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无恙
杨无恙既工诗文,又擅书画,在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先后出版过《常熟杨无恙、武进汤定之、贵阳姚茫父三家书画集》、《杨无恙、宣古愚、汤定之、姚茫父画选》。单独行刊的有《扇面》、《草窗词髓》两种彩色画册。
人物简介
杨无恙,原名元恺,字冠南,别号让渔、阿土、便埋庵主、跰 老民。因体弱多病,自号无恙,后以号行。港口镇人。常熟市港口人。以诗名,又工绘画,山水小品,风格隽永清逸。青少年时期,爱打不平,热情好客,“肥马轻裘颇自得”。中年始刻苦求学,发奋读书。他酷爱诗词,吸取厉鹗、陈与义、李商隐、李贺等人诗作的特色长处,悉心赋练。尤擅短篇,作品“淡雅中时出古艳”。他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吴会,两登黄山,北历燕齐,东渡日本,与国内外文人学者交游,学识、阅历日益深博,所作诗词日臻完美。其诗文公开行刊的有《无恙初稿》、《无恙续稿》、《无恙三稿》、《光天集》、《便埋庵集》,词集有《虚廓词》,后经钱仲联和表弟祁薇谷据原稿校辑,成《无恙后集》,于1960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资影印,原稿存上海图书馆。还著有杂文《木兰词考》等若干篇,《海国丛谈》及读书笔记若干卷,散见于《青鹤》、《学海》、《同声》等杂志。
品格
杨无恙品行高洁,热爱祖国。淞沪会战战争爆发后,他在港口一带发动民众做草鞋,送军衣,慰问抗日将士,并写下许多诗作,控诉侵华日军的罪行,热情讴歌抗日将士的英雄业绩。江南沦陷后,他作《无家别》诗一首。诗云:“苏淞常太间,万户皆蓬。流民来络绎,骨肉分东西。丁壮填沟壑,妇孺委尘泥。踉跄入邻县,菜色面惨凄。父岂不顾子,夫宁弃其妻。嗷嗷小儿女,牵挽娘衣啼。恤灾人类责,分借牛屋栖。安得起广厦,风雨蔽群黎。”他得悉八路军在长城内外浴血抗敌的事迹后,振奋不已,写下《饮马长城窟》(为八路军作)一诗:“长城三千里,门户洞不守。燕云十六州,席卷非我有。游兵山谷善运奇,衔枚往往张偏师。强敌车我瘦马,孤军啮雪长城下”。歌颂了八路军将士不畏强敌、挺进敌后的英勇气概。
沦陷时期,杨无恙穷困潦倒,友人董康任汪伪最高法院院长,邀杨出任最高法院秘书长,许以高薪,遭杨拒绝。并写下“龙头莫更招根矩*,涧愧林惭鹤肯来”的诗句,表示耻于伪职,两人随即绝交。挚友梁鸿志做汉奸后,就与梁断然绝交,说:“吴越异路,请从此辞”。
全国解放后,杨无恙衷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任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1952年春,患肺病医治无效逝世。
评论
闵县李宣龚称杨无恙之诗“语由肺腑,言无虚饰,不屈志以阿世,不偏执以任情,不使事以害义,不矜奇以背理,一本忠恕之道,达其讽谕之私,盖去古风人之旨,尚未远也。”