武普洱茶,勐海县,仑),台湾。
国外分布: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婆罗洲、爪哇、新几内亚岛、菲律宾、锡金王国、大洋洲。
外形特征
雌雄成虫异型,雌蛾无翅,而雄蛾有翅。雌蛾体长15~17毫米,黄白色。雄蛾体长9~12毫米,棕褐色,翅展20-30毫米。触角羽毛状,前翅棕褐色,基线和内横线黑色、波浪形,横脉纹棕色带黑边和白边;外横线黑色、波浪形,前半外弯,后半内凹;亚外缘线黑色、双线、波浪形;亚外缘区灰色,有纵向黑纹;外缘线由一列间断的黑褐色线组成。卵球形,直径约0.7毫米,白色,有淡褐色轮纹。老熟美国白灯蛾体长约36毫米,浅黄色。前胸背面两侧和第8腹节背面中央各有一棕色长毛束,第1~4腹节背面有4个黄色毛刷,第1、2腹节两侧各有一束灰白色长毛。蛹长约18毫米。茧黄色,带黑色毒毛。幼虫呈黄色,稀疏覆盖着褐色毛发。背部和两侧各有一条褐色带。第一和第十一个体节上各有一对毛团,向前和向后伸出。第四和第五个体节上有灰色毛团。第四到第七个体节上有黄色毛团。头部为红色。蛹较为粗壮;雄性蛹呈光泽的黑色,有许多短小的毛团。卵呈药盒状,淡白褐色,顶部有较深的环状区域。
生长环境
棉古毒蛾每年发生6代,分别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5月上旬至6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下旬、9月下旬至11月中旬、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世代重叠,因此每年6~8月可见各种虫态同时存在。以美国白灯蛾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雌蛾产卵于茧外或附近其它植物上,每只雌蛾平均产卵383粒。在夏季卵期6~9天,幼虫期8~22天,蛹期4~10天;冬季卵期17~27天,幼虫期24~61天,蛹期15~25天。每一世代约经40~50天。幼虫孵出后群集于植株上为害,后再分散,大发生时可将植物叶子全部食光。该虫寄生天敌较多,通常情况下可将其种群数量抑制下去。天敌有毒蛾绒茧蜂(Apanteles colemani Vier)、黑股都姬蜂(Dusona nigrifemur Sonan)、古毒蛾追寄蝇(Exorista larvarum L.)等。宿主植物 棉花、荞麦、茶、花生、果树、苗木、山榈果、芒果、泰国榴莲、木棉、木麻黄、白千层、橡胶树、蓖麻、天竺葵、肉桂、台湾相思、合欢、鸡脚豆、决明、紫荆、鸡蛋花属、大果紫檀、红豆、田菁、木蝴蝶、紫薇、桉树、大洋洲白千层、枣树、苹果树、咖啡属、柑橘、檀香、龙眼、荔枝、枇杷、可可、朱槿、柚木等。
防治方法
1. 灯光诱杀。3月下旬至4月中旬,设置黑光灯诱杀越冬代的雄成虫。
2. 保护和利用天敌。该虫大发生期间,天敌寄生率通常可达50%以上,可采茧存放养虫笼中,待寄生天敌羽化飞出,再加以利用。
3. 美国白灯蛾期药剂防治。抓准初龄幼虫较为集中为害时进行,可供选用的农药有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50%杀螟松、50%辛硫磷、50%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400倍液,70%溴马乳油35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