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石
中原地区古代四大著名砚石之一,源于今安徽南部的古歙县,故名。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省、江西省三省交界处的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婺源等县境内。具有千姿百态的天然花纹,且多有美纹象征:眉子、罗纹、刷丝、水浪、犀牛角、鱼子、玉带、金晕等。颜色以黝黑色为主,若以水浸之则显青黑色。一般情况下光泽暗淡,当云母、绿泥石等矿物含量较多,且其颗粒较大时,则显示出强弱不一的珍珠光泽。少数呈绿或青绿色。石质细密、细腻、坚韧、温润。磨墨无声,发墨如油,贮墨久不干涸。
历史概述
歙砚(shè yàn)指用古徽州的歙石为材料所生产的石砚,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歙砚指“龙尾砚”,特别是在古代,歙砚即龙尾砚,龙尾砚亦即歙砚。甚至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人们仍持见解。如章鸿钊《石雅》(1927年版本)称:“歙砚,以安徽婺源龙尾石最有名。”但近代婺源泉县已属江西省的辖地,无疑龙尾石婺源泉亦属该省所拥有。广义的歙砚除以龙尾石为材料进行制作外,尚用歙县、休宁县、县、祁门县等地的砚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现今安徽省生产的歙砚大体属此。
南宋赵构《翰墨志》记述浙江湖州市的青石圆砚时称:“今苕(“吴兴”的别称)间不闻有此石砚,岂昔以为珍,今或不然?或好事者发之。抑端璞、徽砚既用,则此石为世所略。”“徽砚”亦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之说:狭义的徽砚指上述的“歙砚”。广义的徽砚指用安徵全省的砚石材料所生产的石砚,除包括上述广义的歙砚外,尚包括宿县的宿石砚和乐石砚、灵璧县的山石砚、宣城市的宣城石砚、寿县的紫金石砚等。
基本特征
据程明铭的研究,按色泽、形态、成因、分布特色等可将歙石的天然花纹分为以下类别:
(1)金星及银星---金星是由于歙石中分布有星点状黄铁矿,色泽金黄而得名。那种状似寸点 下降的金星称为“雨点金星”,至为艳丽。银星是由于歙石中分布有星点状白铁矿,色泽银白发亮而得名。
(2)金晕及金花---歙石中的黄铁矿或黄铜矿因遭受氧化所呈现出来的一圈又一圈的环状、晕状晕彩称为“金晕”,其中晕层似花状者称为“金花”。
(3)水浪纹---水浪纹又称“角浪纹”,以形态恰似河海中荡漾的波浪而得名。
(4)鱼子纹---鱼子纹的外形像鱼卵,又称“鳝肚纹”,由隐晶质的绿泥石聚集而成,在歙石中构成圆形斑点。
(5)刷丝纹---刷丝纹的外形好像是用刷过的平行纹理,实际上,它是歙石中的细理。
(6)罗纹---罗纹的外形像罗绢。其细者称“细罗纹”,在外观上不易看出,当浸入到水中时则隐约可见,其中色暗者称“暗细罗纹”。那种与犀牛角纹理相似的罗纹称“古犀罗纹”;像松属纹者则称“松纹”。
(7)眉纹---眉纹的外形好像美人的眉毛,其成分多为铁锰、炭、绿泥石等。纹理颜色偏黑,也有显蓝色或绿色者。
(8)玉带纹---玉带纹为条带状纹饰,颜色偏黑,条带宽约0.3-2厘米。
(9)枣心纹---枣心纹指歙石中结核的存在而形成的同心状、外观像枣核的纹饰。
(10)紫云玉斑---紫云玉斑是指紫色歙石中含有翠绿色的玉斑、玉点或玉块,或翠绿色中夹有紫色或紫云般的晕彩,从而构成的“紫中带翠”、“翠中夹紫”、彩云飘飘、金星点点的天然纹饰。
(11)青绿晕---青绿晕是指歙石中的青绿色条带状纹饰,但也可以通体青绿,制成的砚具有青绿色晕彩,甚为美丽。
品种
(1)金星石---指含有星点状黄铁矿、外观金光闪闪的歙石。
(3)金晕石---指黄铁矿遭受氧化后,形成一圈又一圈金黄色晕彩的歙石。
(4)水浪石---又称“角浪石”,指花纹如河海中荡漾之波浪的歙石。
(5)鱼子石---指具有鱼子状花纹的歙石。
(6)刷丝石---指具有刷丝状花纹的歙石。
(7)罗纹石---指具有罗绢状花纹的歙石。
(8)眉子石---指具有眉纹的歙石。
(9)玉带石---指具有条带状构造或玉带纹的歙石。
(10)枣心石---指具有枣心纹的歙石。
(11)青云石指具有紫云玉斑花纹的歙石。
(12)青绿晕石---指具有青绿色晕彩的歙石。
资源分布
歙石资源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省、江西省三省交界处的黄山与浙江天目山、白际山山脉之间,其中以婺源泉县的龙尾石质量最优、历史悠久、最为有名。
现代名作
近四十多年来,歙砚的生产旷古未有的繁荣,如水牛歙砚、歙砚王“八仙图”等。特别是后者的创制,作者程苏禄选用的是龙尾山眉子坑的眉子石,砚长168CM、宽58.8CM、厚12CM、重100KG以上。其构思高雅,造型优美,技艺精湛,为国宝级歙砚杰作。又如安徽歙砚厂、徽州砚厂、黄山艺海楼艺术中心等均设计和制作出了一批稀贵的歙砚,它们既是实用品,同时又是艺术品,像是著名的黄山迎客松歙砚、袖珍花边歙砚、秋声歙砚、云龙歙砚、九龙戏水歙砚、月光花歙砚、双凤朝阳三足歙砚、喜鹊登梅歙砚、黄山日出歙砚、龙水歙砚、八百里黄山图歙砚、黄山歙砚等属之。制作听雨歙砚所用的歙石具有金晕罗纹,创作者根据其金晕和金斑进行巧色雕琢,使蛟龙腾空,云水连天,气势磅礴。九龙戏水歙砚的制作取材于婺源县泉龙尾山水舷坑的罗纹金星石,致砚具有金星,龙水一色,承受波逐流,龙眼星光闪烁,别有风韵。嫦娥奔月歙砚则取材于龙尾山水舷坑的金星金晕石,故砚具有金星、金晕。通过巧色雕琢使之构成彩云,并藉以衬托出月宫中的琼楼玉宇。
嫦娥飘然升空,直奔月窟,渴望与吴刚相会,显示出一派天上人间的胜景。双凤朝阳三足歙取材于龙尾山眉子坑之眉子石,故砚具有眉子纹。通过线刻手法,镌刻出了中国传统的“双凤朝阳”的图案,象征着美好、光明和远大的未来。喜鹊登梅歙砚取材于龙尾山的玉带金星石,基于玉带金星的华丽富贵,以致喜鹊恋梅,怡然自得。黄山日出歙砚取材于龙尾山水舷坑的金晕石,因其具有熠闪亮的金晕,乃导致刻砚师使之变成了灿烂的朝霞和清凉台观日出的美景,中部和底部的黄山松则显示出晶照青山、大地生辉。
龙水歙砚取材于龙尾山眉子坑的阔眉子石,因眉子纹的存在,刻砚师乃使其龙智周万物色变、海水横带、古怪神奇。八百里黄山图歙砚长87CM、宽65CM、高11CM、重达120多公斤,呈方圆形。其下沿为黄山大门,左沿为观瀑楼、半山寺,上沿为玉屏楼、迎客松、松鼠跳天都、排云亭、猴子观海,右沿为人字亭等。此砚构图新颖,技艺精湛,虚实结合,既保存了原有歙石的轮廓,又巧妙地利用了歙石的色泽、花纹。对那些不平整的层面和纹理则因势利导,精工雕刻,变成了时隐时现的云朵及云层。
这种天然艺术美与人工艺术美的有机结合,使那些隐藏在变幻无穷的黄山云海中的奇峰异石、楼群台亭阁、文化古迹等得以真实和生动地再现出来。人们观赏之后,可以感到这一杰作巨而不粗,详而不繁,充满了诗情画意,为一幅绝妙的黄山立体导游石雕图,也是一件稀世的艺术珍品。黄山歙砚长137CM、重175公斤,其上雕刻有温泉、玉屏楼、北海、西海等胜景,为现知最大的一件歙砚,被视为“砚国明珠”。现代歙砚有了这些传世之作,使之在今天世界上的声誉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歙砚天下第一”、“胜似紫端”、“砚之最”、“歙砚技术,中国最好“等赞语。在晶趋繁荣的国际交行为表现中,歙砚发挥出了重要的文化交流作用。特别是在日本和东南亚,人们往往把歙砚当作文化交流的珍品之一,每到黄山参观游览,必来徽州寻求歙砚。
鉴别
歙砚石的优良体现在砚石的质、纹和色上。质:砚石的内在质量。龙尾石结构坚密,纹理缜密、石肤滋润,故有“坚润”之说,对此宋代苏轼曾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理,玉德金声”之美誉,“涩不留笔”是指龙尾石有细微的锋芒,既发墨,又不损伤笔毫,“滑不拒墨”是指龙尾石既细坚光洁,又易于墨,“瓜肤彀理”指的是龙尾石的手感如瓜肤般的细嫩,其纹理又如丝绸一样柔美,“玉德金声”是指龙尾石扣之有金属般的声音,其内在质地又如美玉那样的温润。
纹:砚石中的天然纹理。龙尾石绝大多数都有内在的天然纹理,且纹理形态多样,美妙异常,主要有金星、金晕、罗纹、眉纹、玉带、鱼子等多个品种。
1、金星,色金黄,成点状,分布在青黑色的砚石中如天空闪烁的星斗显得十分耀眼。按其形态又可分为雨点金星、雨丝金星、凤眼金星、金花、水浪金星等多个品种。
2、金晕,金黄色呈片、块状分布。金晕和金星都属硫化铁物质。所谓“晕”,本指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阳或月亮周围所形成的光圈。
3、罗纹,纹理如丝绸般的旖旎,给人一种莹洁、素雅之美。罗纹的纹理有粗、细,疏、密,明、暗的区别,根据形态又分为粗罗纹、细罗纹、水波罗纹、角浪罗纹(即水浪纹)、刷丝罗纹、金星罗纹等多个品种。
4、眉纹,也称眉子,呈黑色,为条状,犹如美人之眉毛,其石质坚细温润,既发墨,又雅静。眉纹有阔有细,有长有短,有疏密,各具风采。
5、鱼子,砚石中有细小的黑点,分布均匀密聚,其形如鱼卵,黄鳝黄属其中的珍品,即偏黄色的砚石中有细小的黑点,其纹色如鳝鱼腹部的肤色。
6、玉带,石质莹洁如玉,颜色偏绿,上有黑色条纹直线分割,其间距宽窄不等,这种宽窄不等的绿色条纹就称为玉带。玉带石中多有银星,因此又称为银星玉带,是歙砚一珍稀纹理。色:砚石固有的色。龙尾石的色彩为青黑色,乃歙砚色彩的主调。歙砚石质与鉴定歙砚的名贵,除了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外,起决定作用的是它那稀世的石质。歙石的形成,有它自身的特定条件。歙石产于风景秀丽的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婺源县等县境内。上述产地历史上均属歙州府管辖,所产之砚石统称歙石,制成砚后统称歙砚。歙砚石质坚韧,温润莹洁,纹理缜密,色如碧玉,又具有不吸水,不拒墨,不损毫,贮水不涸,易洗涤等特点,享有“孩儿面”,“美人肤”之称,历代文人和书画家如柳公权、欧阳修、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唐寅等无不视歙砚为至宝,赞美歙砚的诗人甚多。
大书法家米芾(南宫)在《砚史》中对歙砚的特点作了高度概括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墨水于纸,鲜艳夺目,数十年后,光泽如初。”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砚谱》中说:“龙尾远出端溪上。”他认为歙砚胜过端砚。书法家蔡襄(君谋),偶得一方歙砚后喜呤道:“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耍秦人十五城。”把歙砚比拟为价值连城的和氏壁,这足说明一方歙砚精品是何其珍贵而难得的了。从歙砚石质与端砚石质来看,各有不同的特点。从地质年代上看,端石属泥盆纪,距今约六亿年。而歙石属前震旦纪,距今十亿余年。端石的硬度为莫姓三点五度,而歙石硬度为四度左右。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歙石在质
地上的主要特色是坚老,一般皆用“坚润”二字概据之。而端石的特色是柔嫩,一般用“温润”二字概括之。清代乾隆,赏鉴古砚的藏砚家,曾开展过“砚贵坚老”还是砚重柔腻”的争论。以刘石奄为首的一派,认为石质坚劳为贵;而以铁冶亭、金听涛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石质以柔润为妙。纪岚折衷二说,认为凡是莹润发墨者,下管石质坚老或是柔嫩,都属于上品。
实际上,这是一场端歙之争。在当时,端砚称誉艺坛之际,有人能为歙砚力争,可说是难能可贵的。由于歙石的生成和成分所决定的坚老特色,因而具有如下特点:歙石发墨之利,是其它砚石不可比拟的。由于墨的硬度最高为莫姓二度,而歙石平均硬度超出墨一倍以上。而砚面石英分布粒度,一般在零点零三厘米之间,致密程度和端砚不相上下。因而磨研结果,不仅下墨甚快,而下墨细腻,涸墨之迟,也不比端砚逊色。故乾隆江宁程绵庄有诗云:“一生多被端溪误,老去方知歙砚佳。”当然这里指发墨而言。歙石另一独一无二的优点是虽用年久、墨膏满面,而涤之立净。古人对歙砚的这一特点是特别欣赏的。徐毅在《歙砚辑考》中说:凡石质坚者必不嫩,润者必有滑,惟歙砚则嫩而坚,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扶之若肤,磨之如锋,兼以纹理灿烂,色拟碧天,虽用积久,涤之略无墨渍,此其所以远过端溪也。”歙石这种“多年宿墨,一涤既莹”的优点,在明以前既有人指出过,认为歙石独有。他砚所无,可说是获得公认了。鉴定砚石之优劣,有不的标准。由于人们喜爱不同,则重点和标准也不一样。从客观上来看,共同的标准不外乎在于发墨宜笔,纹理美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